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4月的一次中美贸易会谈中,特朗普突然冒出一句题外话,认为现在几个大国的军费开支太多,建议中国、俄罗斯和美国都消减军费开支。在场的中国副总理刘鹤也表示了赞同的态度,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其实,中国早已用行动回答了特朗普提出的消减国防开支问题,邓小平早就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说,要抓住难得的和平机遇,发展经济。并且果断实行了“百万大裁军”,这也是改革开放中最大的“成果”之一,不仅使中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树立了中国永远“不称霸”的良好形象,只不过宣传的比较少而已。
当然大国能否消减军费开支小民没有“发言权”,就新加坡能否也消减国防开支谈一点个人看法。
军费开支过多的负担
新加坡的军费开支约占GDP的5%左右,新加坡的年GDP3000多亿美元,GDP的5%左右约150亿美元,新加坡常住人口500多万,有新加坡国籍的只有300多万人,军队主要是保护本国国籍人的,按300多万人口计算,每年人均仅仅国防开支高达约500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每人每年3万多元,也就是说,新加坡人每年用于国防开支高达三万多元人民币,十年就是三十万。建国五十多年,这个数字更是惊人,当然十年前新加坡的GDP没有3000多亿美元,但是也不少了。这还不算人人必须要服兵役的负担,特别是正在考大学的莘莘学子,必须中断两年的学业,这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损失极大,笔者曾经建议过:对中学的特优生网开一面,实行豁免兵役的特殊政策,现在还没有采纳。

目前,新加坡有现役军人7万多人,如发生战争,能够动员约20多万人。在全世界,目前新加坡的人均军费开支名列前茅,约在第四位左右,而这一地区军事对抗并不突出。
另外,新加坡由于面积太小,原来只有500多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填海,现在也只有714平方公里,军事训练演习不得不安排在外国进行,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等地方。
不但要“处处求人”,而且还可能引发“其他矛盾”,如新加坡的部队多年在以色列进行军事培训,一直不敢“声张”,深怕被“邻居”知道,因为“邻居”都是“穆斯林”国家,与以色列“势不两立”。在台湾地区的军事培训,也引起大陆的“不满”,曾经发生了“装甲车被扣”的事件。最令人疼心的是,在军事训练中,还发生了几起事故,有几个年轻的军人牺牲了,他们没有牺牲在战场,却牺牲在和平环境中。
可以说新加坡目前基本上政治问题、经济问题都不大,而“国防问题”、“外交问题”却很费心。国防问题倒不是军费的开支多少,反正新加坡“富裕”,钱不是“问题”。而主要是军事培训必须要“求人”,外交问题是“选边站”,虽然新加坡一直在强调自己没有“选边站”,但是常常“被选边站”,尽管新加坡一再强调,新美关系只是“朋友”,不是“盟友”,而中国很多人就认为新加坡是美国的“小跟班”。
军队的主要目的
新加坡的这笔钱花的“值不值”? 首先从军队的主要目的谈起,笔者认为军事开支的主要目的无非就以下几种:
一是“抗击外国侵略”;
二是防止“内乱”;
三是自己想“扩张”;
四是参与国际“维和”;
五是提高“话语权”;
六是“反恐”;
以及应对其他突发事件等等。
其中第二、第三的问题,基本上在新加坡不存在,“内乱”的问题,在“马共”的存在时代比较突出,现在已经“翻篇了,一切都过去了”。
想对外“扩张”的问题新加坡更不存在,因为新加坡是“被迫”独立的。新加坡有两个“国庆日”,一是在1959年,英国将政权“和平过渡”,新加坡从“殖民地”成为独立的国家。
二是在1963年,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被马来西亚“踢出来”了,不得不“独立”,还会扩张“侵略”别的国家吗?
