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吗?你将看到新加坡眼有史以来“最贵”的一篇文章!放眼望去全是钱!

让我们一起在新加坡钞票的世界里遨游,深扒从建国以来发行的4套货币背后的那些故事......
兰花系列
1967年-1976年
新加坡独立后两年发行的兰花(胡姬花)系列有9种金额($1, $5, $10, $25, $50, $100, $500, $1000, $10000),正面分别印了9种不同品种的兰花。

很多人都以为,兰花是新加坡的国花,其实这不准确,“卓锦·万代兰”才是“正宫娘娘”,是1899年在新加坡培育出来的杂交品种,长这样:

而印在钱币上的兰花中,没有“卓锦·万代兰”,那时它还没有被定为新加坡国花。不过钱币上的兰花也是新加坡本土培育的品种,而且很多以名人命名。

正面兰花:Vanda Janet Kaneali,背面图案:政府组屋
在兰花的旁边,有新加坡第一任财政部长林金山的签名和印章。而兰花系列钱币的背面,主要以新加坡地标建筑为主。

正面兰花:Vanda T.M.A.,背面图案:繁忙的新加坡河
在一众建筑物中,10新币的背面显得尤其特别,四只紧紧握住的手,象征着新加坡的四大种族(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欧亚裔)紧密团结在一起。

正面兰花:Dendrobium Marjorie Ho "Tony Pek",背面图案:繁忙的新加坡河
这些兰花,在新加坡植物园的胡姬花公园里,都能找到~

正面兰花:Renanthopsis Aurora,背面图案:高等法院
在50新币的背面,还能看到现在新加坡河边著名的富丽敦酒店。

正面兰花:Vanda Rothscildiana "Teo Choo Hong",背面图案:哥烈码头

正面兰花:Cattleya,背面图案:平静的新加坡港湾

正面兰花:Dendrobium Shangri-La,背面图案:位于圣安德烈路的政府办公室

正面兰花:Dendrobium Kimiyo Kondo "Chay",背面图片:维多利亚剧院
10000新币(约48000人民币)的纸钞,是全世界流通纸币中实际价值最高的。

正面兰花:Aranda Majulah,背面图案:总统府
飞鸟系列
1976年-1984
飞鸟系列同样是9种面额,正面印的是新加坡常见鸟类,上面有时任新加坡财政部长韩瑞生的签名。

1新币上的黑枕燕鸥是一种分布于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海鸟,几乎很难在内陆见到。背面是国庆庆典游行,那时还是在政府大厦大草场(Padang)外举行的。

正面鸟类:黑枕燕鸥,背面图案:国庆庆典游行
5新币上的红腮夜莺又叫红耳鹎,特征为黑白色的头部图纹上具红色耳斑,而且屁屁也是红的~它很吵,喜欢住在开阔的林区。

正面鸟类:红腮夜莺,背面图案:花柏山缆车
白领翠鸟蓝色的羽毛超美,颜值很高!呃,除了印在10新币上的这只......

正面鸟类:白领翠鸟,背面图案:花园城市组屋
来看下人家真实的颜值:

20新币替代了之前兰花版本的25新币,正面的黄腹太阳鸟有着如同太阳般的色彩,和背面从樟宜机场起飞的新航飞机相呼应,都充满朝气~

正面鸟类:黄腹太阳鸟,背面图案:樟宜机场上空
50新币上的这只鸟儿的名字很难读,它叫白腰鹊鸲(què qú),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在新加坡大家一般叫它为长尾喜鹊~

正面鸟类:白腰鹊鸲,背面图案:接受检阅的学校管乐队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鸟”的蓝喉蜂虎,在新加坡也很受欢迎,它身披彩装,只是在100新币的钞票上隐藏了它的美貌。

正面鸟类:蓝喉蜂虎,背面图案:各民族传统舞蹈
看这绚烂多彩的羽毛,是“只应画中有”的鸟儿啊~

500新币上的黑枕黄鹂看起来就像带了墨镜一样,特别炫酷。背面的炼油厂也很有意义,新加坡从19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炼油业,短短20年,没有一滴油的新加坡,成了世界第三大炼油国。

正面鸟类:黑枕黄鹂,背面图案:炼油厂
1000新币的“巨款”必须要猛禽来配啊!栗鸢又叫“红老鹰”,主要以蟹、蛙、鱼等为食,也吃昆虫、虾和爬行类,偶尔也吃小鸟和啮齿类。

正面鸟类:栗鸢,背面:货柜码头
10000新币的形状比较特别,更像一个正方形,所以背面能放下新加坡河清理前后两张对比图。鸟是白腹海雕,一种大型猛禽,是稀有动物,嗯,10000新币也是很稀有了......

正面鸟类:白腹海雕,背面图案:两张新加坡河
船只系列
1984-1999
1984年发行的船只系列,共9种面额,比之前多了2新币,而20新币的面值则取消了。

这一版正面统一印刷了在新加坡停泊的各类船只,记录了很多本地华人祖先“下南洋”的历史,中间印有吉祥动物。而背面都是影响新加坡的历史性画面。
1新币上是中国传统的沙船,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一种遇沙不易搁浅的大型平底帆船,15世纪郑和七次下西洋,有大队的沙船随航。

正面船类:沙船,中间:仙鹤,背面图案:圣淘沙地面卫星接收站
2新币上的舯舡(Tongkang)绝对是老一辈新加坡人的共同记忆,五六十年代的新加坡河上,苦力们开着舯舡从码头停靠的大船运送货物到克拉码头。现在的新加坡河上还能见到舯舡,只是已经没有了帆,也不再负责运货,而是供游人们泛舟河上。

正面船类:舯舡,中间:太阳,背面图案:妆艺大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