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看到此次工签打分制度更新后慌了神,跑来问小元,这次制度变化对他们会产生哪些影响。 在小元看来,此次EP打分系统的更新,并非政府收紧政策,反而是让一切内容变得更加规范、透明,不再让大家觉得获批与否像玄学一样捉摸不透。接
下来,就给大家梳理梳理,这次的版本更新究竟有哪些要点,对咱们有何影响。
一、薪资要求更高
其实,COMPASS的打分系统非常好理解,一共有C1到C6 六个部分可以得分,其中C1、C2、C5 是个人部分;而C3、C4、C6则是公司部分,简单来说就是C1到C4是基础分数,而C5到C6则是加分项: ↓↓↓

大部分候选人在C1和C2部分得分20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大部分公司都能满足C3和C4的20分要求,若还是拿不准的话建议可以随时咨询自己的雇主和中介。
在薪资方面,最明显的就是最低月薪门槛提高了,在COMPASS实施前,2022年9月至2024年,非金融行业EP申请的月薪门槛是5000新币,金融行业是5500新币。从2025年1月起,非金融行业的最低月薪要求提高至5600新币,金融行业则上调至6200新币。
且这次EP的申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资需要达标EP的薪资要求,不同的年龄需要达到不同额度的工资水平才可以进入下一步: ↓↓↓

另一方面,薪资维度的打分也变得更为细致,在COMPASS打分体系里,C1薪资项会把申请人的月薪与新加坡本地专业人员、经理、执行人员和技术人员(PMET)的工资进行对比来打分。
以往,并没有如此详细地按照比例,将申请人薪资与本地同行业人员薪资进行划分并对应打分。如今,申请人若想在薪资项目上拿到满分20分,月薪就得超过新加坡本地PMET人士工资的90%;月薪处于本地PMET工资的65%至90%之间,可得10分;而低于65%,就只能得0分。
这样一来,对申请人薪资水平的衡量变得更精确、更严格,只有薪资达到较高水平,才能够在整体打分中占据优势。
二、整体更加透明和高效
以前的EP申请可能存在一些模糊地带或未书面化的标准。而COMPASS将评估标准清晰地分为薪金、学历、员工多样性、本地员工占比等多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明确的打分规则,具体来看下表: ↓↓↓

申请人和雇主可以清楚地知道需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获得相应的分数,了解申请的重点和方向。比如C3员工多样性维度,国籍占比多少对应多少分一目了然。
整个评估过程也更加高效便捷了,主要体现在COMPASS采用积分系统,把各项申请条件予以量化。申请人只需通过在线评估系统,快速输入个人基础信息,就能即刻评估自身是否满足积分要求。
以往的申请方式,可能需要提交大量材料,依赖人工进行繁琐审核与判断,主观性太强不说,流程复杂且耗时久。
与之相比,当下COMPASS的打分模式极大提升了可操作性,能迅速得出评估结果,无论是申请人准备申请材料,还是审核部门开展工作,都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如果上升到政策导向这个层面,那COMPASS则会让企业和申请人都清晰地了解到新加坡政府吸引人才的政策导向。一方面,政府看重个人的薪资水平、学历等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着重强调企业要实现员工多样性,并积极支持本地就业,如此一来,对于我们外来劳务人员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
基于这样的政策导向,企业在开展招聘工作、申请人进行EP申请时,都能够更好地契合政府的政策方向。如此一来,整个就业准证申请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效率得以提升,透明度也进一步增强。
其实,如果你有机会拿到EP准证的话,一定要牢牢抓住机会。它可是新加坡工作准证中级别较高的一种,有效期为2年,到期后可续签。持有EP签证者在新加坡不仅可以合法工作,还能享受一系列优厚福利。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有了EP就相当于半个新加坡永居了!在满足一定居住年限、纳税等条件后,EP持有者可申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可以为配偶及未满21岁未婚子女申请家属准证,方便家人在新加坡团聚,共享家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