[东南亚研究]新加坡智库对于中国智库建设的借鉴意义

2018年11月20日   •   2万次阅读

EAI作为一流智库的人员配置和构成情况。EAI截止到2016年为止, 目前包括正式编制人员和访问学者共有55人。其中正式在编的研究人员20人, 行政人员7人。主席为王赓武教授, 顾问为黄朝翰教授, 所长为郑永年教授, 有5名高级研究员, 其余的为研究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大多具有海外的博士学历和工作背景, 能够熟练地运用中文和英文交流。目前东亚所的访问学者为25人左右, 因为访问学者每年都是流动的, 访学时间有长有短。有的访学2个月, 有的访学6个月, 有的访学8个月, 也有的是访学时间为1年的。此外EAI还有短期聘任制的高级访学研究员, 他们来自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 如国内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 以及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等, 主要是对东亚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学科有研究的访问学者。他们一般来EAI待两个月, 在离开之前必须公开在EAI作一场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报告。EAI的期刊, 主要有3个, 《中国国际期刊》《东亚政策》《东亚研究所通讯》。

关于EAI与政府的关系。EAI与政府合作关系紧密, 直属于总理办公署, 其研究的经费来源也是政府直接拨付。现任副所长黎良福研究员, 曾经是新加坡外交部官员, 在任期满之后, 可以去东亚所从事学术研究。因此体现了西方国家智库建设的“旋转门”现象, 即政府官员任期满之后可以去智库从事研究, 而反过来研究人员也可以去政府部门就职, 直接从事决策和咨询等工作。

三、EAI智库的特色

其一, 有一流学者领衔的学术团队。所谓一流的学者, 不仅是学术的头衔, 而且是指学术上有精深的造诣, 具有国内和国外的学历和研究经历, 在政府、公众和国际学术界有公认的知名度的学者。如王赓武教授, 曾经担任香港大学校长, 对海外华人研究的成果国际公认;黄朝翰教授, 用中英文撰写论文400多篇, 是知名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郑永年教授的专著在国内陆续出版, 研究成果甚至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另外东亚研究所的五位高级研究员:陈刚研究员的关于国际气候和环境的政治研究、郭良平 (GORE Lance Liangping) 研究员的比较政治学研究、TONG Yueting, Sarah (仝月婷) 研究员关于世界经济与中国问题的研究、LAM Peng Er (蓝瓶儿) 研究员关于中日关系的研究、ZHAO Litao (赵力涛) 研究员关于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他们的中英文的研究成果很多, 包括论文和专著。

其二, 有国际学术交流的浓厚氛围和研究氛围。EAI的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 规定必须每周二上午参加专门的学术讨论, 就东亚和中国的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每周五下午有专门的学术讲座, 平均每周有1-2次, 每年平均有一场自己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因此能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把握国际发展形势, 对于中国政治、国际关系、东亚政治有深入的、长期的跟踪研究。在日常的科研沙龙上, 经常讨论, 具有比较浓厚的科研氛围。

其三, 有灵活的智库管理制度。第一, 人事管理制度灵活, 有正式在编的和临时访学的流动编制两种方式。东亚研究所采用西方的教育体制, 教授很少, 只有三名。另外有5名高级研究员, 剩余的是研究员和副研究员。有四个研究方向, 中国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政治、中国和东南亚的社会政策。在人员设置上, EAI比较灵活, 其中行政人员为7人, 其余约10名左右的是灵活的聘任制, 短期的访问研究员, 每年来自全球各地的著名大学的学者在东亚所进行短期的讲学和交流。第二, 科研管理制度灵活, 不存在盲目的硬性的规定, 必须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多少论文。据笔者访谈了解, EAI的管理方式比较自由民主, 不经常开会。正式在编的研究人员 (STAFF) 需要每天上班, 每人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一般是聘任制。在科研考核上, 不硬性规定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 但是每人每年需要撰写4篇东亚所的政府决策咨询报告。但是EAI的研究人员不承担教学任务, 主要从事科研和政策咨询工作。在考核指标上东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不和NUS的教师管理和评估体系一致, 每年需要撰写4篇BB (background brief) , 相当于国内的决策报告。这种报告直接上交到总理办公署, 供政府决策参考。第三, 经费管理灵活。除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经费, 还有政府的资助。EAI与政府合作关系紧密, 直属于总理办公署, 其研究经费来源也是政府拨付。科研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的专门经费和UNS的经费, 但是NUS的管理特别是对教师的管理又不完全适用于EAI, EAI具有较自由和独立的权限。

