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南洋厨房

2020年05月04日   •   9234次阅读

新加坡疫情大爆发,政府采取了“circuit breaker”措施,这就意味着,平时以校园和实验室为生活中心的理工男们,不得已回到家中继续科研。做实验不在话下的他们,做起一日三餐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这期《南洋茶话 - 厨房秘籍》采访了两位理工男,我们来一起看看他们的厨房秘籍吧!

01

博士第四年

安静文艺、爱好科研

疫期宅家,解锁西餐&南洋风味

感谢编辑的邀稿,其实这是我自高中毕业十年以来,第一次写中文文章。我七岁跟随父母来到新加坡,一年级就在这里读了;到现在,已经是博士第四年就要毕业。算下来我在新加坡已经生活二十二年了。

因为家人都在新加坡,我们在这边也有自己的房子。circuit breaker期间,我可以在自己家里比较舒服地待着;加上手头儿上的一些工作完全可以在家用电脑继续,所以阻断措施对我的整体影响并不大。

疫情在家期间,吃饭是一件大事。因为在新加坡居住很久了,我的口味也比较本地化。炒面、炒米粉、酿豆腐、鸡饭、印度煎饼经常吃,还有Swensen’s,Sushi Express这类的餐馆,我也特别喜欢。不过我不挑食,平时什么都能接受。

早餐

虽说我平时吃饭随意,但在这段封城的特殊时期,居家伙食的水准可一点都不能降低。一来为了品尝昔日美味,二来为了提高烹饪技术,所以我通常一个星期外出采购一次食物,也经常在家里帮忙做饭。

早餐我们通常吃一些简单易做的,擦果酱、沙丁鱼或牛油的面包,一个煎蛋还有一杯咖啡。

有时间的话,我也会尝试比较独特的菜谱,比如Gordan Ramsay推荐的蛋三明治。不得不说,Gordan Ramsay式的炒蛋,准备和口味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具体步骤包含了:1)搅拌生蛋跟牛油块,2)慢火煎并且搅拌30秒,3)离火继续搅拌30秒,4)重复2)和3)步骤3-4次,5)加入调味料出锅。这样做出的炒蛋细嫩又入味,不愧是名厨推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YouTube搜搜Gordan Ramsay的相关视频来看。

午餐

午餐跟晚餐的发挥空间,相对来说可就大了。不过也正因如此,时常会出现不知道吃什么的情况。父母肯定是做中餐比我拿手,所以我就多做一些西餐,或者比较偏东南亚风格的食物,来厨房刷一刷存在感。

阻断措施以来,我首先利用做午餐的机会,解锁了各式面类。我尝试做了港式炒面、马来汤面、马来炒方便面(Maggie Goreng)还有蒜蓉意面(Aglio Oglio)等等。首次尝试都还成功,我认为主要功劳是掺杂其中的各种调料,具体可以参考网上菜谱。其实在家做这些食物比想像中要简单很多,而且方便根据自身情况,掌握口味的轻重。

晚餐

晚餐因为时间充分,可以做很多肉类。我尝试过煎三文鱼,蒸鱼,还亲手腌制制作过馋了很长时间的烤鸡翅。

除了一些常规菜,我在晚餐也做过面包夹层类的食物,比如马来西亚夜市流行的汉堡包(Ramly Burger)。从中,我首次尝试了从零开始做汉堡包的过程,包括调面粉制作面包,从生肉开始调味做馅并煎好肉饼。自己动手的感觉真的不错,让我体会到了“技多不压身”的妙处。

还有一个月的居家工作时间,相信我的厨艺会更进一步的。不过,我们大多时间在家做饭,当然也有嘴馋的情况;这时候就会叫外卖,点我爱吃的肯德基、披萨等一些快餐,过一过瘾。每每这时,我就安慰自己,疫情当中餐饮业受到不小的影响,偶尔照顾一下外面餐馆的生意是应该的,同时也帮外卖送餐大哥们增加点收入。于是一餐14新币的肯德基Zinger,我也高高兴兴地认了。

我因为可以待在自己家,饮食上还是相对幸福的。不过,毕竟是肩负着写论文、做科研和投递简历等多重任务,居家办公时期的工作、生活还是要好好规划一下。

我一般会固定安排早上、下午和晚上各两小时,分三个时段进行高效集中的工作。其余时间除了帮忙做饭,我会分配出来搞业余活动,比如玩乐器,玩手游,拼模型,看电视剧,以及运动。如果天气好,我会在傍晚去我家附近的公园跑步。我家就在昔日的新马铁路旁边,丛林较多,人烟稀少,运动时不会接触到很多人,还算安全。若下雨,我就待在家里蹬那种健身器材式的自行车。

在疫情当中,保持身体健壮、提高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借这个机会提醒大家,均衡饮食、多多运动,共度难关。

