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以及張江高科技片區於2015年納入上海自貿區範圍,該自貿區面積擴大至120.72平方千米,應規劃與發展需要,該自貿區面積於2019年8月再擴大119.5平方千米。
2017年SCP參與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區規劃」的評估任務,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土地利用實施評估,並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規劃土地管理制度進行了創新研究。通過對區域發展背景、片區現狀、相關規劃的深入分析,SCP梳理並總結出各專項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國內外先經驗對標,並基於對新加坡自貿區的深入研究,為自貿區今後在控規調整、土地利用、規土管理創新方面提供指導性建議和意見。
在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評估過程中,SCP針對控規中主要的外高橋片區、洋山片區、浦東機場片區進行了詳細評估,通過梳理並分析規劃目標、土地利用、開放強度、公共設施、空間管制等方面的實施情況,總結控規經驗、提出各區未來發展方向與需求,並對控規的完善與優化提出若干建議。

針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土地利用,SCP對當前土地經濟績效、土地利用模式進行了評估,並對標新加坡自貿區在土地利用、相關政策方面的經驗與優勢,對自貿區土地利用的轉型與提升提出建議與總結。

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
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海南自貿區或海南自貿港,於2018年4月13日正式成立,實施範圍為海南島全島。海南自貿區將對標國際先進規則,持續深化改革探索,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立開放型生態型服務型產業體系。海南自貿區將圍繞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為中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

2018年9月《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出台,海南自貿區將以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科學安排海南島產業布局。按發展需要增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以投資貿易自由便利化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創新,主要開展國際投資貿易、保稅物流、保稅維修等業務。並在三亞選址增設海關監管隔離區域,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和中轉等業務。該總體方案強調了海南自貿區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服務業創新發展、政府職能轉變、重大風險防控體系和機制建設等主要領域的內容。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印發,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指明方向。海南自由貿易港未來將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重要的位置上,促進生產要素自由便利流動。該總體方案內容可概括為 「6+1+4」 模式。其中, 「6」 指六個便利,即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數據安全有序流動;「1」 指一個體系,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特彆強調要突出海南的優勢和特色,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夯實實體經濟的基礎,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4」 指四個建設,即加強稅收、社會治理、法治、風險防控等四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下一步將按照總體方案要求,突出重點環節和關鍵領域,堅持「管得住」才能「放得開」的原則,把握好分步驟分階段實施的推進節奏,推動各項政策措施儘快落地見效,實現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
自貿區已是當前全球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自貿區的未來發展存在無限潛能,同時也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對自貿區的深入研究對區域規劃、功能定位、產業特色、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未來,SCP將繼續探索、研究自貿區的發展方向,展望未來,提出更獨到的見解和更具指導性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