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联合国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除了我国面临老龄化趋势的调整之外,我们的近邻新加坡也同样在努力应对老龄化的趋势。新加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却是亚洲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新加坡的老龄人口比例已由建国初的2.5%攀升至2019年的12.39%,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比例将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面对老龄化挑战,新加坡政府倡导“乐龄”养老,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制度保障、社会参与、居家为主的养老模式。
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从“老龄”到“乐龄”
“乐龄”是新加坡对60岁以上老人的特别尊称,寓意著希望他们的老年生活能够过得安乐祥和。新加坡鼓励“乐龄人士”老有所为,通过就业与社会保持互动,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魄。新加坡政府于2012年颁布的《退休与重新雇佣法令》规定,凡年满法定退休年龄,健康且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将有权获得雇主的重新雇佣直到65岁。2017年通过的修正法案将重新雇佣的年龄顶限推迟至67岁。同时,政府会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培训,鼓励其乐意回归职场与社会。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符合规定的老人都获得重新雇佣,不仅丰富了“乐龄人士”的退休生活,更将为其以后的生活赚取更多的保障。
在新加坡,“乐龄人士”可获得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新加坡的机构养老包括社区医院、慢性病医院、养老院和临终关怀机构。其中,社区医院可提供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和康复服务等项目,对象主要为从急性医院出院且需要短期护理的患者;慢性病医院则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的医疗及护理;养老院为无人照护或家人无法提供照护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临终关怀医院可为绝症患者提供疼痛管理和治疗服务。
新加坡的社区养老是以社区日间护理、康复(日托)中心为基础的医疗服务,这些中心大多设置于社区之内,“乐龄人士”可在社区中心获得社区康复服务、痴呆日间护理服务和社会日托服务等。新加坡的社区以选区为基础,选区内的公民咨询委员会、市政理事会和居民委员会共同承担着社区的养老任务。
新加坡的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基础提供的养老服务,主要由居家护理机构、居家姑息照护机构和综合诊所提供医疗保健、家庭护理、家庭姑息照护、老年餐桌、护送和居家个人照护等服务,服务对象一般为体弱多病的居家老人。
新加坡人口以华裔为主,受儒家文化影响,政府和社会提倡全民家庭观念,鼓励“乐龄人士”选择居家养老模式。而作为福利供给本地居民的组屋,在建造时便引入了几代同堂的设计理念,这类组屋以客厅相连接,两户既分又合,使老人与晚辈既能和谐又能照应。对于愿意购置此类房屋的家庭,新加坡政府将提供现金减免的特殊优惠,以此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不仅为子女照顾父母提供便利,更能让“乐龄人士”享受儿孙绕膝的快乐。
从观念转化、制度完善到机构、社区和家庭的共同服务与协作,新加坡“乐龄”养老理念所体现出的对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尊重、对法治保障的敬重和对传统家庭观念的继承和发扬,将会给同样面临老龄化挑战的中国带来更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