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美股熔断,高考改期……从年初到现在,我们见证了多少历史?
这一年,注定不平凡。
对新加坡来说,2020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关口。
这一年,已在总理之位上陪伴新加坡人民16年的李显龙将正式退位。

或许很多人会问:新加坡是要“改朝换代”了吗?
其实不然。从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上台执政至今,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缩写为PAP)已连续赢得12届大选,执政长达50余年,成为世界上实行多党制国家中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
人民行动党能在政治上一直保持一党独大的地位,这在实行民主选举的国家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
所以,人民行动党若从执政的宝座跌落,才是新加坡真正的“改朝换代”。

新加坡总统哈莉玛6月23日宣布,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建议下,正式解散国会,颁布选举令。
这意味着2020新加坡大选正式打响,各党派正式候选人提名日为6月30日,而最终的大选将在7月10日举行。
山雨欲来风满楼。
面对这场几乎是建国以来竞争最激烈的大选,也是最特别的大选,这场朝野对决中,人民行动党还会一如既往地拿下更多国会席位,保住自己的执政地位吗?
01. “为人民而行动”
人民行动党(PAP)成立于 1954 年,由受英语教育的中产阶级专业人士中的核心成员创立,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英国受过教育。
之所以要强调创立之初核心成员的教育背景,是因为现代政党政治最早就诞生于英国。而且李光耀在英国留学期间就参与马来亚的留学生组织马来亚论坛(Malaya Forum),它的成员包括后来成为行动党主要角色的吴庆瑞、杜进才和贝恩(K M Byrne)。
他们认为马来亚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取得独立,大家有必要建立共识,提高政治觉悟,以免在这个历史时刻缺席。
于是他们回到了新加坡,在参与了多场政治活动、对新加坡的政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和华校生建立联系之后。李光耀看到了机会,清楚地认识到他必须把握时机,建立政党,以便参加即将举行的立法议会选举。
为了建立政党的支持力量,除了一同从英国回来的同僚们,他还借助了“守纪律以及充满献身理想”的华校生的力量,在日后的回忆录中他毫不吝啬地给予这些华校生极高的评价:
“有那么多理想主义者,他们不自私,准备为更美好的社会牺牲自己的一切,看来他们完全献身于革命事业,下定决心,一心只想推翻殖民地政府,建立一个平等和公正的新世界”。
1954年11月21日,人民行动党在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成立大会。 所谓人民行动党,就是为人民福祉而行动的党。

人民行动党1954年11月21日在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成立大会 那时的新加坡还在英帝国殖民统治下,英帝国的殖民统治给新加坡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在日本军队的猛烈攻势下,英帝国迅速投降败退。一切都再明白不过,人民的苦难皆来自殖民地制度,殖民主义者就是殖民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摆脱积贫积弱的最大敌人。
所以,人民行动党最初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英国统治,获得独立和自治。
人民行动党的建党宣言代表了当年反对殖民地主义,争取独立的人民的最强音:
“人民行动党完全有信心与决心去实现独立自主的马来亚国。我们认为,真正代表马来亚人民的政党,他们今天的迫切任务,应该是尽速终止殖民地主义。”
对此,《南洋商报》的社论给予赞许的评价:
“人民行动党的成立,无疑地已可使当地人民一新观感,特别是在行动方面,我们希望由于该党的名副其实,未来的一切,都可以由行动的表现来求取实现,领导当地人民以行动争取真正的独立自治”。
之后的人民行动党正式步入政坛。
1955年4月2日新加坡举行了林德宪制*下第一次大选,刚成立的人民行动党派了4位候选人参选,选举结果除了蒂凡那落选,其他3位候选人李光耀、林清祥和吴秋泉当选,人民行动党初试啼声就取得佳绩。
1959年5月30日,新加坡举行新宪制下的第一次大选,以社会主义纲领、反腐倡廉、亲劳工形象的人民行动党,毫无悬念地席卷43席,取得压倒性的辉煌战绩。

时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首任总理,他在就职仪式上呼吁人民埋头苦干,以建立一个繁荣的新加坡。
大选中的压倒性胜利,表明新加坡人民己经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托付给了人民行动党及其执政团队。
不过,人民行动党政府的起步却显得格外艰难。落后的经济、凋敝的城市、动荡的政局,让毫无执政经验的新政府一筹莫展。
步履蹒跚之际,政治上的危机最先爆发,人民行动党内两大阵营出现裂痕。随着工作的重心由“斗争”转向“建设”,在争取自治和竞逐大选时尚能团结一致的“西式精英”和“亲共力量”,因为政纲上的分歧日益走向对立。
1961年,人民行动党的左翼和亲共产主义派别脱离组织,另行成立了社会主义阵线 (Barisan Sosialis)。
1965年,新马分家,新加坡被迫独立,人民行动党又重新肩负起了带领新加坡前进的使命。

