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的新加坡地球观测与研究所(Earth Observatory of Singapore,EOS)于2019年进行了一次全岛范围的地质测量,以检测新加坡的地底结构和地震风险。
新加坡地底的中心由一种称为“武吉知马花岗岩” (Bukit Timah Granite)的坚硬火山岩构成,目前人们对这种花岗岩处于地下多深的位置仍不甚了解。凯伦(Karen Lythgoe) 博士表示:“尽管钻探武吉知马花岗岩的成本高且困难,但这是建造地下设施的好材料。”

凯伦(Karen Lythgoe) 博士,来源:EOS
这次检测在学校、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气象站等地方设置了88个地震探测仪,监测地震迹象和背景噪音。这88个地震仪如同耳朵般灵敏,让地震检波器网络可以检测出极为轻微的噪音和震动。
研究的主要负责人韦生吉助理教授表示,由于新加坡及其周边地区缺乏地震网络监测,导致过去地震相关的数据并不完整。他说:“通过这些新方法,我们接下来能发现更多因地质断层运动或人类活动而造成的地震。”
地震的成因
地质断层带指的是地壳裂缝。而活跃的断层里,岩石块会沿着断层线移动,从而引发地震。在断层间进行探测,能检测出人类感觉不到的小地震。

研究团队在裕廊中央公园安置地震仪,来源:海峡时报
在四十多天的检测里,探测系统从100多个自然现象和显著的人为活动中探测出地震信号,包括东北部建筑工程、打雷引起的雷声和雷震(地表运动)。此外,邻近国家的地震现象,如新加坡北部以外100公里左右的一个“相当微细”的地震,也能侦测到。
凯伦博士说,“这些资料能告诉我们这个区域有活跃的地质断层带。新加坡并没有自身发生地震的相关记录,但本地定期感受到由印度尼西亚和苏门答腊的地震所引起的低强度地震。 我们希望通过长时间的监测,能了解新加坡附近发生地震的确切位置。”

研究团队在康培中学(Canberra Secondary School)
安置地震仪,来源:海峡时报
这项研究结果于今年4月在科学杂志《国际地球物理学报》(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上发表
发掘可再生能源
“碳封存”是指从大气层中捕捉二氧化碳,经过长时间和空气隔绝,避免造成温室气体的技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就是常见的大自然“碳封存”例子之一。

来源:EOS
这次的数据除了能监测地震源,对新加坡日后扩展地下资源很有帮助。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新加坡正在积极转型,采用低碳或无碳能源。地质图像有助探究地下碳封存的潜力,以及地热能应用的可行性,相关结果很可能是找寻未来数十年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