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牛娃采访系列又来啦!
今天我们采访的是
培养了俩新加坡羽毛球国手
的妈妈Katherine
她的育娃秘籍是什么?
怎么让孩子做到运动学习两手抓?
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运动世家的基因传承
Katherine出生在运动世家,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从事篮球运动,但机缘巧合下她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羽毛球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她中学入门羽毛球,一路打到大学毕业,取得了不少成绩。
有了孩子之后,在羽毛球运动上获益颇多的Katherine将她热爱的运动推荐给自己的女儿和儿子(Khloe和Kaiser),在孩子们7、8岁的时候,她便开始带着两个孩子打起了羽毛球。


没想到,两个小家伙初接触羽毛球,既有身体协调性,对羽毛球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Katherine对此非常惊喜:“我当时就想,不能浪费孩子的天赋,原本只是打着玩玩,现在看来得认真找教练了。”
于是,从2016年开始,Katherine就开始带着Khloe和Kaiser尝试进行专业的训练。最开始只是在家附近的羽毛球馆练习,后来经人介绍了解到DBTC俱乐部。Katherine经过一番考察,两个孩子自此开始每周进行六次专业训练。

他们一天的安排通常是这样的:每天放学后,Katherine会送Khloe和Kaiser去俱乐部训练,陪两个孩子完成训练;回到家后,还会监督孩子们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我一直和Khloe、Kaiser一起努力安排时间,绝不会因为训练耽误学业。”
他们2016年加入DBTC俱乐部, 一年后,在2017 年,他们两个在新加坡羽联组办的Alpha羽毛球比赛拿了季军。孩子还在9岁就去印尼参加BWF世界羽联竞标赛,也在8-9岁那年在新加坡羽总(SBA) 组办的比赛拿了奖牌。他们的PSLE都考到特优(A和A*)理想的成绩,最终DSA进入南洋和莱佛士书院。
在问到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坚持进行专业训练时,Katherine说:“因为我自己就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我知道竞技体育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你通过努力得到荣誉的那一刻,你会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就感!这份美好我到今天都忘不掉。”

Katherine通过亲身经历深刻的认识到,羽毛球运动不仅能提升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竞技体育带来的责任感、团队合作和抗压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教育更是有很大用处。
体育和教育,其实不分家
自从Khloe和Kaiser开始走专业路线,Katherine就化身为“严格的教练母亲”。
即要作为监护人,全程陪同孩子们的训练;也以运动员前辈的角度,感同身受孩子们的艰辛、提出相应的建议;她更是要和俱乐部教练打配合,做“家庭教练”,时刻关注孩子们的饮食、睡眠,保证他们能以最佳状态应对比赛。

很多“鸡娃”的家长希望孩子有所成就,不管是学习、体育还是艺术,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堆砌时间。每天逼着孩子花大量时间学习、练习,这些孩子不要说玩的时间,甚至连充足的睡眠都无法保证,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大有人在。
Katherine很不认同这种教育方式。运动员出身的她,深知这些人为强加的压力没有一丁点好处,只会产生负面影响。如何规划时间,是她教给孩子们的第一个课题。不是花的时间长就是有用的,关键是要想办法提高效率,训练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完成任务。

虽然Khloe和Kaiser对于羽毛球很有天赋,但是进入专业赛道后,到处都是更优秀的人,姐弟俩难免受挫,甚至会有想放弃的时候。每当这时,Katherine就会耐心听取孩子们的烦恼,帮他们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尊重孩子们做出的决定。
Katherine坦言:“我不会逼着他们去做事情,而是会耐心地加以引导。我会让他们明白,坚持和自律才是成功的关键。”

