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了嗎?你將看到新加坡眼有史以來「最貴」的一篇文章!放眼望去全是錢!

讓我們一起在新加坡鈔票的世界裡遨遊,深扒從建國以來發行的4套貨幣背後的那些故事......
蘭花系列
1967年-1976年
新加坡獨立後兩年發行的蘭花(胡姬花)系列有9種金額($1, $5, $10, $25, $50, $100, $500, $1000, $10000),正面分別印了9種不同品種的蘭花。

很多人都以為,蘭花是新加坡的國花,其實這不準確,「卓錦·萬代蘭」才是「正宮娘娘」,是1899年在新加坡培育出來的雜交品種,長這樣:

而印在錢幣上的蘭花中,沒有「卓錦·萬代蘭」,那時它還沒有被定為新加坡國花。不過錢幣上的蘭花也是新加坡本土培育的品種,而且很多以名人命名。

正面蘭花:Vanda Janet Kaneali,背面圖案:政府組屋
在蘭花的旁邊,有新加坡第一任財政部長林金山的簽名和印章。而蘭花系列錢幣的背面,主要以新加坡地標建築為主。

正面蘭花:Vanda T.M.A.,背面圖案:繁忙的新加坡河
在一眾建築物中,10新幣的背面顯得尤其特別,四隻緊緊握住的手,象徵著新加坡的四大種族(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和歐亞裔)緊密團結在一起。

正面蘭花:Dendrobium Marjorie Ho "Tony Pek",背面圖案:繁忙的新加坡河
這些蘭花,在新加坡植物園的胡姬花公園裡,都能找到~

正面蘭花:Renanthopsis Aurora,背面圖案:高等法院
在50新幣的背面,還能看到現在新加坡河邊著名的富麗敦酒店。

正面蘭花:Vanda Rothscildiana "Teo Choo Hong",背面圖案:哥烈碼頭

正面蘭花:Cattleya,背面圖案:平靜的新加坡港灣

正面蘭花:Dendrobium Shangri-La,背面圖案:位於聖安德烈路的政府辦公室

正面蘭花:Dendrobium Kimiyo Kondo "Chay",背面圖片:維多利亞劇院
10000新幣(約48000人民幣)的紙鈔,是全世界流通紙幣中實際價值最高的。

正面蘭花:Aranda Majulah,背面圖案:總統府
飛鳥系列
1976年-1984
飛鳥系列同樣是9種面額,正面印的是新加坡常見鳥類,上面有時任新加坡財政部長韓瑞生的簽名。

1新幣上的黑枕燕鷗是一種分布於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熱帶海鳥,幾乎很難在內陸見到。背面是國慶慶典遊行,那時還是在政府大廈大草場(Padang)外舉行的。

正面鳥類:黑枕燕鷗,背面圖案:國慶慶典遊行
5新幣上的紅腮夜鶯又叫紅耳鵯,特徵為黑白色的頭部圖紋上具紅色耳斑,而且屁屁也是紅的~它很吵,喜歡住在開闊的林區。

正面鳥類:紅腮夜鶯,背面圖案:花柏山纜車
白領翠鳥藍色的羽毛超美,顏值很高!呃,除了印在10新幣上的這隻......

正面鳥類:白領翠鳥,背面圖案:花園城市組屋
來看下人家真實的顏值:

20新幣替代了之前蘭花版本的25新幣,正面的黃腹太陽鳥有著如同太陽般的色彩,和背面從樟宜機場起飛的新航飛機相呼應,都充滿朝氣~

正面鳥類:黃腹太陽鳥,背面圖案:樟宜機場上空
50新幣上的這隻鳥兒的名字很難讀,它叫白腰鵲鴝(què qú),主要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地區,在新加坡大家一般叫它為長尾喜鵲~

正面鳥類:白腰鵲鴝,背面圖案:接受檢閱的學校管樂隊
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小鳥」的藍喉蜂虎,在新加坡也很受歡迎,它身披彩裝,只是在100新幣的鈔票上隱藏了它的美貌。

正面鳥類:藍喉蜂虎,背面圖案:各民族傳統舞蹈
看這絢爛多彩的羽毛,是「只應畫中有」的鳥兒啊~

500新幣上的黑枕黃鸝看起來就像帶了墨鏡一樣,特別炫酷。背面的煉油廠也很有意義,新加坡從196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煉油業,短短20年,沒有一滴油的新加坡,成了世界第三大煉油國。

正面鳥類:黑枕黃鸝,背面圖案:煉油廠
1000新幣的「巨款」必須要猛禽來配啊!栗鳶又叫「紅老鷹」,主要以蟹、蛙、魚等為食,也吃昆蟲、蝦和爬行類,偶爾也吃小鳥和嚙齒類。

正面鳥類:栗鳶,背面:貨櫃碼頭
10000新幣的形狀比較特別,更像一個正方形,所以背面能放下新加坡河清理前後兩張對比圖。鳥是白腹海雕,一種大型猛禽,是稀有動物,嗯,10000新幣也是很稀有了......

正面鳥類:白腹海雕,背面圖案:兩張新加坡河
船隻系列
1984-1999
1984年發行的船隻系列,共9種面額,比之前多了2新幣,而20新幣的面值則取消了。

這一版正面統一印刷了在新加坡停泊的各類船隻,記錄了很多本地華人祖先「下南洋」的歷史,中間印有吉祥動物。而背面都是影響新加坡的歷史性畫面。
1新幣上是中國傳統的沙船,最早出現在唐代,是一種遇沙不易擱淺的大型平底帆船,15世紀鄭和七次下西洋,有大隊的沙船隨航。

正面船類:沙船,中間:仙鶴,背面圖案:聖淘沙地面衛星接收站
2新幣上的舯舡(Tongkang)絕對是老一輩新加坡人的共同記憶,五六十年代的新加坡河上,苦力們開著舯舡從碼頭停靠的大船運送貨物到克拉碼頭。現在的新加坡河上還能見到舯舡,只是已經沒有了帆,也不再負責運貨,而是供遊人們泛舟河上。

正面船類:舯舡,中間:太陽,背面圖案:妝藝大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