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安全了吗?!70岁老人街头送货遇袭去世,邻居网上纪念最爱的“益多阿姨”

2024年11月26日   •   3420次阅读

前几天,以安全出名的新加坡,发生了一件令人唏嘘的街头惨案。一名男子在组屋区突然攻击路过的Yakult送货阿姨,导致这位70岁的老人昏迷一周后不幸离世。

这场本不该发生的意外,因为罕见,以及被害人的“特殊身份”,触动了无数新加坡人的心,引发了很多讨论。

欧阿姨一家的故事,是新加坡版的《小巷人家》。

作为单亲妈妈,她没有黄玲那样纠结复杂的家族矛盾,也没有一个可以和她并肩作战的“林工”。但她和黄玲一样,拥有无比的勤劳与坚韧。

她用一生的脚步与命运抗争,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33岁的单亲妈妈

1987年,33岁的欧阿姨成了单亲妈妈。那一年,大儿子6岁,二女儿4岁,最小的孩子还在襁褓中。丈夫的突然离世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收入微薄,没有依靠,她要一个人撑起整个家。

“我们小时候日子过得很苦,但妈妈从不抱怨。”三兄妹中的大哥回忆道。早上很早,妈妈就开始裁衣缝纫做工;下午,她帮人打扫卫生换取微薄的工钱;到了晚上,她推着小车穿街走巷,把一包包益多送到每一位顾客家中。

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她的手磨出了茧子,衣袖上还有洗洁剂留下的痕迹,但她依旧笑着面对每一天。

△那段时间,欧阿姨因为过度操劳变得非常消瘦。

欧阿姨格外重视孩子们的教育。

尽管家里拮据,自己也没时间教导孩子功课,她依旧想方设法为孩子们争取能够有人辅导功课的机会。她和一位家教老师交换条件,自己帮老师打扫家里的卫生,换取孩子们免费补习。

她吃过没有太高学历的苦,不想让孩子们再经历一次。

那个穿梭小巷的益多阿姨

欧阿姨的益多送货上门生意,是从1991年开始的。

从义顺到盛港,她的小推车成了社区里最熟悉的风景。30多年来,她风雨无阻,按时挨家挨户送益多。她的笑容和轻轻的敲门声,感染了每一位客人,渐渐地熟客们不再仅仅把她当作一位送货员,大家也变成了熟悉的朋友。

“她记得每一个人的口味。”一位老顾客回忆说,“知道我孙子喜欢喝益多,她每次都会特意多带一份,还会叮嘱我们放冰箱保存。”

欧阿姨喜欢这份工作,也喜欢与人打交道。

她总能找到话题与顾客聊上几句,邻居们偶尔也会倾诉烦恼、家庭琐事,她都默默听着,偶尔给出几句朴实的建议。“她是那种很善解人意的人,从不多说什么,但她的笑容会让人觉得生活还有希望。”

70岁高龄还在工作

岁月在欧阿姨的脸上刻下了痕迹,在自己心里她却依旧是个什么都能做的年轻人。

今年9月,已经成家立业的儿女们为欧阿姨庆祝了70岁生日,又一次提到了劝她退休这个话题,她却依然坚持。

每周四天,走家走户送益多,傍晚7点出门,晚上9点半前回家——欧阿姨习惯了忙忙碌碌的、手上有事做,也喜欢听熟客们的问候和分享。这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让她觉得踏实。

邻居们也常常说,“看到安娣Jasmine就觉得很亲切,很温暖安心。”欧阿姨的笑容和忙碌的身影,就像一盏灯,点亮了许多人平淡的日子。

家庭的骄傲,孩子的榜样

欧阿姨不仅是孩子们的母亲,更是他们生活中的榜样。

三个孩子从中学开始便兼职打工,帮忙分担家里的开销。“妈妈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什么困难都能熬过去。”目前是一家公司销售经理的大儿子感慨道。

她的大儿媳也说:“她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婆婆、一位出色的母亲、一位开朗且值得珍惜的姐妹,也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朋友和邻居。她用温暖和善良感动了她遇到的每一个人。所有有幸认识她的人都会永远记住她的爱、关怀和笑声。”

期待已久的旅行,未竟的遗憾

开朗的欧阿姨在儿女们都成家之后,也拥有了自己的爱好。

“妈妈喜欢旅行,也喜欢去到大自然里走一走”,儿女们计划着等她愿意退休之后,就带她走远一点,去欧洲旅行,圆她看世界的梦想。

然而,原本平静的生活,美好的规划,被10月29号晚上那场谁也没有想到的横祸打断了。

事发当晚,因为要有一场期待已久的旅行,欧阿姨决定加班,把接下来两周的益多订单全部送完。“不能让顾客等”,这是她的坚持,也是她一直以来的工作态度。

货有些多,晚上9点多,她依然推着益多校车,穿梭在盛港的组屋之间。

不幸却在下一刻降临。一名30多岁的男子突然冲向欧阿姨,重重打了她的右脸一拳……

当家人赶到医院时,欧阿姨的额头和右眼高高肿起,已经神志不清。11月6日,在ICU坚持了一周的欧阿姨,在家人的眼泪中离开了。

社区的记忆:那盏温暖的灯

欧阿姨走了,傍晚的社区似乎也变得有些冷清,再没有那个总是推着益多小车的熟悉身影,再没有笑意盈盈的招呼。

“这么多年,都是她上门送益多,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她很善良,对谁都很友善。每次上门送货,都是笑容满面。”对邻居们而言,欧阿姨更像一位熟悉的朋友、一个常常遇到就觉得喜乐的人。

