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英国酷玩乐队(Coldplay)的粉丝,他们上周五刚发布的最新MV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眼熟?
没错,他们的新歌《月球人》(Man in the Moon)里头的背景除了圣淘沙海底世界、星耀樟宜、滨海湾花园等打卡圣地,还包括麦波申邻里、牛车水珍珠坊、福康宁公园这些游客可能较不常去的地方。
酷玩乐队当然不是闲着没事就到新加坡拍摄MV,而是新加坡华纳音乐公司和新加坡旅游局合作,安排他们2024年1月在其 “Music of the Spheres”世界巡演新加坡站期间拍摄。
从留言来看,这个MV作为另类旅游广告可说相当成功,不少网民大赞新加坡漂亮。
问题是,如果他们到了新加坡,白天走遍景点,晚上想探索夜生活的时候,会不会大失所望?
近日接受媒体访问的夜店业者就觉得,新加坡的夜生活不是越夜越美丽,更像是越夜越没力。
多种因素使夜生活失色
都说数字会说话,新加坡统计局数字显示,酒吧、迪斯科舞厅、卡拉OK等夜店在2022年的营业收入只有2亿8470万新元。
相比之下,2015年6亿7470万元的高峰更像是业者的一场美梦。
此外,包括夜店在内的餐饮业的表现也不是特别出色,根据亚洲新闻台2月初的报道,单在2024年就有超过3000家餐饮场所倒闭,创下2005年以来最高的数字。

夜店老板都希望看到的热闹景象。(Kanpai Group)
夜店哀鸿遍野的原因有哪些?业者认为,除了各项成本不断升高,新加坡人生活习惯改变也是一大因素。
酒吧合伙人Mark Ng告诉《今日报》,冠病疫情期间兴起的居家办公模式,造成酒吧人流量锐减,“新常态”是人们在家聚会,出外跟朋友喝酒顶多每周一两次.
也有业者观察到,属于Z世代(现年13-28岁)的年轻人更偏向于在社交媒体上跟朋友交流,而不是出门面对面喝酒聊天。
但从网民的观点来看,他们对夜店却步的原因都跟价钱有关:
“一品脱非常普通的啤酒在新加坡的气温下只过15分钟就不再冰凉,连让你微醺也不够,还要15块钱以上;
搭私召车回家又是另外30多块;
点一份简单的主食也要20多块。
播放的音乐不一定是你喜欢的,音量又大得你必须提高声量才能跟朋友交谈......
我还是不要了,谢谢。”

(截图)
“每个月出国一个周末玩个尽兴,还比每个周末上街喝稀薄的饮料、吃油腻的食物来得便宜。”

(截图)夜店成败会影响旅游业?
受访学者和业者认为,夜生活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夜店萎靡不振,将对旅游业不利。
南洋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Benedicte Liew认为,夜店生态能和其他面向游客的活动相辅相成,鼓励游客多消费,以及在新加坡待久一点。

业者认为,夜店有助于吸引游客多消费。(海峡时报)
新加坡夜店总商会会长符永隆说得更直接:
“你可以想象游客观赏了某巨星的演唱会,还是出席了一场国际会议之后,只能直接回客房休息吗?”
然而,淡马锡理工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系高级讲师Benjamin Cassim认为,新加坡的夜生活即使对游客不具吸引力,游客在新加坡还是有不少选择。
新加坡旅游局休闲项目署长郭特伊则指出,单以夜店来说,新加坡的鸡尾酒吧在国际排名中表现不俗,当局也支持乌节路商联会提振乌节路夜生活的活动。
但当局也有信心,新加坡能够吸引“优质游客”:
“我们正积极配合新兴旅游趋势,如养生旅游,也持续投资,为游客打造新体验。”
新加坡历年来为了提振旅游业从不手软,如2008年兴建两座包括赌场的综合娱乐城、引进一级方程式大奖赛,近年来也引入泰勒丝等国际巨星到这里开演唱会,酷玩乐队甚至在这里开唱时,顺便拍了一支旅游广告MV。

分析师估计,泰勒丝2024年在新加坡的演唱会为新加坡带来3亿5000万到4亿5000万新元的经济效益。(海峡时报)
游客毕竟还是过客,夜店肯定需要本地顾客支持才能经营下去,要如何吸引生活方式已经改变的顾客回流,是业者面临的挑战。
相对于忧心忡忡的业者,当局倒显得老神在在,说不定政府更担心的,不是新加坡夜店生态黯然失色,而是新加坡人为什么看似已经没什么夜生活,生育率还是没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