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布胜利,全国人民为来之不易的和平而欢欣鼓舞。但是,外部势力对我国的虎视眈眈却依旧没有停止。
1950年,联合国军直逼中朝边境,毛主席一声令下,几十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为捍卫国家领土权与人民安危而出征。而后,越南的屡次进犯,也拉开了对越反击战的序幕。

图源网络
1972年2月5日,新华社发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部队忍无可忍奋起还击,完全是正义的行动。”
这不仅是中国民众在面对不合理的外交活动时,一贯持有的态度,也是邓小平重申对越政策时所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屁股了”的话的证明。
然而,我方的这些言论却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很多人都疑惑中国人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肯定不会促成中越之间的战争。

邓小平
唯独有一人站出来表示:“邓小平之前的警示绝非空口唬人,因为他是一个说话谨慎的人。”他正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李光耀为何会对邓小平作出如此高的评价?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外交关系有怎样的联系?我国又是如何顶住压力,打响对越反击战呢?
恩将仇报
1950年,建国之初,无论是国防实力,还是经济建设,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但是,我国一向以友好外交著称,见到弱国需要帮助,第一时间就会伸出援手。

图源网络
彼时,越南对法战争已经持续近5年的时间,面对法军的猛烈攻势,越军毫无还手之力。为了不继续任人宰割,他们向我国寻求帮助。
因为中国曾在水深火热的困境中苦苦挣扎,所以对身处战火中的越南尤为同情。毛主席大手一挥,说:“我们是同志,还是近邻。无论是物资,还是军事上,都会无条件地支持你们。”

图源网络
很快,不计其数的枪支弹药与物资棉服等都源源不断地送往越南。另外,更关键的是,我军还派出参加过重要战役的军事指挥者,协助越南打造出一支战力强悍的特种部队。
援越抗法运动结束后不久,我国又继续抗美援越。在越南战争时期,毛主席再次作出指示:“只要越南南方提出要求,我们就一定要满足。”而周总理也说:“援助越南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图源网络
整整十年时间里,我国共计援助越南近200多万支枪、一亿多发子弹与上百万吨粮食。而越南也成功抵抗住法国与美国的侵袭,实现了统一。
可是,正因为越南连续获得胜利,自信心彻底膨胀,竟然仰仗着缴获的美军装备与寻求帮助得来的军事援助,大胆宣称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中国自始至终都坚持友好外交,对越南也尽到了人道主义国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中越关系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破裂,而这也离不开国际形势的变化。

毛主席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摩擦不断,赫鲁晓夫执政后,更是改变苏联对中国的政策,甚至还提出在我国建立长波电台的过分要求,想要染指中国的领土主权,自此,中苏友谊走上末路。
我国领导人颇具前瞻思想,清楚建设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1972年,尼克森访华后,我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与稳定世界格局,开始与美国的外交破冰期。

图源网络
然而,中美会谈在目光短浅的越南领导人眼中,成了中国对越南赤裸裸的背叛,竟然耍起了小孩脾气。而在苏联的怂恿下,越南如同“耍脾气的少年”,逐渐走上“亲苏远中”的道路。
1978年7月,越南共产党喊出“我们的直接敌人就是中国”的口号,甚至还隔空对中国喊话:“越南会竭力寻求一切帮助,不遗余力地和中国开战。”

图源网络
没过多久,越南出动武装部队入侵中国边境,打伤我军边防战士,而且推倒中越边境碑,骚扰我国边境民众,甚至还建立军事据点。另外,越南对柬埔寨公然发动侵略战争,俨然有向我国示威之意。

图源网络
虽然被人背叛,但中国一直保持理性克制的态度,直到越南变本加厉,对我国边境进行一系列的挑衅行为,国家领土主权遭受威胁,再加上中国盟友柬埔寨深陷囫囵,我国再也忍无可忍。
1978年12月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对越反击作战的命令,并任命许世友为西线指挥,而杨得志为东线指挥,奔赴前线指挥作战。

图源网络
彼时,不少国家都在冷眼旁观,等著这“一出好戏”,尤其是苏联,不仅在暗地里给越南提供军事援助,而且在敏感区频繁开展军事演练,妄图震慑中国。
邓小平清楚意识到,这不单单是中越矛盾激化,也是中苏两国之间的对峙。因此,才会有十万解放军,以及700多架飞机与120艘舰艇同时出动的大场面。
短短半个月时间,中国解放军长驱直入,攻占越南的清水、高平等地,直逼越南的首都城市。达到保卫我国边境安全的预期效果后,我军果断撤军,以胜利之势结束战斗。

图源网络
不过,这场速战速决的反击战,却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不仅让那些不相信的人对中国有了敬畏之心,也让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预言成真。
原来,早在对越反击战开始前,邓小平出访美国等国家,其中就有被称为“新起之秀”的新加坡。
新加坡崛起的关键人物

李光耀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却泪流满面,声称:“我的人生中唯有两次感到悲伤的时刻,一次是现在,一次是母亲去世。”
他之所以会有如此意外的反应,是因为见证了新加坡的独立与发展。

左二李光耀
1923年9月,李光耀出生。祖籍是在广东梅州市,但曾祖父旅居新加坡,此后全家则定居于此,经商发家,是新加坡知名的橡胶世家。
不过,他没有向家中族老期盼的那般,走上从商道路,而是刻苦钻研功课。当时,祖父李云龙颇为崇拜西洋文化,对他说:“读万卷书,如同走万里路。倘若能有所成就,必将光宗耀祖。”

李光耀
很快,李光耀转入古楼英文学校读书,成绩斐然,而后考入当地顶尖英校——莱佛士学院进行深造,到最后还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然而,好景不长,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致使新加坡深陷战火之中。因此,李光耀根本无法继续学业,只能在家躲避祸事。
或许是见到了许多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底层人民,他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著变化。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他前往伦敦求学,并联合马来西亚留学生,成立“反殖民主义”的组织。

李光耀
因为李光耀悲悯他人的同情心,才拓宽了政治生涯的道路。在留学回到新加坡后,他代表工会,成立人民行动党,宣布脱离殖民统治,并建立一个新马两地的独立国家。
要知道,新加坡只是一个缺乏经济发展与安全屏障的弹丸国家,而且深受英国殖民主义侵害,公然宣布独立的困难堪比登天。但李光耀早已经做好准备,选择与马来西亚合并为马来西亚联邦。

图源网络
1963年9月,由他一手斡旋并成功的马来西亚联邦正式成立,而他也顺理成章地当选新加坡总理。从此以后,新加坡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一度有“亚洲四小龙”之称。
不仅国内发展一跃排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新加坡的外交关系也是拿捏得恰当好处。
因为李光耀颇有大局意识,早在1976年就曾到访毛主席,建立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他还在书中说道:

李光耀
“5000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只有中央强大,国家才能安全;中央软弱则意味着混乱和动荡。每个中国人都理解这一点,这也是中国人的根本原则。西方一些人希望中国变成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国家,但这不会发生。”
正因为李光耀有对中国的正确态度,才能领会邓小平访问时所发表的谈话。
访问奠定两国友好关系

邓小平
1978年,邓小平出访泰国、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因为当时已经有与越南之间的冲突,难免会在谈话中提及苏联与越南,他表示:“东南亚国家应该提防‘东方的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