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从落后的小渔村小码头一跃成为发达国家,李光耀实现了他的诺言,把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带到了第一世界。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李光耀也招致了很多非议。
虽然新加坡也是议会制,议员也是全民选举出来的,但有不少西方国家经常指责新加坡是假民主,新加坡是“李家坡”,李光耀长期独裁治国等等。
但是李光耀根本不Care,他虽然是在剑桥学法律出身,但他并不认为英国的那套“民主制度”最适合新加坡。
他直截了当地说:我从不相信民主会带来进步,我认为民主只会带来退步。

有了钱以后,新加坡开始在全世界各地投资做生意,这就要处理好和大国之间的关系。
尽管新加坡不属于“民主阵营”,但李光耀依然在西方阵营混得风生水起,与各国领袖谈笑风生,同时在东方阵营也是游刃有余。
李光耀先后见过五任中国领导人,跟中国合作非常多,也收获了很多好处。
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通;在中国人眼里,他是西方通。
春天老人出访新加坡的时候,对当时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很感兴趣,感慨中国和新加坡差距很大,希望向新加坡学习对外开放的经验。
李光耀说了这么一番很讨巧的话:“我认为中国真要追上来,会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根本不会有问题;
再怎么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中国却有的是留守中原的精英后代。”
李光耀的政治理念,就是极度功利的实用主义,一切以是否有效作为准则,他和任何国家交好,都只是因为交好有利益,一旦利益消失,李光耀会毫不犹豫地转换政策。
起初,李光耀反对在新加坡推广华语,官方语言只有英语。
然而,当中国1978年决定改革开放后,全世界都还在观望时,新加坡却成了反应最快的一个。
1979年,中国改开的第二年,李光耀就在新加坡大力推广华语,他认为“再过20年,中国将会实现他们此前提出的4个现代化,到那个时候,它的贸易量将变得相当大,而我们将不得不和中国做生意。”
“如果现在我们学会了华语,到时候去到中国会很方便,也能让他们对我们更有亲切感。而这一些,都是福建话和广东话等方言沟通不了的。”

李光耀是个学法律的文科生,但在产业发展问题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业党。
1964年,他访问了刚刚独立不久的非洲穷国加纳。

加纳总统恩格鲁玛非常自豪地向李光耀先生介绍了加纳人的骄傲——加纳大学校长,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位英国文学博士。
然而李光耀坦率地告诉加纳总统,我想非洲需要的是更多工程师。
在看待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局势时,他是少有的敢直言不讳的人。
在面对富可敌国的“亚洲超人”时,那时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对其都是一片赞美之声。
但李光耀却直言不讳地评论到:“他投资房地产,收购港口、超级市场、电讯公司。
他的巨大财产来自于垄断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对经济发展没多大作用,并没有创造哪怕一个行销世界的品牌。”

对于香港本土势力存在的问题,李光耀认为,一部分香港人对自己的历史定位有错误认知。
在8年前出版的《新加坡赖以向前发展的硬道理》一书中,李光耀花了三分之一页的篇幅,专门点名讲了香港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
李光耀认为,陈方安生是英国殖民体系下的影子,她十分怀念当“高等华人”,拿一大堆英国勋章的“好时光”。
当香港回归后,以陈方安生的这些前殖民地精英不愿接受北京的干预,她们仍幻想着执行英国的那一套,以为落实民主和得到美国的支持,香港便能“五十年不变”。
李光耀毫不留情地批判,这种想法“简直是垃圾”。
用我们民间的话来说,这就是个“二鬼子”。
对于印度,李光耀在6年前出版的《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中评价道:
“印度不会答应同中国签自由贸易协定,如果印度答应,中国商品就会大量进入印度,同印度本国商品竞争,而印度害怕同中国制造业竞争。”
果然,RCEP谈了7年,十几个国家都同意了,就等印度签字,结果印度在今年的最后关头退群了,理由正如李光耀所说——害怕。


对于欧洲的问题,李光耀在《李光耀观天下》中也有过预测。
李光耀以法国为例,指出:
涌入法国的大量外籍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群体,并没有很好的融入法国社会,而是聚集在一起形成少数种族聚集的郊区。
某些种族的移民生育率奇高无比,却可以不工作躺着吃高福利,因为生的多还有大量补贴,这加剧了本地居民和移民的冲突。
法国经济本就增长乏力,蛋糕不够了,再加上宗教冲突、移民冲突、贫富差距交织在一起,必然会引发民粹的反弹。

从年初的黄背心运动,到年底的全民大罢工,法国的遭遇是整个欧洲困局的缩影。

而对于超级大国美国的未来,2013年李光耀在书中进行了直击灵魂的“定体问”。
尽管李光耀认为未来二三十年内,美国仍将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军事、经济、科技力量都非常强大,但美国体制本身就埋下了陷阱。
“如果一个候选人能够以巧妙圆滑的方式把自己和自己的计划展现出来,再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就很容易鼓动民众选举其为领导人。”
“竞选已经成为一场形象包装和宣传的竞赛……新媒体顾问居然是高收入的专业人士,而且需求量很大,如果人设包装的好,就算是毫无从政经验的农场主形象,也能成功当选。”
2016年,李光耀去世一年后,一位毫无从政经验,扮演过农场主的商人成功当选。

李光耀认为美国的另一个陷阱是“个人权利的过度膨胀影响公众秩序”,枪支、毒品、暴力、流浪者在美国日趋泛滥,这体现了公民社会的堕落。
有一个数据可以佐证这一点,由于医疗的进步,全世界发达国家甚至大量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寿命都在稳步增加,而美国就是那个异类,人均寿命居然在持续下降。

李光耀还预测,多元化会毁掉美国,大量墨西哥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会疯狂地从南美洲和中美洲涌入美国,在美国的土地上传播他们自己的文化。
美国想要保持主体文化凝聚力,必然要对移民作出限制。
特朗普先生似乎就是李光耀预言的忠实执行者,甚至做得更绝,直接修墙挑动美国人民内部矛盾,以此来维系支持率。

在众多国家中,李光耀最看好的还是中国,他认为中国有着足够大的体量,强有力的政府和勤劳的人民,将建设成一个全面工业化的高科技社会。
21世纪,人们将见证亚洲恢复其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即便50年不够,100年足矣,而美国已经无法全面遏制中国。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是李光耀的铁杆粉丝:“我观察了他十几年,他的预言一直没有错。”
金灿荣跟李光耀吃过饭后,他对李光耀的评价是:
“非常睿智,才思敏捷,你的问题还没提完他的答案已经出来了,而且那个时候李光耀已经80多岁了。”

美国战略大师基辛格认为“李光耀对于世界格局有着深具洞察力又锐利的分析,是我们这一代人中最卓越超群的资深政治家”。
美国前总统尼克森在《领导者》一书中称赞李光耀是“小舞台上的大人物,由于历史的偶然,才只担任了小国的领导人。”
的确,新加坡地方这么小,却能出一个李光耀,是新加坡人的幸运。

李光耀对香港的政治,再看一次颇有意味的终极预言(见上图)。
这个预测究竟准不准?我相信,时间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