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新加坡的物价不断上涨,家庭的月生活费用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过去五年,生活费上涨了768新元。
2024年11月,新加坡统计局发布了一项数据显示,从2017/2018年到2023年,新加坡家庭的月均支出从5163新元增长到5931新元,而同一时期,家庭的月均收入从12661新元上涨至15473新元。
换句话说,尽管收入增加,但相比生活费用的上涨,收入的增幅显得微不足道,导致人们普遍感到“工资涨了,生活却更拮据了”。

生活成本的三大支柱
住房、食品和交通
根据数据,住房、食品和交通是新加坡家庭的前三大开支项,三者占2023年家庭平均开支的63.2%,这一比例与2017/2018年的64.0%相比,略有下降。
食品

食品支出是新加坡家庭的重要开支之一,尤其是外出就餐。在2023年,家庭每月在餐饮服务上的开销平均为966新元,比2017/2018年的810新元有所上涨。这主要由于餐厅、咖啡馆等场所的消费增加。
例如,过去你在小贩中心四五新元就能买到两荤一素的杂菜饭,但现在五新元只能购买一荤二素,甚至一荤一素;而二荤一素的套餐价格普遍攀升至六七新元,部分情况下,价格甚至突破十新元。
即便如此,小贩中心和美食广场等地方的餐饮费用依然占据了餐饮服务费用的最大份额,2023年这一比例为50.8%。
交通

交通方面的支出略有下降。2023年,家庭平均每月交通开支为951新元,较2017/2018年的1038新元有所减少。主要得益于私人道路交通的开支减少,从2017年的762新元下降到2023年的678新元。而巴士、地铁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费用则保持相对稳定。
然而,由于疫情后居家办公的普及,减少了通勤需求,出行成本有所下降。但从2024年开始,四大打车平台上调了平台费用,每趟增加0.9到1.5新元;与此同时,公交和地铁的票价也迎来上涨,未来的交通开支将再次增加。
医疗

医疗费用近年来也有所上涨。过去三年内,新加坡公立医院纷纷上调了门诊费和住院费,尤其是急诊科的费用,涨幅高达34%。这意味着,即便收入有所增长,医疗支出的增加还是让很多家庭感到压力山大。
例如,门诊和住院费用的增加,导致2023年家庭的平均每月医疗支出从2017/2018年的320新元增加到474新元。
教育

教育支出的上涨同样令人关注。学前教育和私人补习的开销逐年攀升,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从2017年的374新元增加到2023年的404新元。其中,127新元用于私人补习和其他教育课程。新加坡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增幅不仅反映了学费的上涨,也体现了对补习和额外教育资源的依赖。
网上购物与娱乐开支

随着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网上购物的支出比例显著上升。2023年,家庭月均在网上购物上的开支占到了11.9%,相比2017/2018年的4.7%增长了近一倍。
另一方面,海外旅行的开支有所下降,从每月339新元降至297新元,表明旅游业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与此同时,家庭在娱乐和文化活动上的支出从2017/2018年的341新元减少至335新元。尽管阅读和新闻订阅的开支有所减少,但体育活动和其他娱乐支出的增长仍然拉高了整体费用。
新加坡政府的多管齐下
面对持续上涨的生活费用,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帮助市民应对高企的生活成本。一方面,政府通过直接发放现金补助,缓解民众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各种水电回扣、交通补助等措施,从多个方面减轻市民的负担。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积极推动提升民众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机会,鼓励大家提高自身竞争力,为长期发展打下基础。为了帮助市民提高工作能力,政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和资助机会,许多人都能通过这些项目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总之,生活补贴和临时的经济援助固然重要,但提高自我竞争力、提升就业技能,才是应对通胀和生活成本上涨的真正“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