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辣妈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位粉丝妈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8岁的儿子在新加坡看鼻窦炎的波折经历:
8岁娃在新加坡患鼻窦炎,兜兜转转3家医院,花了20多万,最后被中国医生治好…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后台不断收到新的留言。
很多妈妈也一直追问这件事情的后续情况,应大家的要求,辣妈这就来跟进后续报道:
素材:大咕咕鸽
整理:柠檬茶
本来打算21号出院的,出院前我们要求再做次MRI,结果22号医生拿报告来说发现骨头亮了,提示炎症可能。
如果真是骨髓炎是严重并发症!这是第一次发现啊,这哪还敢出院!继续折腾,才在23号又加药又加引流手术的。
▼有朋友来看他,给他带了乐高和鳄鱼。他把鳄鱼治疗一番
同时,我开始怀疑第一次MRI的结果,终于在23号晚上要来了原始数据,但不是jpg也不是video,我不知道啥数据格式……幸好队友会导数据读片子,才发现,第一次MRI漏诊,第一次骨头就已经亮了!而且第一次还做的是增强磁共振MRI,我要求不增强(因为要打显影剂,需要靠肾代谢,当时中国的医生判断没必要做),他们说为了看得清要增强。好吧,结果还漏诊!
此次漏诊涉及三个医生,当时的主诊医生,当时的耳鼻喉ENT医生,当时的影像科医生,都有责任。
24号引流术后第一天,脸略肿,继续观察。25号消肿些,预约28号抽血、鼻腔镜复查,如果都没大问题就可以出院。所以最后我们就是28号出院的。
▼第一次用鼻腔镜取脓液去做细菌培养,细菌感染治疗的关键是确定细菌。直到第三个耳鼻喉医生才做了正确动作,当时已经住院13天。
▼做完鼻腔引流术后
▼终于出院啦
▼住了19天的病房
一个鼻窦炎,住院19天,涉及16位新加坡医生——
儿科医生A(第一个主诊医生)
肺科医生(A找来的,不错)
牙科医生(A找来的,但只看成人)
牙科医生(A找来的,小儿牙医,不错)
耳鼻喉医生(A找来的,不咋滴)
耳鼻喉医生(我找来的。一开始没注意他与前一个耳鼻喉医生对门,后来他为避嫌拒诊)
耳鼻喉医生(我找来的,不错,后来的主要医生)
感染科医生(与换五代头孢有关,后来他出差,找了他同事)
感染科医生(上一位医生的同事,不错,后来的主诊医生)
感染科医生(小儿感染科医生,全新加坡唯一。因疑似骨头感染专门找了她,后来的主要医生。沟通非常顺畅,甚至交流了用药App,了解到中新用药理念果然不同,新加坡跟着美国FDA来,中国有用药助手)
ICU医生(因她戴口罩侧面照出现在第一篇小红书中(已改)从而引起医院管理层重视。感谢她)
麻醉师(第一次磁共振)
麻醉师(第二次磁共振)
麻醉师(鼻窦引流,据说很多儿科医生都想不到耳鼻喉问题)
影像科医生(第一次磁共振漏诊有关)
影像科医生(第二次磁共振)
▼住院时间太久,已经习惯了一边打点滴一边去嘘嘘
除了以上提到的医生们,还有医院管理层、财务团队,护士们更是朝夕相处,感谢他们的帮助。
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涉及2位中国医生——
队友骨科医生(内科不太管用,读磁共振片发挥了作用)
同学内科医生(以及她帮咨询的耳鼻喉医生们,十分给力)
除此之外我还试了网友推荐远程问诊-卓正,不错。
目前我们的账单已经累积到了10万新币,还有后续复诊费,预计将在60万人民币左右。商保可以报销95%,但要先垫付。
这是自娃出生以来我和他的第二次亲密相处。幸好我全天蹲守医院盯着,幸好中国医生及时顶上,短时间内纠正错误进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鼻窦炎很常见,但如果早期炎症无法有效控制,尤其小儿,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眼睛失明,颅内感染,骨髓炎。出院后得起码再做一个月的抗菌治疗,以及数月洗鼻子。
▼这两种抗生素医生说得吃一个月
▼开了一大堆药
有朋友建议上诉赔偿,我先写到医院管理层,看他们怎么处理,如有后续,我会再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