02

小宝

理工博士后

家乡美食信手拈来

疫期宅家,工作&party两不误

我来自美丽的山城重庆,2019年从国立大学材料学院博士毕业,至今一直在学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在新加坡正式实施断路器措施之前,就有传言说实验室过几天要关门。我和大家一样,每天加班加点赶实验,泡在无尘室赶了一批又一批要测试的器件。

果不其然,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学校邮件通知,从4月7日起实施阻断措施,所有人必须待在家里工作学习,直到5月4日封锁结束。犹记得封城前的那个下午,大伙儿拉着拖车,扛着电脑显示屏,甚至把打印机、咖啡机都搬了回家。总之,能搬走的,一样也不落下。

原本总是抱怨每天“杂事”太多,没法沉下心来写作和读文献的我,碰上这次封城,终于可以开心地还之前欠下的“债”了。不过开心归开心,在家工作的日子,没有了食堂助攻,一日三餐便成了我每天最大的难题。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每周一早上,我都会去一趟超市集中采购“粮草”。备足量的牛奶、肉、蔬菜、水果在家,供一周所需;中间则尽量减少出门次数。

早餐

早餐是三餐中最容易的。我通常利用洗漱的间隙,把水烧开,烫上两个鸡蛋,热上牛奶,切一个牛油果,或者洗一点蓝莓——营养丰富,又清淡爽口。我比较喜欢新加坡式的半熟鸡蛋,控制水温和时间,烫到蛋白刚熟、但仍然保持流动的状态,加上几滴酱油,撒上一点白胡椒粉。牛油果切成片状的好处就是可以用叉子,方便一只手吃东西,一只手刷手机新闻。

政府规定的是work from home(在家办公), 不是sleep from home(在家睡觉), 所以早餐之后,泡上一杯新加坡白咖啡,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实验室“大当家的”在WhatsApp群里给我们说了:“ Guys,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read more papers and write more papers(大家要利用这个机会多读论文,多写论文)”。所以我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paper work。

午餐

疫情期间,组会依旧维持一周两次的频率,只是全部搬到云端,大家隔着屏幕讨论课题,汇报工作进度。加上我又给自己制订了论文目标,所以白天的工作时间就显得特别宝贵。搞科研的朋友可能深有同感,有时太醉心其中,往往很难兼顾其他,就比如午餐。这时候,我就只做一道硬菜,搭配一碗白米饭解决;不讲究丰盛,吃到肉我就满足了。

软糯的红烧肉,够味儿的麻辣水煮肉片,香喷喷的土豆烧鸡、土豆烧牛肉……这些都特别下饭,一碗白米根本不够。牛肉类的我会多花点功夫,如果今天午餐吃牛肉,早饭过后我就给它炖上了;然后闻着厨房的飘出的阵阵香味,愉快地展开早上的工作。经过2小时文火慢炖,午餐饭点,软烂入味的牛肉便可上桌了。对了,卤猪脚也是我的菜,满满的胶原蛋白,吃完总有一种“皮肤更好了”的错觉……

晚餐

晚上来兴致了,我也会准备几个小菜,和室友一起分享。我的拿手菜有地三鲜,竹笋烧牛肉,红烧鸡腿,酸菜炒肉丝等等。吃得高兴了,偶尔也会小酌一杯,自我犒劳一下。

当然,作为地地道道的重庆人,火锅项目怎么能少?隔离开始的第一个晚上,我就约上寝室的室友在家里涮了一顿火锅,算是迎接一段新的生活模式,同时也是为了欢迎新搬进来的室友。将花椒、干辣椒搭配姜蒜爆香,加入火锅底料翻炒;再淋入半壶开水,加上几颗冰糖,倒入半勺酒酿,火锅锅底就这样被我轻松拿下了。接着,大火烧开,将牛肉片、芝士豆腐、菌菇、蔬菜一股脑全部煮在里面……看着翻滚的红油,飘香的热气,用一句家乡话来形容,就是“巴适”。

一个月下来,我感觉做饭其实还是蛮开心的一件事情,唯一不开心的可能就是日渐增加的体重吧,哈哈。不过,隔离之前的健身习惯,可不能因为两个月的肥宅生活破功了啊!既然健身房去不成了,我就坚持每周跑步一次,同时每隔两天跟着手机上的Keep健身软件练习胸和腹。

我不看剧,不刷综艺,唯一剩下的娱乐活动就是跟朋友们云high了。作为social chair(社交小达人)的东东组织过两波群party:一次是云KTV,有人撒狗粮,有人唱情歌;一次是云喝酒,“我有酒,你有故事吗?”在武汉的云云,年前回去了,直到现在都还没能回坡。“深漂”的诗诗、凯哥和天青,真羡慕你们的“同居”生活。还有在新加坡的大家,好想和你们一起打火锅啊!

封面图片 来源于网络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