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熬夜说的是你吗? 越来越多人迟睡几小时追剧网购打电玩

2023年04月23日   •   5643次阅读

白天工作压力大,又经不起手机与科技的诱惑,越来越多人开始报复性熬夜。(新明日报)

作者 王震宇

外奔波了一整天,好不容易终于回到安乐窝,本应好好休息充电以备明天继续奋斗,却有两种人把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视为艰难任务。

有人明明很想睡,但想方设法还是无法入眠,甚至得花钱找秘方;有人明明睡得着却不舍得入睡,结果夜晚清醒的时间越拖越长。

后面这群人,有一个网络流行词是这么形容他们的:

报复性熬夜(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这些人究竟是要“报复”什么?

简单说就是,白天工作太忙或压力太大,因此想在夜晚试图放慢步调,“报复”补偿白天被剥夺的时光。于是就做一些能放松心情的事情来熬夜,以证明自己依然是自由的。

去年10月,一组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针对报复性熬夜的议题,向300名年龄介于23岁至35岁的工作人士展开调查。

结果发现,其中64%的受访者坦言,他们一周会有四次报复性熬夜,主要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松懈及独处。即使他们明白长期这么做可能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但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个大问题。

报复性熬夜者的熬夜清单:追剧、网购、观看视频等。(海峡时报)

报复性熬夜者之所以会这么做,基本上是经不起手机与电子设备的诱惑。例如:几小时不间断地沉浸在电玩里、连续几集追看热播中的剧集、随意上网购物或观看视频等。

青少年报复性熬夜也很普遍

除了上述研究提到的成年上班族,其实年纪轻轻就愿意当夜猫子的也大有人在,而且不仅限于新加坡。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1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有83.6%的大学生都是在晚上11点后才上床睡觉,当中近半是在晚上11点至12点之间入眠,超过三成则是过了12点才睡觉,报告因此得出“凌晨入睡已成为普遍现象”的结论。

另有调查指出,18岁至30岁的人入睡最晚,主要是因白天事务多、夜晚成了唯一可休闲的主要时段。 在新加坡也有专家指出,报复性熬夜现象有年轻化的迹象。

专治睡眠障碍的耳鼻喉医师彭医生(Kenny Pang)告诉《海峡时报》,他每周都会为三到四位因熬夜而患上睡前延迟综合征的病患看诊。该病症指的是一个人的睡眠时间,比一般认定的入睡时间延长两小时或更多的情况。

彭医生说,他的病患大多都是青少年或年轻人,他们迟睡的作息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睡眠专家指出,不少年轻人因睡眠延迟综合征前来问诊,而导致报复性熬夜的一大主因是压力过大所致。(海峡时报)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报复性熬夜”这个网络用语,“睡前拖延症”(bedtime procrastination)的定义有些许不同。

早在2014年,一位荷兰籍心理学家就宣导“睡前拖延症”的说法,泛指那些明知会对身体造成潜在危害仍自愿迟入睡的人。

按照此定义,之所以会迟迟不肯入眠,是因睡前在做的事被视为比睡觉更有趣。

樟宜综合医院心理医学部门兼睡眠医学外科与科学部门顾问医生林超贤说:

“睡前拖延症是有大量研究证明的专业术语,而报复性熬夜是社交媒体及网上流传的词汇,不是医生和研究院一般使用的术语。”

“睡前拖延症是一个更广泛的术语,涵盖范围除了‘’报复性熬夜’,还包括其他导致睡前拖延症的现象。”

也就是说,报复性熬夜可被归类为睡前拖延症的其中一种。

惯性报复性熬夜或将“夜长梦多”

报复性熬夜的日子久了,会造成一连串难以补救的后果。

① 办事效率变低

前一晚报复性晚睡、隔天又要早起,容易昏昏入睡、情绪也会受影响。(海峡时报)

这个负面影响应该不难理解。

专家强调,倘若一个人缺乏睡眠,隔天又要早起,会变得疲劳且容易昏昏欲睡。这也会影响个人情绪,令人变得情绪化或暴躁。

彭医师进一步指出: “报复性熬夜者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减低,得花更多时间完成手头上的工作,甚至开会时还会不小心打瞌睡。长远来看,这会冲击他们的人际关系、工作表现、升级机会,以及职业发展。”

② 身心健康亮红灯

报复性熬夜会让人缺乏睡眠,而长期缺乏睡眠与多种病症有关联,包括:

肥胖

糖尿病

高血压

中风

免疫力减弱

容易受感染

林超贤医生透露,缺乏睡眠也会对个人的认知过程带来不良影响,如集中力、警觉性和理解力等,都会逐渐退化。

新加坡中央医院睡眠失调组处长、呼吸与重症科高级顾问医生廖亮再则指出,睡前拖延症或报复性熬夜也有可能使其他睡眠障碍的情况恶化,每年都会有上百名患有这类问题的病人前来向他问诊。

廖医生说: “(报复性熬夜)会使原有的睡眠障碍变得更复杂,如失眠、睡眠卫生(sleep hygeine)恶劣,及轮班工作睡眠障碍等。”

③ 迟睡久了就很难早睡

专家说,就算报复性熬夜者隔天醒来时睡眼惺忪、情绪不好,或身体出状况,也难以让他们在下来的几个夜晚改变晚睡行为。(互联网)

一般上,报复性熬夜患者难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别说想要解决问题。

廖亮再医生认为,就算患者隔天醒来时睡眼惺忪、情绪不好,或身体出状况,也不足以让他们在下来的几个夜晚改变他们晚睡的行为。

他也说,那些有慢性睡前拖延症的患者,很大几率在尝试早睡方面缺乏自主能力。

国际医疗科技公司ResMed日前公布的全球睡眠调查报告揭露,压力倍增、陷入忧郁,以及使用紧盯手机屏幕或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过长,是新加坡人睡眠品质下降的三大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35%的受访者也坦言,前一晚睡不上好觉,会使得他们隔天早上感到疲倦。

为贪图睡前的享受,弥补一天下来被剥夺的自由和快乐,以致入睡时间越来越晚,当身体出状况时才发现那些用睡眠换来的的自由,一点也不值得。

可惜,许多人已习惯了当“夜猫子”,就算会影响健康,也不介意继续当自己的“睡眠小偷”。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8892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8550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037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5301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5130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4788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27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