政治上的阻碍此时依然存在,以“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阵线在国会中和人民行动党继续对垒,在社会上组织各种街头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后决定退出国会,全面投入街头斗争。
社会主义阵线战略决策上的失败使得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更加顺理成章。
1968年的大选中,人民行动党囊括了国会中的所有议席,从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委托”。一党主导下的政府和国会密切合作,为新加坡带来了治理的高效率。
人民行动党政府很快平息了工会运动,并说服劳工阶层接受这样一个道理:折腾带不来好生活,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过上好日子。
有了安定的国内环境,同口又摆脱了意识形态教条的束缚,政府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经济改革,引进外资,发展工业,促进就业,并通过包括“居者有其屋”在内的一系列保障项目,让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每一个人,贯彻了“为人民而行动”的核心思想。
1968年5月,李光耀在新加坡雇主联盟年度晚餐会上发表演讲:
“你不能要求老百姓只为一大堆观念奋斗,他们必须有提高生活水准的欲望,不论是添购摩托车、小汽车、公寓、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更好的皮鞋、更好的衣服、更好的住宅……”
以“居者有其屋”为例,人民行动党从正式执政的第二年即1960年起,设立建屋发展局,为其提供充足的财政、法律和政治支持,连续制定并执行了几个“公共住房建设五年计划”,为人民大众建造公共住房。

第一个五年计划(1961-1965年)就建设了5.5万套公租房,超过殖民地时期110年间建屋量的两倍还多,解决了25万人的住房问题;
第二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新建了6.7万套住房,解决了30万人的住房需求,基本消灭了原来环绕新加坡市区的贫民窟;
第三个五年计划(1970-1975年)新建了十万套住房,此时5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公屋里。
1964年,新加坡政府开始执行居者有其屋的住房自有政策,让低收入家庭用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分期付款,购买公租房;
1968年,新加坡政府允许新加坡人用中央公积金购买政府公屋,进一步提高了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
……
迄今为止,新加坡已建造了90万套公共住房,93%的新加坡人生活其中,住房自有率已升至87.5%,人均居住面积从1959年的6平米升至2010年的30平米,新加坡人的居住状况得到实质改善。
此外,人民行动党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交出了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
对此,新加坡人民用手中的选票表达着对人民行动党的肯定。1968年、1972年、1976年和1980年的大选中,人民行动党均包揽全部议席,且得票率一直介于70%至85%之间,在所有实行普选制的国家中创造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选举奇迹。

数据来源:联合早报
可以说,新加坡从一个乱象丛生、种族冲突不断、贪腐成风、民生凋零的弹丸小国发展成为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稳定、风尚良好的现代化国度,人民行动党功不可没。
也正是“为人民而行动”的贯彻,使得人民行动党的始终能得到新加坡的“民心”。
02.群狼环伺的2020大选
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大选中“不可战胜”的神话,随着有“新加坡政治老人”之称的工人党候选人惹耶勒南(Joshua Benjamin Jeyaretnam)在1981年安顺补选中获胜而终结。
1984年的大选,民主党候选人詹时中在波东巴西告捷,在国会中为反对党再添一席,也证明了1981年的补选结果不是偶然。
新加坡的政治气候开始发生变化。
人民行动党政府也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选民在认可其执政地位的同时开始希望有更多协商与替代的声音出现。
2011年大选中,新加坡获得执政以来最低得票率——60.1%。反对党获得近40%的选票,是个不容小觑的比例,阿裕尼集选区的丢失,再次向人民行动党敲响警钟。
之后的2015年大选,被普遍认为是“新加坡独立以来最激烈的大选“,甚至”选情严峻“、”选情告急“。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人民行动党拿到了80年代以后、除2001年以外最高的“成绩单”,以69.86%得票率蝉联执政,比前一届大选得票率高10个百分点。
反观之,选举前声势浩大的反对党,满怀期待地以为可以在此次大选中乘胜追击,继续扩大优势,但现实结果却给他们破了一盆冷水。只有最大反对党——工人党很艰难地捍卫住了阿裕尼集选区,而且还被执政党夺回了榜鹅东单选区,其余的在野党是一无所获,悻悻收场。

2020年的大选即将在7月10日正式进行。相较于2015年,这次大选中,人民行动党恐怕要接受更加严峻的考验。
首先,今年大选对人民行动党来说,不再有李光耀加分和建国50年的有利因素。
其次,李显龙总理退位,新总理上位,正是权力交接的过渡期。
再次,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选规则与往年相比有很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