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CEO、新加坡华语电影节开幕电影《七天》的导演、2个孩子的妈妈、喜好广泛的斜杠青年、时间管理大师、见过很多次凌晨4点的新加坡……

辣妈采访了这位不断突破自我,并且鼓励姐妹们一起寻找自我的“北大女生吴可嘉”,听一听她是如何育儿育己,带着孩子一起成长的。

请介绍下自己。
吴可嘉导演

我来自中国重庆,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之后在跨国公司工作。工作期间取得 MBA 学位并转型成为一位企业家。
我是一个二娃妈,也是一个爱读书,爱旅游,爱美食,爱电影的”斜杠青年”。
事业稳定、有了孩子之后,再实现梦想,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您是怎么把对电影的热爱转化为行动的?

大学时候我选修过《世界电影史》,那时候心里就种下了热爱电影的种子。后来,我在网上学了戴锦华教授的电影鉴赏课,在她的指导下,对许多经典影片有了新的认识,读懂了那些镜头语言和背后的意义,也激发了我想要深入学习的想法。
2020年开始的疫情,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我因为疫情困在新加坡的,被迫把在国内上EMBA课程进行自我提升的计划,变成了一边在新加坡远程管理公司,一边寻找在本地学习提升的课程。
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偶尔看到了影视制作的课程,我的心情一下兴奋起来了,想着干脆尝试一下这个让我热爱了这么多年的“新领域”。
怀着为自己公司拍一部酷炫宣传片的小目标,我开始在新加坡学习影视制作。没想到,后来就一步一步走下去了。
如果可以回到当年,我会给那时的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吧!毕竟这是一条非常孤独艰难的路,感谢她当年的勇气和执著才让我现在的人生有了不同的可能和别样的风景。

听说您创作《七天》的时候,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了?

因为白天工作,晚上要帮孩子们看功课,很难静下心来创作,我就干脆提早起床。
每天早上 4:00 起来,我先在阳台上深呼吸,冥想几分钟,然后就去书房闭门创作了。

新加坡的早晨真是万籁俱静,只有偶尔的鸟叫。 没有外界的干扰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flow),完全沉浸在故事和人物中。这种高度集中的感觉很纯粹、效率很高,每天的这两个小时都会让我觉得极有成就感。
突然想起来以前听朋友讲过的一个故事,著名 NBA 篮球运动员科比·布莱恩曾经接受采访,被问及成功的秘诀。他直接回答:“你见过凌晨 4 点的洛杉矶吗?”
要是以后别人问我创作剧本的秘诀,我也直接回答:你见过凌晨 4 点的新加坡吗?哈哈哈
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您的两部电影和之后的电影计划吗?

《救赎》和《七天》都是女性电影,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探讨现代女性面临的成长/情感/家庭等问题,鼓励女性不要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迷失,努力找到自己的方向。
下一部电影已经在筹备了,预计今年10月开拍。这次我担任制片人的角色,算是不一样的挑战。这是一部悬疑惊悚片,和《七天》温馨家庭风格完全不同。有的时候想想觉得人生真是奇妙,我从小就挺喜欢看悬疑片和恐怖片,这次有机会亲自参与制作让我兴奋不已!


△吴可嘉导演和《七天》的男女主角合照
作为公司的CEO,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还能挤出时间来拍摄电影,追寻梦想。您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我是一个时间观念非常强的人,做事情的效率也比较高。我的经验是要合理规划时间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比如我发现自己在早上工作效率很高,我就会早起,并且把最挑战、需要高度集中思考的工作安排在早上。
我的工作大多都是按照2小时/1小时的时间来模块化安排,尽量不要长时间做同类型的事,避免到后面效率降低。
另外,我觉得“be in the moment”很重要,当我规划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一定会全身心投入,尽量避免干扰或者同时做其他事情,这样做出来的质量更高。
很多人看似同一时间在做好几件事,但最后可能完成度都不太高,得不偿失。

之前看过一篇您的采访,您说,“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您寻找自己,将心中对电影的热爱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让您自己印象深刻?

分享一个小故事,在筹备拍摄的阶段,我爸妈其实对我要拍电影这个事情还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不靠谱。
有一次和他们视频通话,他们又劝我要不然先放放再说,毕竟自己年纪不小了,有小孩也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忙。
我想了好久,忍不住跟他们说了心里话: 从小到大,很多时候我都在努力做别人眼中“正确的事”,读书的时候考好大学,毕业之后找好工作,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生小孩的时候生小孩,儿女双全,事业有成,我活成了大家眼中羡慕的样子。
但是这几年自己总感觉遇到了瓶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仿佛在渐渐消磨我的热情。直到我开始新的学习,仿佛一扇大门为我打开,我在一个全新的世界探索,很多事是我发自内心的想去做,没有和谁比,也没有要做给谁看。
我很少有这样的感觉,明知道可能不会有回报,但心里好像始终有一个声音在鼓励我想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Calling(召唤)吧。
等我说完,爸妈都没有说话,但我看得出他们的眼睛红了,之后他们再没有反对过,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常常鼓励我。我这个二娃妈能人到中年继续追梦,真的离不开家人朋友一路的大力支持。

△《七天》首映礼
在孩子的教育上,您有什么故事或者经验,想要和姐妹们分享的吗?

按照传统的观念来看,在小孩教育上我不算特别“成功”, 毕竟两个孩子都不是学霸。我曾经常常被身边的朋友调侃,说我这个学霸竟然没有把小孩培养成“牛蛙”。
哈哈,我也不是没鸡过娃,也是卷过的人(PSLE你们懂的)。
只是到后面觉得孩子们不太开心, 我也挺累,在和他们认真沟通后我觉得在教育上不能盲目鸡娃,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父母以身作则,给予孩子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也挺重要的。
在《七天》里面有一句台词,其实就是写给我自己的——“孩子通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是他们并不属于我们”。
我经常提醒自己,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他们,尽量珍惜彼此陪伴的时间。现在再被问到鸡娃问题,我都非常坦然:鸡娃还不如鸡我自己呢,效果立竿见影,成就感爆棚。

那您有什么话,对那些仍旧心怀梦想的妈妈们说吗?
现在大家生活都比较繁忙,做很多事难免会有比较强的功利心和目的性。但有的时候遵循自己的内心也挺重要的,因为你不知道人生路上会有什么样的美好“意外”。
疫情前要是有人跟我说去做影视项目,我会觉得有点天方夜谭,但跟随自己的心声一路走来,没想到也把这层壁给打破了。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跨界成功,我也不鼓励大家盲目追梦,很多时候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我觉得即使是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要给自己创造机会获得不同的体验,要勇于尝试新的事物。
尤其是妈妈们,我特别能理解,很多时候日子过得像打仗一 样,工作上一堆烦恼,回到家要面对一地鸡毛,真心不容易。

即便如此,我还是鼓励大家定期把自己从舒适圈里往外推一推。比如:读一本平时不会读的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找一位久未谋面的故人聊天……
这些其实都是小事,但很多时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这些启发就是一颗颗种子,很有可能未来某一天在你的努力下就生根发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