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湿巴刹。(互联网)
德士 = 计程车/计程车
英语“Taxi”的直译。
巴士 = 公交车
从英语“Bus”直译过来的。
罗厘 = 卡车 / 大货车
青红灯 = 交通灯、红绿灯
大牌几号 = 组屋楼号几号
巴刹 = 菜市场
有干巴刹和湿巴刹之分。

新加坡的湿巴刹。(互联网)
甘榜 = 乡村(马来语)
酱油 = 老抽;酱清 = 生抽
黑酱油是较浓稠的,经常用于调色。酱清就是颜色淡的生抽。吃新加坡地道的半生熟鸡蛋,一定要滴几滴颜色较深的酱油,那才叫香。
固本 = 礼券/优惠券
英语“coupon”的直译,固本这词不存在汉语字典里哦。
锁匙 = 钥匙
一个字 = 五分钟
所以七个字,可以是x点35分,也可以指35分钟。

(郭跃男制图) 职场用语篇
做工 =上班
对于一直都使用“上班”来指每天去工作的人,语感上不可避免的还是会感觉有点怪。因为“做工”听来听去都感觉是在使用大量体力在搬砖做苦力或是去做农活等用大量劳力的工作,不过在本地任何工种的人都会用“做工”。

(郭跃男制图)
放工 =下班
而“下班”自然就被叫为“放工”,感觉马上就要找包工头拿工钱了。
吃蛇、摇脚 = 偷懒
“他呀,每次做工都在上网打游戏吃蛇。” “咦,下午两点就开始摇脚(英文shake leg的直译,就是偷懒的意思),不怕被炒鱿鱼?”
逼策(pek chek) = 很气很烦躁
“为什么老板总是这样?再过15分钟就放工了,还丢这样多工作过来,西北逼策。”
花红=奖金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新式华语也蛮有趣的?而且很形象。汉语用词本身原本就有很强的包容能力,可以很快吸收在地文化的多元性,衍生出具有新的生命力、新意涵的词汇。与其将它们视为坏掉的华语或错误的华语,不如把它们看成具有新生命再创造的华语。
新式华语诡异也好富有魅力也好,都是新加坡文化最丰富多元的一面。一开始不懂的,慢慢也会开始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