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公共艺术研究生
* 韩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产品设计
专业客座教师
* 广州娱嬉创意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键熹,在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更多地工作生活于潮州,从事与公共艺术相关的社会实践。在这里,公共艺术更多的是城市标志雕塑项目上的经验,以及面对大众审美的博弈。在多元社会背景,碎片化信息时代下,能直接与作品产生共鸣的观众仍为少数,若以固态观念作品单线介入社区,是难以在群体中引起较大的涟漪。
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刘键熹,带着传统文化公共化的理念,进入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研究,多元与前沿的艺术土壤,促使他的思维得到极大的拓展,由个性语境转化为公共语境,作品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原动力。

@沈增华
潮州花灯非遗守护者
* 花灯艺术指导
* 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
沈增华,祖上以制作花灯为业,幼承家学,在父亲沈金炎的指导下,掌握了一整套花灯设计、制作的传统技艺,并于1972年进入潮州特种工艺总厂设计室,从事花灯、麦秆画的设计和制作工作。在特种工艺总厂多年的工作中,多次参加由潮州市政府、潮州工艺公司、潮州特种工艺总厂组织的大型花灯制作活动。同时,通过创新使麦秆制品从平面走向立体,并为工艺品日用化起到了先导作用。
从事工艺美术工作近五十年来,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发展,为非遗的保护尽一份力量,经过潜心研究,通过对作为花灯配套装饰的通草制品的创新运用,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创新表现形式,终将这一古老技艺转化为艺术挂屏,使其艺术内涵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体现了潮州文化缜密、细腻、精巧的特点,具有高雅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时尚设计师+雕塑家”的完美碰撞

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要人种的国家,每年各大节日庆典,多以花灯灯会的形式盛大举行。2021年春节期间,身在新加坡的沈瑜拜访了新加坡新传媒958城市频道著名媒体人邱胜扬先生,谈及传统花灯,引起历史文化名城与国际大都会以花灯灯会远程对话的讨论话题,经过一番交流,沈瑜决心回到家乡潮州,尝试让家乡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2021年春节后,沈瑜与同是潮州人的青年雕塑家刘键熹在一次关于潮州花灯的交流中,由于时尚设计师与雕塑家各自所处的环境与从事专业的差异性,互动的话题碰撞出灵感的火花。4月,沈瑜带着饱满的热情,不顾疫情的阻隔,多次辗转,回到家乡潮州。
经过多次讨论与调研,最终以花灯(灯会)为主题,通过公共艺术的视野,演绎潮州传统工艺美术。同时,邀请了沈瑜的二伯父沈增华(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此次光影装置艺术秀的花灯艺术指导。
往·来——后传统潮州艺术大展
Antique vs modern
Post-traditional Chaozhou Art Exhibition
展览地点:潮州美术馆1/2/3号厅
Add: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大道中段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30日—11月30日
展览开幕式:2021年11月03日上午09:30
策展人:曾圳
展览顾问:杨坚平 /李炳炎
学术主持:余俊贤
展览统筹:陆燕姜
展务统筹:陈曼佳
展览执行:陈少群 / 张鸿涛 / 罗耀环 / 陆翔宇 / 陈燕侬 / 杨煜 / 黄金金 / 王仰帆 / 李欢欣
平面设计:林永波 / 刘毅彬 / 张鸿涛
撰稿编辑:余史炎
公共教育:陈曼佳
指导单位:广东美术馆 / 潮州市文学艺术界
联合会主办单位:潮州美术馆 / 潮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协办单位:潮州画院 / 潮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 潮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 / 潮州市青年文创联盟
支持单位:杨坚平非遗传统工艺博物馆 / 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 / 李得浓木雕艺术博物馆 / 大吴泥塑博物馆 / 大吴泥塑裕合研究院 / 大吴泥塑维清工艺美术研究所 / 赖沛钿木雕工作室 / 潮州市多彩人生剪坊 / 林768品牌设计机构 / 八分视效设计有限公司 / 艺成刺绣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小伙伴们,不要再宅在家里啦!
快动起来吧!
潮州美术馆,
欢迎您的到来哦!
美术馆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节假日正常”
上午 9:00-11:30(11:00 停止入馆)
下午 15:00-17:00(16:00 停止入馆)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3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观众可通过潮州美术馆公众号进行预约或携带本人身份证进场,务必正确佩戴口罩,出示“粤康码”绿码,并经体温监测正常后方可入馆。
图文编辑:狮城头条
图片来源:潮州美术馆 / Susan Sim
内容资料来源:潮州美术馆 / Susan 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