其四, 有丰富的图书资料。EAI和国内的很多高校、研究所交流紧密。一方面表现在EAI召开的研讨会上经常能够邀请到国内知名大学的知名学者来参会交流, 另一方面则是及时收集到国内的最新的图书报刊资料。EAI的图书报刊资料收集比较全面。EAI三楼的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 有280 000册。笔者可以查阅到历年的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大复印资料”、《半月谈》以及中国国内的著名核心期刊, 如《政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行政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管理世界》《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会学研究》等等。此外还有香港、台湾的期刊, 以及大量的英文期刊和图书。图书馆具有各类中英文报纸, 包括中国大陆的《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等以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的报纸。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巨大的网络资源为EAI的研究人员查找资料、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其五, 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例如东亚研究所的所长郑永年教授的系列专著《保卫社会》《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未竟的变革》《中国国际命运》《改革及其敌人》《为中国辩护》在中国国内的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引起广泛关注。郑永年教授曾在中国的顶级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2篇论文, 郑永年教授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有专栏, 有定期的时政评论, 对公众的社会影响力较大。再如赵力涛高级研究员曾经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3篇论文。EAI的期刊有SSCI来源期刊的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英文期刊EAST ASIAN POLICY。EAI的研究成果有专门的网站公布, 近五年来笔者检索到有中英文著作36部。此外, 还有大量的中英文论文、《联合早报》上刊登的EAI学者撰写的时政评论, 递交政府的咨询报告等等。另外, 在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重大项目中, 如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 都有东亚研究所的学者参与。

四、新加坡智库经验对中国智库建设的启示

第一, 更新智库建设观念。中国的智库建设必须及时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应该树立“全、特、专、协”的四字观念。“全”, 就是全球化视野。中国的智库建设不能固步自封, 自娱自乐, 不能满足于对政府现有决策的论证, 而应该具有前瞻性、独立性和全球性。应该把握全球化的大趋势, 积极推动中国智库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增强国际平台的话语权, 传递和发出中国的声音和理念。“特”, 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的智库建设应该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智库建设和国际智库的不同在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国智库具有好的平台和基础, 数量众多的科研人员。今后应该坚持中国立场, 服务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计献策,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研究话语体系, 扩大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专”, 就是专业能力。中国智库建设也要具有品牌意识, 努力实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有“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成果, 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代表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的目标。努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智库、知名的专家队伍、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形成国际和国内共识的研究品牌和重点领域的特色成果。“协”, 就是协同创新。中国智库数量众多, 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加强合作交流, 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体制束缚, 信息共享, 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研究。这一方面, 政府实施的协同创新计划已经启动。通过评估建立一批协同创新的基地, 将某一地区的某一学科的不同高校、社科院、党校、政府研究室的相关专业的学者融合于基地, 共同协作, 进行科研攻关。

第二, 中国智库要走出去, 发出自己的声音。当前迫切需要改变智库失语和失信的现象。智库需要走出去, 一个是走向社会, 从封闭走向开放, 一个是走出国门, 与国际对话和交流, 争夺话语权。智库要与社会多交流, 与政府官员、特别是国际上多交流, 争夺自己的话语权, 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积极举办和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 向公众开放免费的讲座。这一方面EAI的做法值得借鉴。EAI每周都有提前商议好的选题, 在网站上提前发布广告, 或贴海报以告之公众、学者和学生即将举办的讲座的内容、时间、地点和主讲人情况。在EAI的会议室有专门的成果展示的窗口和平台, 有免费的咖啡、饮料。有EAI学者研究的成果包括期刊、专著, 凡是来参加听讲座的公众可以任意免费取阅, 带走一份。讲座是免费的、开放的, 公众、学生、教授都可以参与, 而且安排有半小时的专门的答疑互动。

