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新《勞動力市場報告》:本地白領崛起,外籍高管卻頻頻碰壁,自雇EP還值不值得?

2024年12月13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作為亞太地區的商業與金融中心,近年來勞動力市場的動態發展引起了全球關注。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2024年12月9日發布的《勞動市場報告》,本地白領的迅速增長和外籍白領增幅放緩,折射出該國對外籍專業人才的更高要求。

對於有意通過自雇移民進入新加坡的中國企業主和高管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暗藏挑戰。

01 本地白領人數增幅的關鍵數據與趨勢

新加坡白領職位(等同於持EP&SP准證)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專業服務、信息通信等高附加值行業。

在過去十年,本地白領人數從112萬6000人增至150萬8000人,增幅高達 38萬2000人,而同期外籍白領僅增長了3萬8000人。

尤其是在金融和保險領域,本地白領的增幅是外籍白領的十倍。

(圖源聯合早報)

這一顯著的對比突顯了政府優先發展本地人才的戰略布局,同時也對外籍人士提出了更高的技能和資質要求。

重點行業洞察 金融與保險服務:

本地白領增幅17萬2000人,外籍白領僅增1萬7000人。這是新加坡政府鼓勵本地專業人才深度參與金融科技、資產管理等高附加值領域的直接體現。

信息通信技術(ICT):作為新加坡智慧國計劃的核心驅動力,該行業對高級技術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外籍白領的增長仍顯有限,表明本地化數字化轉型策略成效顯著。

專業服務:包括法律、諮詢、審計等領域,這些行業對國際化背景的外籍專業人士仍保留一定需求,但競爭愈加激烈。

02‍ 外籍高管政策的演變與新機遇

隨著新加坡推出互補專才評估框架(COMPASS) 和提高EP最低薪資門檻,外籍高管的增長在短期內放緩。

然而,報告指出,這些政策調整並非旨在限制外籍勞動力,而是聚焦吸引高技能、高素質的國際人才。如在可再生能源、先進位造等關鍵領域,新加坡政府明確表示將持續引進具備稀缺技能的國際專業人士。

2024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EP和S准證的持有者數量雖增長平緩,但預測在未來數月將逐步回升

尤其是金融服務、醫療與社會服務等領域,對外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仍在增加。這一趨勢為中國企業主提供了重要信號—— 現在是申請EP並通過自雇方式布局新加坡市場的理想時機。

03‍‍‍ 中國企業主通過EP自雇移民的策略建議

面對新加坡外籍勞動力政策的收緊和本地化趨勢,中國企業主需要制定精準的規劃,以最大化移民項目的成功率和商業價值。以下是關鍵策略:

1. 充分了解行業需求與政策

聚焦新加坡經濟重點發展領域,如前文提到 金融科技、可再生能源、信息通信技術等。研究行業對技能與資質的具體要求,並提前調整企業經營方向與招聘策略。

2. 提升個人及企業的競爭優勢

薪資水平匹配: 確保個人薪資符合EP的最低門檻(目前為5000新幣,金融行業為5500新幣;2025年起分別上漲至5600&6200新幣),並考慮進一步提高以提升評估得分。

企業貢獻與創新: 提供企業在本地經濟中創造就業、促進創新的具體案例,以贏得政策支持同時還能提供自身EP續簽/PR申請的成功率。

3. 靈活運用自雇模式

通過註冊本地公司並自雇的方式,申請EP,以實現個人移民與企業拓展的雙重目標

4. 依託專業諮詢服務

移民政策複雜且變化頻繁,建議企業主選擇資深的新加坡移民諮詢機構,以獲得專業指導並確保流程合規。

隨著2024年EP持有者數量的逐步回升以及2025年EP申請門檻的上升,現在把握政策窗口期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