人民行动党盛港中支部主席Elmie Nekmat也在Facebook发文悼念欧阿姨。

他说,在下去走社区的时候,也会遇到欧阿姨热情的打招呼。“她深受邻居爱戴。每次碰到她,她都会请我们喝益多,笑着提醒我们好好照顾自己。”就好像对待家里的小辈,特别温暖。

邻居们也在帖文下留言,缅怀这名“益多安娣”。一名网友说,安娣Jasmine(欧阿姨)是个很好的人,知道自己的儿子爱喝益多,每周三都会带着益多上门。

还有网友形容,安娣Jasmine每次提着一袋袋的益多挨家挨户推销,就像童年时代一盏温暖的灯。

“妈妈走了,最爱我们的人不在了”

有些人没有留下巨大的财富,却用一生教会了我们如何爱与坚韧。欧阿姨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做出了如何过好生活、做好自己的榜样。

“我妈妈从来不和别人争吵,即使吃了亏,她也觉得是福气。她的吃苦耐劳一直激励着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知道自己能挺过去。”

欧阿姨的长子制作了一段短片,记录下欧阿姨的一生。从年轻时的微笑,到日复一日忙碌的身影,再到她在医院病床上的最后时光,这段短片充满了爱与感激。“妈妈走了,最爱我们的人不在了。”他低声说。

兄妹三人决定用母亲最爱的方式纪念她。他们计划一起去中国潮汕地区,品尝母亲最喜欢的潮汕鹅肝。他们从没吃过,但这是母亲一直念念不忘的味道。“每次提到潮汕鹅肝,妈妈的眼睛都会亮起来。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陪她走完她未走完的路。”

- 写在最后 -

欧阿姨的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却让人无法忘怀。她就像家旁街角某位风雨无阻卖早餐的阿姨,总是记得你爱吃什么;像小区里热情开朗的安哥,每天遇到都会热情打招呼;像你我的父母,为了我们,默默做了太多从未言说的事。

那是一份藏在生活琐碎中的关怀,一种从不言表的付出,不伟大,却温暖过许多人。

欧阿姨的故事,只是无数平凡生活中的一个剪影,但正是这些小小的光点,才照亮了这个世界的角落。她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却用一生的时间,成全了她所爱的人,也温暖了所有遇见她的人。

“她的笑容是一盏灯,”一位邻居说,“即使灯灭了,光也留在了每一个被她照亮过的人心里。”

愿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平凡与温暖,珍惜身边每一位“欧阿姨”,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默默守护我们的爱。

555

在新加坡,55岁能够收到公积金大红包
2025年05月17日   •   8万次阅读
新加坡又在搞大事!太让人震撼了
2025年05月16日   •   7万次阅读
真实记录,我在新加坡受鞭刑的全过程!要向执行官说“谢谢”
2025年05月15日   •   7万次阅读
没有起存要求!利率高达6.05%!盘点最适合新加坡上班族的银行账户
2025年05月16日   •   4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宫小手术,花了37000!”
2025年05月13日   •   4万次阅读
18岁带孕求学、30岁三娃单身…她的人生逆袭故事太燃了!
2025年05月16日   •   2万次阅读
让孩子在新加坡成百万富翁!每月CPF存400新币,在他们65岁时有100万!
2025年05月14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打工人勿躺平!超全巴士攻略,一键直达马来西亚嗨玩周末
2025年05月12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热到爆!有没有不花钱又能凉快下的?
2025年05月14日   •   1万次阅读
比尔·盖茨盛赞:新加坡确实令人赞叹,迫不及待想再来
2025年05月15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公婆奇葩育儿方式,让我第一次有了离婚的念头……”
2025年05月11日   •   1万次阅读
比尔・盖茨为何青睐新加坡?
2025年05月13日   •   1万次阅读
富豪扎堆,新加坡物价狂飙?如何破局?
2025年05月17日   •   9234次阅读
新加坡又发钱啦!130万家庭都能领
2025年05月16日   •   8721次阅读
我娃在新加坡把学生卡丢了,你猜猜补办花了多少钱?
2025年05月17日   •   7524次阅读
两人的一滴滴鲜血,都……
2025年05月15日   •   7182次阅读
曾是青少年的运动鞋天堂 女皇道购物中心会不会也走入历史?
2025年05月13日   •   6669次阅读
亚洲四小龙新加坡
2025年05月15日   •   6327次阅读
新加坡樟宜机场T5航站楼:新时代航空枢纽的崛起
2025年05月16日   •   5814次阅读
翻墙撬门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虚设 新加坡人是窃贼眼中的软柿子?
2025年05月17日   •   5643次阅读
冠病永远在你我左右 当局苦口婆心,人们却漫不经心?
2025年05月16日   •   5130次阅读
新加坡EP续签越来越难了?薪资达标仍被拒,空壳公司被查,这些坑千万别踩
2025年05月16日   •   4788次阅读
权力魔方转动!黄循财新内阁暗藏三大玄机:双副相制、65后全面接班、新生代闪电入阁!
2025年05月14日   •   3762次阅读
当 “孤独死” 敲响警钟:新加坡 PR 政策释放暖意,国际生及工作者迎来身份规划新机遇
2025年05月14日   •   359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