第三, 加强智库的管理制度创新。当前中国的智库建设还受到传统的旧体制的束缚, 没有活力, 如人事制度, 经费制度, 科研制度等。应该鼓励引进来和走出去, 与国际接轨对话, 有的成果 (保密的除外) 可以交流, 包括和一些国家的智库学者对话, 政府部门对话。

首先是人才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 一是注重引进人才, 特别是具有海外背景的人才;二是注意引进原政府部门的官员和研究人员, 因为具有政府部门背景的研究人员, 既有理论功底, 也有实际工作经验;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和交流制度, 通过相关的制度和培训考核, 鼓励45岁以下的国内智库的青年学者出国访学, 拓展研究视野, 和国际一流高校和智库学习交流。

其次是人才流动和管理制度。智库应当是开放的、流动的。可以借鉴EAI的经验, 灵活采用短期聘任制, 聘请海外国际著名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员前来国内的智库访学, 交流。因为一般是两个月, 支付两个月的工资, 成本不高, 而且是流动的, 可以及时和国际接轨, 了解到最新的科研信息动态。

再次是科研管理制度创新。一方面, 智库的咨询研究需要重视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 鼓励研究人员走出去, “深入基层实际、深入群众, 获取翔实准确的一手资料。”[8]这样才能撰写出结论科学、可信的高质量的研究咨询报告。另一方面则是需要营造宽松的民主的科研管理环境。“减少研究禁区, 为政府决策参考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允许对有争议或政府已经有意向的重大公共政策问题开展深入客观的研究, 提出不同的观点。”[9]另外就是科研经费的渠道应该多元化, 争取政府、企业和其他渠道的多方支持。在课题的评审和结项方面, 尝试政府主导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建立专家库实行同行专家匿名评审, 保证成果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其四是加强科研成果宣传和转化机制建设。智库的科研成果应该加大市场化宣传力度, 不能孤芳自赏。可以仿效EAI的经验, 采取多种形式, “如召开学术研讨会、发表公开演讲、邀请名人政要到智库演讲、接受媒体采访、开设报刊专栏、到议会作证、专访政府官员、为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充当政策幕僚、聘请政府官员到智库兼职、充当顾问或从事访问研究等。”[10]除了一些涉及保密的科研成果外, 智库的一般科研成果应该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公开, 便于公众了解和监督, 便于学术的交流。如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为例, “每年都要出版大约24本专著, 定期出版季刊《布鲁金斯评论》、《布鲁金斯经济论刊》, 每年在各地召开100多次研讨会, 加强与世界各地的专家交流”[11]。

