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班机组人员合影。图源:新加坡国防部)
这是新加坡空军直升机第一次执行夜间空中拯救。
加拿大游客逃过鬼门关 一名陈姓游客说,探油台勾到钢缆的那一瞬间,钢缆被拉扯得纠缠不清,两辆缆车打了几个旋转之后脱落,砰砰两声摔进大海。其他没脱落的缆车则在空中大幅度左右摇晃。
圣淘沙岛上一名工作人员王先生说,他在船舱里听到有人尖叫,他探头去看,见到上空缆车有人摔进海里,而且钢缆还不断摇晃。
加拿大游客约翰夫妇逃过鬼门关。
他们在12月初从加拿大飞到新加坡,之后乘坐游轮在印尼各地旅游。1月29日,也就是事发当天才回到新加坡。
当天中午,他们乘渡轮到圣淘沙,玩了一下午之后,准备坐缆车回本岛。
缆车启动之后不久就忽然停了下来,约翰夫妇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约翰说,过了不久,风势越来越猛,把车体刮得团团转,约翰得左肩击中车内的一根支柱,鲜血淋漓。后来调查证明,这是因为前方钢缆纠缠反弹,余波传到后方缆车。
同个缆车的一个朋友的脸颊也被割伤。 他太太凯瑟琳说,连缆车车门都裂开一条缝,把她吓死。后来直升机飞过来时,产生的气流更是把车体刮得激烈摇晃。
不过,约翰夫妇感到很幸运,他们跟鬼门关就一步之遥。就在他们前面的那辆缆车,在探油台撞击时被震脱落。里面的锡克族家庭二死一重伤。
勇敢八岁男孩:先救干妈 在约翰夫妇前面的那辆缆车,车号26,坐着马兴达星、他岳母和一岁半孩子加斯汉达星等人。
2023年,现年48岁的加吉星Jagjit Singh回忆,当时他念小学三年级,他从小由干爹马兴达星带大。他不适应学校生活,所以干爹带着他,全家七口出游散散心。
加吉星回忆,当时,他坐在干爹干妈中间,缆车的另一侧则坐着60岁的干外婆碧当古拉Pritam Kaur、姨妈还有另外两个孩子。
缆车走着走着,突然发生剧烈震荡。碧当古拉站起来,抱着缆车里的钢柱,开始祈祷。
几分钟之后,发生了第二次剧烈震荡。这次震荡非常严重,整个缆车都翻了个筋斗,门都摔开了。
加吉星亲眼见到干爹、干外婆和她手里抱着的22个月大的弟弟Tasvinder Singh直坠下海。
马兴达星和碧当古拉落海之后当场死亡,Tasvinder头部重伤,头壳骨折,肺部出血,被路过的船夫救起,送进医院重症病房,三天后,2月1日,恢复自主呼吸,再之后,康复出院。
加吉星回忆,他与其他人没有被摔出缆车,在缆车里被困了几个小时。到了深夜,他见到直升机强烈的探射灯向他们照过来。
他见到绞车手Selvanathan被强风吹得乱晃,费尽全力,才终于把缆车车门打开。
进了缆车之后,Selvanathan先检查所有人没大碍,然后先把4岁弟弟Balwinder救上去,之后,他要把加吉星救上去。加吉星说,当时他很无助,但是他对绞车手说,我已经失去了干爹,不能再失去干妈,我不能让干妈独自一个待在晃晃荡荡的缆车里,必须先救干妈。
一辈子都迈不过去这一关 后来,受困人员全部获救。
加吉星说,他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看了三个心理医生都不见效,12岁之后就索性不再看心理医生了。
虽然已时隔四十年,到现在,加吉星如果看电影时出现悲剧结局或事故或群死群伤情节,他都会感到莫名触动。他再也没有坐过缆车,妻子和两个孩子也答应他永远不坐缆车。他开车进圣淘沙岛时,也有意让视线避开缆车,免得触动PTSD。
他说,我这一辈子不可能迈得过这一关,干爹他们是因为我才丧命的。 加吉星后来以演谐剧和当DJ为生。他说,站在虚幻的舞台上,我才能暂时抽离痛苦的现实,见到台下观众的笑容,我才能有片刻的愉悦。
探油台为何会撞上钢缆? 探油台为何会撞上钢缆?事发翌日,时任总理李光耀成立调查庭,下令彻查。

