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來新加坡的你,不會感覺到不適應,因為街上70%的人都是華人,遠在異國他鄉,看到熟悉的面容也會讓人倍感親切。
雖然新加坡這個國家讓人倍感親切,但是由於數十年的發展,新加坡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與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
在新加坡生活久了,已經習慣街上的美景,也習慣了每天擠地鐵上班,吃飯時找一個小販中心。不知不覺間,新加坡原來改變了我們這麼多。

竹竿晾衣

來新加坡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衣食住行,其中住房最為重要。
對於剛來新加坡的人,選擇組屋租房是最為便宜實惠的選擇,而且大巴窯和義順的組屋相比其他地段會便宜很多。
解決了住房問題,我們就要開始在這方小空間的生活了,洗衣服是日常必不可少的一個活動。
剛住進去的時候真是不習慣把衣服晾到竹竿上,再把竹竿插入窗外預留的洞口中。
住久了之後,洗衣服再到晾曬這個流程變得無比熟練。

也習慣了在晾曬衣服時,觀察一下樓下遊樂設施中歡快玩鬧的兒童,他們三五成群,玩耍的不亦樂乎,大人也非常放心他們在樓下玩耍。
輕微潔癖

要說來新加坡之後最大的改變,那一定是變成了一個勤洗手的「輕微潔癖」。
光說勤洗手一點,大家可能感覺不出多大的改變,那在加上勤丟垃圾,家中不留積水,出行時也注意個人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
新加坡的天空總是湛藍的,非常乾淨的顏色,與之對應的地面也是那麼乾淨,背後付出的努力不是短短几行文字就可以表述的。
那是半個多世紀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讓新加坡脫離了髒亂差,變成了如今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花園城市。
所以新加坡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非常深惡痛絕,具體表現為:管得多,罰得很。

吐口痰,1000新幣的高額罰款,料想每個人都會「望而卻步」。
情節嚴重的還會讓你勞改,甚至在之前還會讓你掛上「我是垃圾人」的牌子面壁思過,這樣的懲罰措施在別的國家真是見所未見。
積極滅蚊

作為一個熱帶海島國家,常年高溫多雨,是非常適合蚊蟲生長的環境。
但是在新加坡,你不會擔心被叮得「滿身包」,甚至晚上可以開窗戶睡覺。
這是因為新加坡的滅蚊措施真的非常到位,常年發布滅蚊小技巧:清理家中積水、放置滅蚊藥。
每年6-8月份,伊蚊肆虐的時候,新加坡環境局還會向全島的家庭分發「防蚊資料袋」。還會在綠化中噴灑滅蚊劑,甚至放出絕育的雄伊蚊。
對於保守蚊蟲困擾的人來說,新加坡的防蚊措施真是乾的漂亮。
環境保護

新加坡絕不負花園城市的美稱,不只是保持地面乾淨,連空氣也受到保護。
比如榴槤等氣味比較大的食物,是不可以帶上公共運輸工具的。
再比如幾乎遍布全島的禁菸區,任何有頂蓋的通道、樓宇以及公共設施內部及周圍,還有移動洗手間等都屬於禁菸區,更誇張的是學校上方500米內也是禁菸區。
路邊臨時停車必須熄火,不然也會因為排放尾氣被罰款。
為了做到不向室外排放油煙,新加坡的廚房中根本沒有煙道,油煙機變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廚房的作用變成了簡單的燒開水、切水果、拌涼菜。想要吃飯的時候就去小販中心吃飯,如果有需要還可以打包回來吃。
而且小販中心可以是你追星的天堂,林俊傑、孫燕姿這種大明星,在新加坡各大領導人面前都不值一提。

因為他們的個人魅力都非常大,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為小朋友蹲下拍照片,副總理黃循財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都是非常親切的畫面。
在新加坡生活的你,有以上這些變化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