第四, 加强高校智库建设, 需要推进协同创新。加强高校与政府、企业深层次的多领域的合作, 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将政府的决策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前瞻性和时效性结合起来。项目和课题是联系智库和政府以及企业的重要纽带。从高校实际来看, 高校具有人力资源优势, 开展智库研究具有条件和基础, 关键是转变思维, 走出去和引进来, 加强与政府以及媒体的对话。从EAI的智库建设来看, 作为一流智库, 高校具有先天的优越性, 可以将学术研究和对策研究结合起来。高校的智库建设要求具有战略眼光, 超前意识, 长远的研究方向。同时具备打应急战的准备, 重视研究的时效性。推进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推进协同创新基地建设, 即集合某一城市的社科院、党校、几所综合性大学的相同或类似学科的专家学者, 形成人力资本优势, 避免重复研究, 对一些事关国家的内政外交的重大课题进行协同创新研究。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协同创新计划”, 设立了一批协同创新中心, 将高校、企业、政府、相关机构联合协同起来。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协同创新基地建设, 在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等方面开展灵活多样的机制, 真正促进高校智库建设。如南京大学的“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3) 就是教育部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这一模式代表了中国高校智库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第五, 应大力发展民间智库。在智库发展中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民间智库。借鉴国外的经验, 民间智库因为资金来源不依赖于政府, 因此可以保证研究的相对独立性和公正性。特别是中国目前的几千家智库中大多数是依赖于政府, 研究人员为事业单位编制或者是公务员编制, 研究的课题项目、研究经费、项目结项评审都是由政府部门主管。因此, 其研究的成果往往容易偏离公正性, 成为对现行政策的论证和阐释。而如新加坡这样的EAI国外智库则不同, 其一方面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另一方面又不完全受政府的制约, 保证了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开放性。政府管得不严, 智库的学术研究民主化和自由化, 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学者可以具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综上所述, 加快建设一流的智库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迫切需要, 中国的智库尤其是高校智库有自己的优势。应该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 向国际智库学习。只有加快智库的相关管理制度创新, 转变理念, 才能真正为促进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献计献策, 提供智力保障, 发挥出更多的正能量。

555

新加坡16岁“嫖娼”不违法?!揭秘本地色情行业真实收入
2025年05月01日   •   7万次阅读
16岁少女醉酒遭多人性侵,新加坡罕见恶性案件终判刑!
2025年05月05日   •   7万次阅读
新加坡12家银行定存利率汇总!存这里最划算!中国用户能开这些银行账户
2025年05月03日   •   6万次阅读
【GE2025】 “我们拿鸡翅,但送你整只鸡!” 行动党候选人言论引关注
2025年05月01日   •   5万次阅读
事关所有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多项预警!一大波补贴马上发给所有人~
2025年05月05日   •   3万次阅读
卷土重来! “蹭饭女团”讨钱 专挑阿叔下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好凶!女司机抢泊车位 抢赢了还嚣张这么做
2025年05月02日   •   3万次阅读
三周后的生命重逢!里峇峇利路火灾获救孩童家长泪谢救命客工
2025年04月30日   •   3万次阅读
因澡堂偷拍丑闻!新加坡前外交官抗疫奖章被正式褫夺
2025年04月30日   •   3万次阅读
反对党:婚外情!洗钱!贪污!买不起房!新加坡要沦为乞丐国度!
2025年05月02日   •   2万次阅读
月台喝水险挨罚 留学生:一口差点喝掉500新币!
2025年04月30日   •   2万次阅读
邻居难忍异味报警 七旬轮椅叔被发现暴毙家中成腐尸
2025年05月02日   •   2万次阅读
14 岁少年犯罪 “狂飙”!持枪抢劫、下药盗窃、无证逆行,终入青年改造所
2025年04月30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大选,执政党狂胜,有些人连裤衩都输掉了......
2025年05月05日   •   2万次阅读
老字号包子有蟑螂 食客投诉恶心
2025年05月02日   •   2万次阅读
【GE2025】滕沛源因美貌受不当关注 工人党吁尊重女性
2025年05月02日   •   2万次阅读
中央快速公路惊现惨烈车祸!德士电单车相撞,71 岁骑士当场身亡,司机被捕
2025年04月30日   •   2万次阅读
【GE2025】人民行动党党员派竞选传单 遭中年男子吐口水
2025年05月02日   •   2万次阅读
疑似不满被鸣笛 我国男子在新山挥拳打马国男子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民力量党唱红的“左看右看”神曲 意外成了政治新梗被玩嗨
2025年04月30日   •   1万次阅读
砍伤妻子枕边男潜逃12年 男子思念家人返新自首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樱花鸡”创始人王其祥癌逝 享寿70岁
2025年05月05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选民陷入两难:要保住副总理?还是保住反对党?
2025年05月01日   •   1万次阅读
生意惨淡 芽笼路30年咖喱饭宣布停业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