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为亚太地区的商业与金融中心,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发展引起了全球关注。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2024年12月9日发布的《劳动市场报告》,本地白领的迅速增长和外籍白领增幅放缓,折射出该国对外籍专业人才的更高要求。
对于有意通过自雇移民进入新加坡的中国企业主和高管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暗藏挑战。

01 本地白领人数增幅的关键数据与趋势
新加坡白领职位(等同于持EP&SP准证)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专业服务、信息通信等高附加值行业。
在过去十年,本地白领人数从112万6000人增至150万8000人,增幅高达 38万2000人,而同期外籍白领仅增长了3万8000人。
尤其是在金融和保险领域,本地白领的增幅是外籍白领的十倍。

(图源联合早报)
这一显著的对比突显了政府优先发展本地人才的战略布局,同时也对外籍人士提出了更高的技能和资质要求。
重点行业洞察 金融与保险服务:
本地白领增幅17万2000人,外籍白领仅增1万7000人。这是新加坡政府鼓励本地专业人才深度参与金融科技、资产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的直接体现。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加坡智慧国计划的核心驱动力,该行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外籍白领的增长仍显有限,表明本地化数字化转型策略成效显著。
专业服务:包括法律、咨询、审计等领域,这些行业对国际化背景的外籍专业人士仍保留一定需求,但竞争愈加激烈。

02 外籍高管政策的演变与新机遇
随着新加坡推出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ASS) 和提高EP最低薪资门槛,外籍高管的增长在短期内放缓。
然而,报告指出,这些政策调整并非旨在限制外籍劳动力,而是聚焦吸引高技能、高素质的国际人才。如在可再生能源、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新加坡政府明确表示将持续引进具备稀缺技能的国际专业人士。
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EP和S准证的持有者数量虽增长平缓,但预测在未来数月将逐步回升。
尤其是金融服务、医疗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对外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仍在增加。这一趋势为中国企业主提供了重要信号—— 现在是申请EP并通过自雇方式布局新加坡市场的理想时机。
03 中国企业主通过EP自雇移民的策略建议
面对新加坡外籍劳动力政策的收紧和本地化趋势,中国企业主需要制定精准的规划,以最大化移民项目的成功率和商业价值。以下是关键策略:
1. 充分了解行业需求与政策
聚焦新加坡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如前文提到 金融科技、可再生能源、信息通信技术等。研究行业对技能与资质的具体要求,并提前调整企业经营方向与招聘策略。
2. 提升个人及企业的竞争优势
薪资水平匹配: 确保个人薪资符合EP的最低门槛(目前为5000新币,金融行业为5500新币;2025年起分别上涨至5600&6200新币),并考虑进一步提高以提升评估得分。
企业贡献与创新: 提供企业在本地经济中创造就业、促进创新的具体案例,以赢得政策支持同时还能提供自身EP续签/PR申请的成功率。
3. 灵活运用自雇模式
通过注册本地公司并自雇的方式,申请EP,以实现个人移民与企业拓展的双重目标
4. 依托专业咨询服务
移民政策复杂且变化频繁,建议企业主选择资深的新加坡移民咨询机构,以获得专业指导并确保流程合规。
随着2024年EP持有者数量的逐步回升以及2025年EP申请门槛的上升,现在把握政策窗口期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