Katherine的鼓励,让Khloe和Kaiser没有像同龄的孩子那样,因为“叛逆期”和家人疏远。相反,他们的关系可以称得上是模范亲子,两个孩子很愿意和母亲分享自己的小秘密,简直到了无话不说的程度。
母子间的沟通让彼此了解更多,因此更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彼此的紧密关系,又会推动着他们更愿意向对方吐露心声。在这种良性循环下,Khloe和Kaiser不仅在羽毛球赛场上屡创佳绩,还通过DSA进入了新加坡的顶级中学。
羽毛球也能敲开名校大门
DSA(Direct School Admission)是新加坡教育部在2004年推出的直接收生计划,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特长报名更顶级的中学。凭借优秀的羽毛球实力,姐姐Khloe进入了南洋女子中学(Nanyang Girls’ High School),弟弟Kaiser进入了莱佛士书院(Raffles Institution)。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通过DSA进入名校之后,学业不可避免会变忙,因此再坚持专业训练会变得很困难。但Khloe和Kaiser并不想放弃羽毛球专业,毕竟他们从中获得良多。
所以哪怕姐弟俩失去了一些社交时间和休息时间,但他们都认为很值得,因为是俱乐部把他们带向了更大的世界。自从加入DBTC后,孩子们都会在假期随队训练和旅游,他们已经去过印尼、泰国、中国、丹麦等等地方,也结识了很多国外的朋友。这些经历,也丰富了他们的眼界。


Katherine知道职业体育的路并不好走,她也理解那些不愿意让孩子当运动员的家长。毕竟和这条不确定的道路相比,认真读书的收益会更加清晰可见。
Katherine不会让孩子们放弃读书,而是想和Khloe、Kaiser一起探索校园和赛场的平衡点。她清楚地知道,培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既要有家庭的支持,更要有社会的托举。
三位一体的冠军养成记
Katherine说,Khloe和Kaiser能在十几岁的年纪达到国手水准,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悉心培养的结果。
01 1、家庭的陪伴
平日里,Katherine不仅全程陪同孩子们训练,还会注重孩子们心理素质和战术思考的培养。要知道,高手竞技比拼的不只是体力,更是智力。赛场上瞬息万变,你在几秒钟之内做出的决策,往往就会决定比赛的胜负!
Katherine会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世界级选手的比赛,分析高手们的战术,吸收他们失败、成功的经验为己所用。她还会在带着孩子们出国训练、旅游、比赛的时候,积极和不同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切磋交流,做到在赛场上知己知彼。

此外,Katherine也清楚地知道,想要保持长期的竞争力,身体是需要休息和康复的。要知道,严重的伤病可能会摧毁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因此她会协助Khloe和Kaiser合理规划训练和休息的时间,确保他们的身体每次都能充分恢复,才能一直活跃在赛场上。
02 2、学校的重视
学校方面也对这些为校争光的校队成员有所照顾。当Khloe和Kaiser因为比赛不得不错过课程,老师们会在课外时间对孩子们进行辅导,不会让他们把课业落下。

为莱佛士书院赢得冠军后,校长亲自为选手们颁奖

Khloe赛后和南洋女中校长合影
另外,作为目光长远的家长,Katherine希望学校在提供学业帮助之外,还可以为体育生拓展更多职业规划的选项。“如果体育生们对未来的发展有更清晰的方向,应该会让他们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上走得更远。很希望学校能够重视这一点。”
在新加坡,政府会为学校提供针对优秀运动员的奖学金和各类资助计划。对此Katherine很是赞赏,帮运动员减轻经济负担,无疑会促使更多优秀的苗子投入到这项运动当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03 3、社会的支持
Katherine提到,新加坡政府有很多高质量的运动场所,像是羽毛球的训练场地就有很多。不仅如此,政府还配套建立了健身房、康复中心和运动科学支持场所,让运动员从训练到体能,再到康复治疗,能“一条龙”享受专业支持,是政府重视体育运动发展的象征。

图源:djarumbadminton.com
运动环境变好,也会促进产生优秀的知名运动员。这无疑会提升社会对体育生的认可度,看到成功案例的家长们也会更愿意孩子选择体育道路。另外,知名运动员的出现,也会吸引更多人进入这项运动。参与的人多了,这项运动也会越变越好。

想培养体育冠军?秘诀在这里
如今,Khloe和Kaiser已经是国手级别的羽毛球选手,对于同样想走体育道路的家长们,妈妈Katherine给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
最重要的是热爱和坚持
Katherine强调,孩子的兴趣需要放在第一位。职业道路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只有孩子真正喜欢这项运动,他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坚持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