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总理夫人的解疑。
1)首先她讲明新加坡每周病例增长率跟R值是不一样的,R值可以细分,有个R0值。
椰子之前也讲了这两种R的区分:
病例峰值到底有多少,就跟R值有关系。R值是新冠传染率,分两种。一个是R0,一个是Rt。
在9月5日,黄循财部长已经提到新加坡的R0值已经超过了1。

部长这里提到的R值,是指R0值,即基本传染数:不采取措施干预的情况下,一个感染者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人的平均数。
如果R0值只升不降,那么新加坡疫情才算失控。
去年新冠刚在新加坡爆发的时候,国际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曾有过一份关于新加坡疫情爆发后的感染程度报告。


来源:thelancet
该报告的研究模型显示,一旦新加坡的R0值达到2.5,那么相当于32%的新加坡人口都将感染病毒。
所以在当时,新加坡R0超过1的时候,当局就转变策略以降低传播为主了。
如果R0值小于1,大家是最安全的。
但自9月以后,当局并没有公布这个R0值。反而在上个月,拿出了每周病例增长率,这又是为什么?
总理夫人继续解释:
2)新加坡目前处于最容易传染的时期,每周病例增长率有助于了解社区中还有多少潜在病例仍具传染性。

每周病例增长率的数值范围大小,对应着严重程度不一的疫情局势:
如果每周病例增长率达到2,意味着每两周我们的新病例总数在翻倍;
如果每周病例增长率达到1.xx,意味着我们每周有xx%病例增长; 如果每周病例增长率降到1以下,意味着病例开始减少; 如果每周病例增长率达到0.5%,意味着我们一周内的新病例会减半;
现在,不只是病例增长用了这种数学模型。包括ICU人数、需要吸氧的重症人数,卫生部也都一一应用上了。
比如下表,就是新加坡活跃的重症患者人数(橙线),以及过去一周重症患者人数跟前一周的比例(蓝线)。

从走势图来看,重症患者每周病例增长率正在走低,同样也降到了1以下。(这里的重症患者包括需要吸氧的)
说明医院的压力,暂时减轻。
但这就让人放心了吗?觉得可以继续开放了吗?
不,总理夫人不是这么说的。
她认为是否放宽限制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医院所承担的压力。
对于现在每周病例增长率降到1以下,她的看法如下:
“可能还会上升,也有可能继续下降。所以需要再追踪观察一周或两周,让形势更为分明。”

等到医院压力减轻,重症病房情况好转,那么对于打完疫苗的人,措施限制可以放开。
但是对于没有打疫苗的人,或许还是要保持原规则。
最后,总理夫人又再强调了一下打疫苗的重要性。

她预计,可能到了明年年中时,我们搜集到了更多数据,就会考虑将打完3针/4针作为完全接种者的标准。
而不是现在的2针/3针。
现在打辉瑞或莫德纳的人,2针视作完全接种。打科兴疫苗的人,3针视为完全接种。
如果3//4才算完全接种,按此推算,打辉瑞/莫德纳的,补第三针。打科兴的,就要补第四针。。。?
相信这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共存后的新加坡,真的很忙。
一波大型赛事即将登场新加坡
世卫示警欧洲或50万人死亡
怎么说忙呢?
现在新加坡一半精力在控制疫情,调整医疗卫生系统。一半精力在准备开放,建立更多疫苗接种者通道,承办多个国际大型活动。
比如,12月至少三场:渣打银行新加坡马拉松赛、世界桌球职业大联盟(WTT)挑战赛、铃木杯足球赛。
明年1月已经定了1场,高尔夫球亚洲巡回赛。

以渣打银行新加坡马拉松赛为例,这次也会有线下活动,规定是说参赛人数不超过4000人,所有参赛者都得打完2针疫苗。
马拉松比赛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下月初的这一场,据说已经至少有2100人报名参加,预计会成为疫情发生后的首个超大规模赛事。
而且跟往年不一样,今年活动不封路。
听起来好像只要想去,全岛人都有机会到场围观。。。

不仅报名参加的人多,官方投以的关注也很大,新加坡旅游局局长是这么说的:
“我们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让世界认识新加坡,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来旅游。”
这意思好懂,相当于要借着这次机会宣告,新加坡回来了。
这里顺便回顾一下以前渣打银行新加坡马拉松赛的现场。


瞬间又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高兴,因为新加坡很久没有举办过这么大的全民赛事。
不高兴,主要是因为担心,总感觉看到了欧美全面解封后的画面。 (*可能不至于那么夸张,赛事主办人声明现场会有安全防疫措施)

毕竟,新加坡现在ICU的病床能给新冠患者用的不到200张。。。
提到欧美,尤其是欧洲国家。
这两天,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发出示警,他们警告欧洲到明年2月以前,会多50万人死于新冠。
比如德国,前天新增3万5662例,据说是去年当地爆发疫情到现在的最高涨幅。
整个欧洲近几周病例暴增,每天死亡病例竟然高达3600起。尤其是上一周的死亡率,跟前一周相比飚增12%。
毫无疑问,现在率先跟病毒共存的欧洲已经变成了全球的疫情震中。

世卫的警告,既然能发声,就说明不是无中生有。 那么新加坡又该怎么做?还能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