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机器人给你提供服务,是好事么

2019年05月10日   •   8379次阅读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机器人和虚拟助手有望在十年内承担许多服务行业的一线工作。我们可以预期,届时服务体验将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机器人也会变得更智能、更小巧、更廉价,在多个行业如医疗保健、银行业和娱乐行业等,越来越多的服务可能都将由机器人接手。

配有摄像头、传感器和语音识别功能的机器人,将会被逐步运用到与客户的互动和沟通环节之中,并向他们提供相关服务。

随着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移动技术和云技术的日臻进步,未来,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向沟通对象学习,还可以自主做出决策。

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服务业会经历一个分水岭,其规模堪比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对制造业造成的影响。

教授简介

Jochen WIRTZ

武耀恒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研究生教育)

市场营销系教授

英国·伦敦商学院服务营销学博士

研究领域:低成本高效率的卓越服务、服务革命、推荐奖励计划、消费者机会主义行为等

近期,我与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多所大学的学者共同展开了一项研究。在研究中,我们致力于探索由机器人驱动的全新服务模式,未来将会对社会、伦理以及当前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带来怎样的影响。

首先要澄清的是,新一代服务机器人的兴起,并不意味着电影《终结者》里的情节会发生在现实社会中。事实上,很多未来的服务机器人都将以虚拟助手的形式存在,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Siri、Alexa或Google Home等智能服务。

机器学习

这些虚拟机器人都会备有精密的界面,并连接有庞大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从而能够大规模地以极低的成本,提供高度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该领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可能在于,让机器人能够以自然或近乎自然的方式与人类互动。

目前,在这个领域 Google Duplex算是领先玩家。它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帮助程序用自然语言畅通无阻地与真人进行电话沟通。

Google Duplex在预订餐厅或美发服务的表现,听起来已经很接近人类了。但是,如果挖掘更深层的服务环境,考验机器人的最重要因素在于,机器人能否感受到真实情感,并表现出对客户的真正理解和关注。

毕竟,这种程度的理解和真诚正是服务体验的核心。

部分先进的机器人已经能够辨识人类的不同情绪并对其做出反应。然而,这种反应是预先编辑好的,并非真正的情感意识。

因此,机器人究竟能否像人类那样提供情感和社会服务,这一问题目前尚且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从理论上讲,如果机器人能够实现与人类情感的同步,那么所有目前由人工完成的一线服务工作,都将可以被机器取代。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一情况都不大可能发生。

毕竟,机器人还不能真正感受到喜悦、兴奋或同情等情绪。这意味着,需要深层情感连接的服务类角色,仍然需要由人类担任。

如今,一般服务环境中的机器人,如银行柜员机或售票员,已经可以很好地模拟表面情绪。作为机器人,它们能够一天24小时始终坚守岗位,而且无需休息。

然而,当需要与客户有真情实感地进行互动,或有创造性地服务时,机器人还远远不够。通常在客户的认知中,计算机是没有感情的。

例如,在好莱坞电影《太空旅客》中,麦可·辛(Michael Sheen)饰演的机器人调酒师的职责是为人类旅客提供咨询和建议,但当这个机器人受损并且失去了部分身体,其他人对此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

电影《太空旅客》(Passengers)中机器人调酒师

也就是说,即使人类能够注意到机器表现出的表面情绪,但在内心深处,消费者依然认为这些情绪不是真实的。同样,消费者也不太可能对机器人表现出的情绪做出反应,这和消费者与人类员工的真实情感互动是不同的。

因此,那些低情感需求或不太复杂的认知及分析性工作,可能将越来越多地被机器人承担;而互动性的、需要真情实感的服务,将依旧依靠人力提供。

未来,我们可能会享受到人类与机器人共同提供的服务。机器人已经在分析和认知领域超过了人类,但人类对于那些需要情感连接的工作来说,依旧不可替代。

医疗保健与医疗服务领域将可能是人类与机器人协作的关键领域。例如,服务机器人可以利用其数据库,快速映射出患者的所有数据和症状,并提供可能的病因,以帮助医生进一步诊断。

同样,机器人还可以用来完成测量血压、检测其他健康指标、备药等相对简单的任务,这样,人类的护士可以专注于软技能,包括对病患表现出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并通过对话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安全问题

机器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隐私、个人自由和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随着服务机器人即将在很多行业中普及,人们不禁担忧系统遭到黑客入侵或被犯罪分子远程控制的风险。犯罪分子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或是利用取得的信息进行勒索。随着机器人处理和存储的敏感数据更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也将变得更加紧迫。

另一种担忧是,政府对这些数据的访问将可能对个人隐私造成影响。因此,随着人机互动的普及,这种隐私问题也是必须加以协商和解决的。

此外,由于机器人的服务过程几乎没有情感参与,这便可能会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例如,用机器人完全取代养老院的工人,可能会剥夺老人们与正常人的接触的机会。病患对机器人提供的护理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也尚未经过测试。

结果是,人们开始愈发担心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害怕机器人会让高薪工作变得更少。

服务业即将到来的机器人变革,虽然会带来许多令人兴奋的机会,但也需要解决诸多重大社会挑战。许多服务业的工作的确可能被取代,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会催生出一些新的工作和服务领域。不过,过去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后者不太可能完全与前者相平衡。

考虑到这一点,政府和社会需要做好应对棘手的问题的准备。工资的损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安全、人类尊严、自尊以及在社会中的角色等方面,也都可能出现亟待解决的挑战。

要面对新世界的挑战,就需要全新的思维。

文章英文版Robots at your service原载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Think Business,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作者:Jochen Wirtz(武耀恒),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市场营销系教授

翻译:杨嘉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观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