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以及张江高科技片区于2015年纳入上海自贸区范围,该自贸区面积扩大至120.72平方千米,应规划与发展需要,该自贸区面积于2019年8月再扩大119.5平方千米。
2017年SCP参与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规划”的评估任务,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土地利用实施评估,并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规划土地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研究。通过对区域发展背景、片区现状、相关规划的深入分析,SCP梳理并总结出各专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内外先经验对标,并基于对新加坡自贸区的深入研究,为自贸区今后在控规调整、土地利用、规土管理创新方面提供指导性建议和意见。
在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评估过程中,SCP针对控规中主要的外高桥片区、洋山片区、浦东机场片区进行了详细评估,通过梳理并分析规划目标、土地利用、开放强度、公共设施、空间管制等方面的实施情况,总结控规经验、提出各区未来发展方向与需求,并对控规的完善与优化提出若干建议。

针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土地利用,SCP对当前土地经济绩效、土地利用模式进行了评估,并对标新加坡自贸区在土地利用、相关政策方面的经验与优势,对自贸区土地利用的转型与提升提出建议与总结。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海南自贸区或海南自贸港,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成立,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海南自贸区将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持续深化改革探索,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海南自贸区将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2018年9月《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海南自贸区将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科学安排海南岛产业布局。按发展需要增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以投资贸易自由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主要开展国际投资贸易、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业务。并在三亚选址增设海关监管隔离区域,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和中转等业务。该总体方案强调了海南自贸区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业创新发展、政府职能转变、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和机制建设等主要领域的内容。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指明方向。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将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该总体方案内容可概括为 “6+1+4” 模式。其中, “6” 指六个便利,即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1” 指一个体系,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别强调要突出海南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础,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4” 指四个建设,即加强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等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下一步将按照总体方案要求,突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的原则,把握好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的推进节奏,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实现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自贸区已是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自贸区的未来发展存在无限潜能,同时也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对自贸区的深入研究对区域规划、功能定位、产业特色、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未来,SCP将继续探索、研究自贸区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提出更独到的见解和更具指导性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