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万万大学同学在一家台湾企业里任职,
最近和小万万分享了一个
有点意思的小故事。
他的一个台湾工友的儿子
有幸在新加坡的大学做了助教。
但是才工作了半年就闹着要回台湾工作。
众所周知,新加坡的工资
比台湾高到哪里去了。
他工友的儿子能够在赴新的
芊芊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助教,
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的,
更何况对他的台湾工友而言
还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同学打听之下才知道,
工友的儿子对学校的现状非常不满,
因为学校的阶级非常严谨。
所做研究的自由度非常小,
几乎什么事情都要听资深教授的安排,
什么苦活累活都要帮着做。
不像台湾的学术界,即使是
新来的老师都享有说“不”的权利。
因此宁愿放弃高薪而回台湾工作。
说到这里,同学随即感慨到
“怪不得台湾和香港现在经济倒退,废青满地了。”

记得很多年以前一个台湾的
外交部长在公开场合怒骂新加坡为
“鼻屎大的国家”。
可是现在这个小国的GDP
是台湾的两倍还多。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个小国的崛起。

新加坡是东南亚唯一一个发达国家,
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出来。
其实是被马来西亚联邦踢出局的。
没有想到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先生
带领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让新加坡成为了世界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而李光耀先生在国际也是
非常受到东西方政治家的敬重。
他在快退休(其实是退而不休)之际,
因为他对新加坡有重大的贡献,
被大家称为了“资政”,
从此便以“李资政”的身份
继续活跃在新加坡的政坛上。
让我们大家看看央视
是咋评价光耀先生的
那么新加坡是怎么
一步步满血复活的?

脱离殖民,起步艰难
二战结束后,英国接手新加坡。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
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了英国的统治,
正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后又因宗教种族问题,
使新加坡在1965年脱离了马来西亚联邦,
被迫走上独立之路。

独立后,新加坡面临的是凋零的工业、
落后的农业和狭窄的不堪重负的国土。
新加坡全境2/3为起伏不平的低地,
只有2000公顷的可耕地,且土质很差。
除了少量裸露的花岗岩外,
几乎没有任何矿产资源。
尽管新加坡年平均降雨量约240毫米,
但2/3以上的用水仍靠邻国马来西亚供应。
新加坡以华人为主体,早期华人大都是来自
福建广东的农民,他们作为苦力乘船
逃离大陆来到这里,没有受过任何文化教育,
马来西亚人和印度人也如此,特别印度人。

这么悲惨的境遇
小万万都觉得新加坡可真是不容易啊!
在经过了初期的政权巩固阶段,
新加坡随后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
从而使新加坡走上了崛起之路。

经济改革,结构调整
根据本国实际情况,
新加坡大力发展工业和旅游业,
放弃农业和种植业。
实现内外发展,双翅腾飞。
新加坡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
地处马六甲海峡的东部入口处,
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咽喉,
在军事上是要塞。苏伊士运河开通后,
使新加坡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大门,
因此,新加坡非常适合发展转口贸易。
但仅仅依转口贸易显然不够。
1960年,李光耀政府确立了发展
密集型工业的战略方针,
规划了以五年为阶段的发展规划,
后来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十年计划(1971-1980)。

为了调整经济结构,采取必要措施,
在政策上优先支持高技术的精密型工业,
限制劳动密集型或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业等,
同时鼓励外商外资进入新加坡,
政府给予新兴工业各种优惠待遇。
在鼓励科研和创新方面,新加坡规定,
用于科研开发项目的支出可获得双重免税。

第二个经济发展十年计划(1981-1990),
使新加坡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均收入达到5219美元,
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新加坡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从
转口贸易为主变成以本国产品出口为主,
在亚洲四小龙中,其国民经济增长率和
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了台湾、香港和韩国,
被西方世界誉为新兴工业国。
小万万由衷的佩服!

重视教育,提高素质
新加坡将完成全民教育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
人口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加坡政府认为“教育是国本”,
为此,他们制定了完整的教育政策,
并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
国民不仅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还必须举止文雅。
新加坡实行6年-8年的免费初等教育,
中学从三三制改为四二制
(即初中四年、高中二年),
政府不仅实行中小学免费的义务教育,
还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教育津贴,
能否进入高等学校深造取决于学业的优劣。

为了实现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统一,
政府要求学校以英语教学,
但鼓励学生将学习汉语、
马来和泰米尔语作为第二语言。
在每年的国家预算中都增加教育经费,
在财政支出中占4%以上,
据统计新加坡的教育经费从最初的
6000万新元上升到1979年的13亿新元,
增加了20倍。

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新加坡还积极推动
职业教育的发展。早在60年代,
就成立了成人教育促进局。
在80、90年代,新加坡政府又投入了大量资金
开办了一大批专业职业培训中心。
在政府的推动下,人民群众在较短的时间
迅速提高了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使国家吸收大量人力资源从事经济建设成为可能。

重视环境,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政府认为,要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充满魅力、
多姿多彩的国家,高度的现代化建设
与自然环境保持平衡,要把绿色地带、
山丘、沙滩、海洋与城市结构交织在一起,
让人民的生活融入大自然。

政府规定,高层建筑占用面积
不能超过国土面积的35%,
其余65%的面积必须用于绿化,此外,
还在治理空气和水源污染方面倾注了大量财力。
为了使人民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新加坡制定了多项条例和禁令,
还实行严厉的处罚制度。

推广租屋,居者有其屋

为了让居者有其屋,
政府开始大力推行组屋制度。
首先,进行严格的价格管制,
组屋价格比市场商品房价格低50%左右,
98%的中低收入家庭都买得起。其次,
强制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
要求企业给每一位员工缴纳公积金。

再次,政府对居民购买组屋实行免税措施,
并对部分购买力较弱的国民提供购房津贴。
同时,针对收入过低的家庭,
由政府提供大量津贴,
制定相应的租赁组屋计划,
使每一位国民都有安身之处。
让利于民、以人为本的精神,
使每一位国民都能在此安心扎下根。

严控贪腐,高薪养廉

据瑞士洛桑发布的报告显示,
新加坡是亚洲最廉洁的国家。
新加坡之所以能治住腐败并赢得举世赞誉,
前总理李光耀当政期间治腐有方功不可没。
李光耀位居新加坡总理之职31年,
下决心以法治国。他有自己的反腐败
“四项基本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里面人人自由、法律外面没有民主、
法律上面没有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