(调查庭取证。图源:新加坡档案馆)
调查庭从同年五月开庭听证,八月结束,历时55天。同年12月30日,调查庭向总统提交调查报告。
调查发现,事发是许多因素凑成。哪怕缺少任何一环,惨祸就不会发生。
1974年2月,圣淘沙缆车开业。缆车钢缆设计安全高度限制是60米,但实际上,为了确保安全,要求执行56.5米。
没人知道船体的高度 早在事发的两年前,1981年11月,货船“Australind号”进入新加坡港,要改装为探油台。1982年10月,在加装了一个探油井架之后,改名为“英尼威杜号”,成为探油台。加在加装之后,整船高度成了69米,而圣淘沙缆车缆索的安全通过高度限制是56.5米。但是当时没有量过整船的高度。因此,无论船长或领航员都不知道船体的高度。

1983年1月29日,也就是事发当天,“英尼威杜号”已改装完毕,准备离港前去马来西亚。当时,船长Joki告知港口,船高50.3米、干舷3.7米;港口指示,这个高度与圣淘沙缆车安全高度太近,建议不要走东向航道,而是走西向航道出港。

所有出港船只都需要配备领航员。当天中午12点左右,港务局接到委派领航员的请求,派了领航员Baptista和两艘拖船前去协助。
Baptista下午1615时左右登上“英尼威杜号”。没有人告知他船高,他也没问,他认为,船既然是走西向航道,不会遭遇缆车钢缆,没有询问船高的必要。
当时正在退潮,潮水向东流。船长Joki和领航员Baptista没有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
缆绳突然脱落,船体被潮水推走 “英尼威杜号”船艏当时向着缆车。船长和领航员的计划是,在船艏、船尾各用一艘拖车,先把“英尼威杜号”推出船坞,然后调头180度,就可以朝西驶离。
大概1755时,“英尼威杜号”开始出钨。这是,在船尾位置的V7拖船,缆绳忽然脱落,V7拖船再也无法控制住“英尼威杜号”船身。在潮水影响下,船身开始向东边漂移,船尾转向船坞。
为了避免船尾撞到船坞,领航员Baptista下令使用主发动机向前驶,船速加快,等到船长Joki和Baptista都惊觉船只与缆车过于接近时,已经太晚了。
大概1806时之后,“英尼威杜号”的井架与缆车钢缆发生接触。当时有15辆缆车在运行,两辆被震脱落,跌落海里。其中一辆是空车,另一辆有五名乘客,无一幸免。
还有一辆缆车被撞得几乎翻了头,车内七名乘客有三个被摔出车外,两人死亡,就是锡克族家庭的父亲和外婆,幸存的是一岁半的儿子,被路过的渡轮船员救起。
各方的过失和责任 如果“英尼威杜号”船长和领航员事先知道井架比缆车钢缆高;如果V7拖船拖绳没有脱落;如果“英尼威杜号”不是在退潮时离港,这个惨剧就不会发生。
调查庭认为:
一、如果船长知道船体高度,即便他无法控制船体,只需二三十分钟时间,他就能通知缆车操作员让乘客及时撤离
二、如果领航员知道船体高度并研究潮水流向,就会提议船长延迟离港时间,不要在退潮时出港
三、当时“英尼威杜号”船上没有笈巴港的地形图。大副没有确保船上有足够的港口资料,没有提醒船长船身高度的变化;他负责船尾的工作,V7拖船缆绳脱落时,他没及时告知船长
四、二副在事发前两天上任,他没有来得及确保船上有笈巴港地形图
五、船主没有确保制度健全,没有向船长提供足够的图表
六、V7拖船船长没有检测缆绳的绳钩;同年1月13日,也就是事发之前16天,V7拖船拖绳曾经脱落,他没有报告
七、港务局没有禁止过高船只在缆车钢缆下穿过,也没有指示领航员必须检查船只的高度
八、笈巴船厂没有禁止任何船只在退潮时穿过缆车钢缆,也没有提醒缆车操作员在有过高船只穿越时,确保缆车内没有乘客;在改装井架之后,笈巴船厂没有及时通知各单位,也是个过失
后记
拯救行动总指挥李显龙上校,同年7月晋升准将,是新加坡武装部队当时史上最年轻的准将。翌年,他从军队退伍,以人民行动党候选人身份在当届大选中赢得德义区国会议席,进入政坛。二十年后,2004年,成为新加坡第三代总理。2022年,新加坡第四代部长公推黄循财为第四代领袖;同年,黄循财受委为副总理,并获选为人民行动党副秘书长(副党魁),相信在两三年内李显龙将卸下总理职务,届时很可能出任国务资政。








(圣淘沙缆车空中拯救演习。图源:新加坡民防部队脸书)
现在,圣淘沙缆车空中拯救是新加坡民防部队的常规训练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