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来新加坡的你,不会感觉到不适应,因为街上70%的人都是华人,远在异国他乡,看到熟悉的面容也会让人倍感亲切。
虽然新加坡这个国家让人倍感亲切,但是由于数十年的发展,新加坡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新加坡生活久了,已经习惯街上的美景,也习惯了每天挤地铁上班,吃饭时找一个小贩中心。不知不觉间,新加坡原来改变了我们这么多。

竹竿晾衣

来新加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衣食住行,其中住房最为重要。
对于刚来新加坡的人,选择组屋租房是最为便宜实惠的选择,而且大巴窑和义顺的组屋相比其他地段会便宜很多。
解决了住房问题,我们就要开始在这方小空间的生活了,洗衣服是日常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
刚住进去的时候真是不习惯把衣服晾到竹竿上,再把竹竿插入窗外预留的洞口中。
住久了之后,洗衣服再到晾晒这个流程变得无比熟练。

也习惯了在晾晒衣服时,观察一下楼下游乐设施中欢快玩闹的儿童,他们三五成群,玩耍的不亦乐乎,大人也非常放心他们在楼下玩耍。
轻微洁癖

要说来新加坡之后最大的改变,那一定是变成了一个勤洗手的“轻微洁癖”。
光说勤洗手一点,大家可能感觉不出多大的改变,那在加上勤丢垃圾,家中不留积水,出行时也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
新加坡的天空总是湛蓝的,非常干净的颜色,与之对应的地面也是那么干净,背后付出的努力不是短短几行文字就可以表述的。
那是半个多世纪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让新加坡脱离了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花园城市。
所以新加坡对破坏环境的行为非常深恶痛绝,具体表现为:管得多,罚得很。

吐口痰,1000新币的高额罚款,料想每个人都会“望而却步”。
情节严重的还会让你劳改,甚至在之前还会让你挂上“我是垃圾人”的牌子面壁思过,这样的惩罚措施在别的国家真是见所未见。
积极灭蚊

作为一个热带海岛国家,常年高温多雨,是非常适合蚊虫生长的环境。
但是在新加坡,你不会担心被叮得“满身包”,甚至晚上可以开窗户睡觉。
这是因为新加坡的灭蚊措施真的非常到位,常年发布灭蚊小技巧:清理家中积水、放置灭蚊药。
每年6-8月份,伊蚊肆虐的时候,新加坡环境局还会向全岛的家庭分发“防蚊资料袋”。还会在绿化中喷洒灭蚊剂,甚至放出绝育的雄伊蚊。
对于保守蚊虫困扰的人来说,新加坡的防蚊措施真是干的漂亮。
环境保护

新加坡绝不负花园城市的美称,不只是保持地面干净,连空气也受到保护。
比如榴梿等气味比较大的食物,是不可以带上公共运输工具的。
再比如几乎遍布全岛的禁烟区,任何有顶盖的通道、楼宇以及公共设施内部及周围,还有移动洗手间等都属于禁烟区,更夸张的是学校上方500米内也是禁烟区。
路边临时停车必须熄火,不然也会因为排放尾气被罚款。
为了做到不向室外排放油烟,新加坡的厨房中根本没有烟道,油烟机变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厨房的作用变成了简单的烧开水、切水果、拌凉菜。想要吃饭的时候就去小贩中心吃饭,如果有需要还可以打包回来吃。
而且小贩中心可以是你追星的天堂,林俊杰、孙燕姿这种大明星,在新加坡各大领导人面前都不值一提。

因为他们的个人魅力都非常大,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会为小朋友蹲下拍照片,副总理黄循财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都是非常亲切的画面。
在新加坡生活的你,有以上这些变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