四是参与国际“维和”,这个问题新加坡只是“尽义务”,出多出少可以量力而行,军队多就多出,军队少就少出,不影响新加坡的安全。
五是提高“话语权”,这对新加坡来说,只是“面子”问题,不值得花那么大的“代价”来“买面子”。
六是“反恐”,现在虽然“恐怖分子”活动猖獗,但是杀鸡不必要用牛刀,对预防“恐怖分子”不需要正规军,只需要“反恐警察”就行了,所以没有必要建立强大的“正规军”,飞机、军舰、坦克、装甲车等等是用不上的 。
新加坡没有“敌人”
新加坡的国防开支主要还是用于第一个问题:“抗击外国侵略”。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当今世界上,谁会“侵略”新加坡?
首先分析一下国际形势,二战后由于和平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世界经济越来越走向“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性极小。
新加坡目前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500多万人口,其中150多万是“侨民”,这些人都是新加坡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桥梁”;另外世界500强中许多企业,都在新加坡有投资,新加坡还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用在新加坡身上还是比较合适的,新加坡的护照免签全世界第一位。如果谁“侵略”新加坡,一定会引起全世界的“公愤”。
虽然从局部上看,由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局部地区一直不得安宁,如“巴以的中东战争”“印巴战争”“叙利亚内战”等等,但是这些地区战争对新加坡的影响也极小。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三大军事强国: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和新加坡的关系都很好。
先说美国,新加坡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经过“和平演变”独立后,新加坡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军队,所以新加坡多次挽留英国军队还驻军新加坡,英国怕负担太重,坚决要撤军,新加坡只好让英国军队撤回,不得已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后来由美军“填补”了这一空白。现在新加坡还有美军的军事基地,而且美国在新加坡有大量的投资,多年是新加坡的外来投资第一位,所以不存在美国会“侵略”新加坡的问题,可以说不但美国不会“侵略”新加坡,甚至在其他国家“侵略”新加坡时,美国还会出面来“保护”新加坡。
再说俄罗斯,新加坡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很好,在中国开展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1978年,邓.小平特地出访了新加坡,要东南亚的国家警惕苏联的对外扩张问题。李光耀明确回答,东南亚的国家不担心“北极熊”,而是害怕“中国龙”,因为“北极熊”离东南亚远,而且不存在领土纠纷;而“中国龙”离东南亚近,与东南亚有的国家还存在领土纠纷。苏联“分裂”后,俄罗斯其军事力量与前苏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原来的制度、意识形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东风压倒西风”的“冷战”,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了,俄罗斯与东南亚的国家也“相向而行”,不论从军事力量和意识形态,以及地理位置等等方面来看,俄罗斯“侵略”新加坡的可能也几乎为0。
第三说中国
中国越发展、越强大,从国际上大环境来说,新加坡就越安全;同时从地理位置小环境上来说,新加坡就越“尴尬”。
新中关系在上层来说是非常好的,邓.小平曾经说过:向新加坡学习;习.近平也说过:在新加坡学到的东西,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李.克强在今年访问新加坡时,三次感谢新加坡...
在经济发展上,新中更是“双赢”,改革开放以来,新加坡的原副总理吴庆瑞,曾经担任中国的“特区办”顾问;新加坡在苏州、天津、重庆等地方,创办了多种形式的开发园区;中国的许多大型企业,都有新加坡的股份...
可以说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新加坡是“功不可没”的,所以在2018年,中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时,李光耀被授予外国友人“友谊奖章”。
新中关系,笔者认为是“母女关系”,港澳台是中国的“儿子”,新加坡就是中国的“女儿”,女儿在小时候就“抱给人家了”,长大又跟“黑老大”跑了,现在是“漂流在外”,想回娘家也回不来了。
周恩来曾经对李光耀说,新加坡是一个华人为主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反华”?李光耀回答说:“我如果和你们“同声同气”,邻居就会把我踩死,那时周先生却救不了我。”因为周边多次发生屠杀华人事件,中国都“爱莫能助”。
周恩来还说,新加坡大可不必担心中国会“接管”你们,我们有那么多人口、那么多土地需要管理,何必还要增加一个新加坡来“增加负担”呢?可见,中国是不会“侵略”新加坡的。
再说新加坡的“邻居”
新加坡的“邻居”,主要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前面已经说过, 新马曾经是一家,新加坡“白送”给马,马都“不要”,还会“侵略”新加坡吗?

