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储备:创新的基石
新加坡以"精英治国"著称,其人才文化也备受关注。
资料显示,早在2018年,在高科技人员和企业储备上,新加坡就有超过14.1万名信息技术业人才,当中超过83%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同时,全球顶尖的100 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当中,超过80 家在新加坡设立公司,其中15 家软件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或亚太总部。而在公众基础教育上,在25岁及以上的居民中,受过中等教育及以上的超过70%,有着良好的技术素养。
同时,在良好的生活条件和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下,新加坡如今的社会组成非常多元,有包括华族、欧亚族、马来族、印度族等多个文化社团,这也为下一阶段的社会创新提供了基石。
实际上,"人才匮乏"是京东数科看到的智慧城市在建设中4大痛点之一,目前社会需要既懂大数据、人工智能又懂城市业务以及对政府很了解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京东数科的城市业务正在搭建人才培养体系,有京东智能城市研究院专门孵化人才,而且通过跟一些比较知名的高校搭建联合培养计划,让挑选出的学生参与实践,最终具备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
"世界最聪明的城市"背后:对技术的崇拜
"追加对信息技术的投资"——这是新加坡的常规动作。
2020年4月和5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这两家机构分别对来自109个城市的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的城市环境问题包括健康与安全、交通、活动、机会等多个方面。在今年的榜单中,新加坡、赫尔辛基、苏黎世分别被评为全球"最聪明"城市的前三名,而2019年的前三名分别是新加坡、苏黎世和奥斯陆。

新加坡一直在智慧城市方面保持世界领先的位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很多国家开始财政吃紧、削减相关投资,但新加坡政府并没有削减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投资,反而于在2020年下半年宣布,决定增加30%对信息技术的投资。新加坡政府技术局(GovTech)宣布将在2020年花费约35亿美元,高于2019财年的27亿美元。
这很好地证明了新加坡当政者们超前布局的决心和意识。

新加坡继续在基建领域大力投资
今天,新加坡在提前完成"智慧国2015"计划的基础上,又提出并深入推进其"智慧国家2025"的 10 年计划,旨在进一步巩固新加坡的智能化发展,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绝对的国际化大城市,重点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使政府的决策更具备前瞻性,除了通过技术来收集信息,更关键在于利用这些信息来更好地服务人民。
此前,谷歌在加拿大多伦多的sidewalk实验就是倒在了利用收集到的信息服务于居民(人们对隐私问题太敏感),但新加坡却能顺利执行这一策略,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全民上下对技术的理解、对技术的信任感,当然,新加坡已经全民享受到了信息背后所带来的新的服务这才是最好的"背书"。
而这种对技术的信任感的建立,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推进技术战略,并让居民切实体会到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明确知道自身的信息不会被窃取或者泄露,政府也在背后有着强大的监管制度。
在目前的智慧城市领域,阿里、腾讯、百度、平安、商汤、东软纷纷布局,多种模式并举:云服务模式、系统集成模式、单点AI模式,但京东数科提供的却是更全面的匹配顶层设计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模式,既提供了硬件底层服务,又打通了垂直细分的具体应用,最重要的是带来了城市级Windows。
在国人普遍关心的安全问题上,京东数科希望尽力弥合这种信任的缺失,在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之间取得平衡。京东城市自主研发的联邦数字网关产品面向政府和企业客户数据共享难等问题,通过使用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等先进技术,在传输安全、存储安全、计算安全、部署安全多重安全防护机制下,做到在不泄露数据隐私、自有数据不出门的前提下,完成多方数据知识挖掘。
正是这种多项前沿科技的应用,使得AI系统能够在满足数据隐私安全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更加高效准确地多数据进行保护和价值挖掘,从而对城市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
以上,无论是人文、技术还是理念,都是我们看到的新加坡在今天成为全球智慧城市之首的原因。我们见证其基础设施建设的超前布局、应用的灵活性连接、人才的制度性培养、整体文化的长期打造,我们也从中吸取经验,这将有效助力中国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保持优势,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强大影响力。
今天的国内,新基建之火越烧越旺,背后数十万亿的投资汹涌澎湃,而今天拥有强大科技能力的头部公司如阿里、腾讯、京东数科、蚂蚁金服、百度均大力布局这个市场,"新基建是最确定的下半场",也是最好的技术练兵试验基地,在化解政府痛点问题上,他们必将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力。新加坡已经成功了,成为了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标兵,我们也有必要取其精华,在迈向智慧城市理想国度的旅途中,少走弯路,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