中国人很多不理解,马来西亚为什么嘴边上的一块“肥肉”不要?这主要是由于马国的“特殊国情”造成的,马国人奉行的是“马来人至上”的政策,华人虽然在马国经济上挑大梁,在政治上却受“歧视”,是“二等公民”。
如果与新加坡合并后,华人的比例就会增加,“马来人至上”的政策就会受到“挑战”,甚至会出现在政治上也是华人“当家”的现象。就像中国的元灭宋、清灭明一样,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的现象。新加坡并入马国,也可能导致马来人被华人“同化”,成为一个华人执政的国家。
另外,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后,马来西亚的领导没有对新加坡领导的“任免权”。如当时马国的首相东姑,想换掉李光耀,派他的人参加竞选,没有选上。反来害怕李光耀到马来西亚竞选马来西亚联邦的首相。后来又想把李光耀派驻联合国代表,李光耀也不听他的。新加坡还坚决反对“马来人至上”的政策,这也受到马来人的反对,使民族矛盾激化。加上当时的马共影响较大,所以马来西亚当时决定“和平分家”。
一个国家给你你不要,近年来马国却为个别小岛与新争论不休,为争小岛而对簿公堂,关键是小岛不影响马国的“马来人至上”的政策,而并入新加坡就会“撼动”“马来人至上”的政策。
当时激烈反对他们合并的国家就是印度尼西亚,因为印度尼西亚不愿意看到身边出现一个“强大的邻居”。和平合并,他反对无效,如果马国采取武力“合并”,印度尼西亚不会“坐视不管”的。
相比较文莱面积比新加坡大,军事力量没有新加坡强,还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而且人口很少,只有40多万人,军队更少,只有7000多人。在文化上,也是穆斯林文化为主。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还隔着一条柔佛海峡,而文莱的领土除了面临南海的外,基本上在东马的包围之中,这么小的国家领土还被马来西亚分为两块,一小块在是“飞地”,全部在马来西亚的包围之中。马来西亚不会“侵略”文莱,所以更不会“侵略”新加坡。
“新马一体化”是“利益最大化”
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组成一个国家,1965年,新马分家。进入新世纪后,新加坡又曾经提出过要回马来西亚,虽然被马来西亚以“条件不成熟”拒绝,但是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新马一体化是“利益最大化”。
每天新马国界上都有几十万人员往来,过关是经常等候几个小时,2019年春节期间,还出现了在新马国境线上等候过关来旅游的“中国大妈”,由于时间过长,竟然在两国边境大跳“广场舞”的奇葩现象。 至今,新马“一体化”的道路,并没有完全“封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待“条件成熟”时,如果“新马一体”,不但造福广大的新马人民,而且会“一劳永逸”解决新加坡的军费问题了。
印度尼西亚与新加坡文化差别大
印度尼西亚与新加坡文化差别大, 它是东盟最大的国家 ,它会不会“侵略”新加坡呢?这种可能性也是极小。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文化为主的国家,而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别很大。
与印度尼西亚相连的有一个国家就是东帝汶,与印度尼西亚的西帝汶都在一个帝汶岛上,曾经印度尼西亚用“武力”侵占了东帝汶,但是受到了国际舆论强烈谴责,终于按国际惯例,实行公投,东帝汶人民公投后独立,现在还没有加入东盟,今后有可能加入东盟。 印度尼西亚与东帝汶国土连在一起用武力“侵略”都行不通,它与新加坡相隔一个马六甲海峡,如果它想“侵略”新加坡,国际上肯定不会答应的。
与其类似的邻居国家 ,如伊拉克和科威特,伊拉克曾经侵略科威特,虽然科威特打不过伊拉克,但是国际上不可能“不管”,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被推翻。
新加坡的“尴尬”
新加坡的“尴尬”,第一是夹在中美之间的“尴尬”;第二是夹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尴尬”。
由于中新之间的“特殊关系”,中新关系不可能不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中美关系好,中新关系会“更好”;中美关系不好,中新关系也“不会坏”。
对中美关系,邓.小平说的很好: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中美之间直接发生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没有矛盾、冲突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