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荡荡的看台,图源:半岛电视台
未来,这里在关闭后将被重新发展,当局初步规划是,用于建造住房,另有一些地段则考虑也会考虑用作其他用途,包括娱乐和休闲。
现有的300多名赛马公会员工,以及700匹马,今后也会得到妥善的安置。
图源:mothership
那些已经远去的新加坡记忆 新加坡
只是,离我们远去的,又岂止是赛马而已?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已经有很多事物慢慢和我们告别。有些甚至没有泛起涟漪就彻底消失在了我们身边。
1)那些消失了的新加坡建筑/景点们
原本在新加坡的圣淘沙,也有一座鱼尾狮雕像,这可比滨海湾的那座高不少!相信不少人曾经上到顶层拍过照吧?但在2019年10月20日,它被拆除了。
图源:LINE TODAY
曾经很多人来新加坡,第一次解决温饱需求的牛车水美食街,也于2021年正式关闭。
它的关闭其实有些无奈,纯粹是因为疫情,所以没有游客来新加坡消费了......
对比明显的美食街,图源:新加坡旅游局&passblue
在新加坡西部的裕廊东,承载了很多赤道儿女为数不多的溜冰快乐的裕冰坊Jcube,在去年留下了绝唱。新加坡唯一一个符合奥林匹克标准的滑冰场随级关门。
今后,它将重新发展成为40楼高的住宅项目,只留下一二层作商业用。
图源:Todayonline
被誉为新加坡“小泰国”的黄金坊因集体出售成功,去年5月开始关闭进行重新发展。
图源:8视界
曾经,这里是很多大巴车的出发站点,不少人曾在这里乘坐大巴去吉隆坡、云顶、金马仑高原旅游。
在新加坡市中心气派的高楼背后,这栋建筑看起来似乎有些邪魅有些格格不入,曾经还被某位官委议员称作是“垂直的贫民窟”。
图源:早报
和裕冰坊有着同样境遇的,还有乌节路一带的地建安大厦。
它曾是新加坡建国后第一批建造的购物中心之一,建成后已有47年历史,比当时新加坡首座摩天大楼国泰大厦还高!
但老式的建筑理念,逐渐被这个时代抛弃,只能在年初宣布黯然离场。
图源:南华早报
把视角再往前拉一点,最誉为“新加坡最后一个跳蚤市场”,曾经热热闹闹的结霜桥旧货市场在2017年关闭了.....
70年代英军撤离导致它失去主要货源,80年代的两场大火都没将它击垮。但最终它还是被重新规划成了住宅区。
图源:早报
还有些建筑,虽然被拆除,但最终重新选址/在原址上重新盖了起来。只是,和很多人的记忆有些出入。
比如旧国家图书馆,建于1960年的和现在的外貌不太一样,是用红砖建起来的。作为本地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它于2004年3月31日关闭拆除。
图源:mothership
还有旧国家体育场,地点倒是和现在的没区别。
但是,曾几何时,这里是新加坡举行国庆庆典的地方。1973年体育场正式开幕后,它见证了18次国庆庆典、三届东南亚运动,以及数不清的足球比赛。
当时,加冷地铁站外步行排队去参观国庆庆典的人潮的景象,以及著名的“Kallang Roar”,或许现在还会让不少人记忆犹新吧。
图源:The Online Citizen
2)那些已经消失/快要消失的特色文化
建筑总有一点会拆除,但让很多新加坡人不舍的,还有一些文化的离去。
坐上新加坡观光三轮车,曾经是慢悠悠地探索新加坡市中心景区的最佳方式。只可惜,政府去年已经停止发放运营牌照了。
图源:CNA
伴随了我们无数个炎炎夏日的冰淇淋车,不论是组屋区还是乌节路CBD都有。但这个牌照无法被继承,政府现在也不再发新的了。
也就是说,久而久之,随着现在的人逐渐不干这一行,这个新加坡街头特色一景,也迟早会消散在风中。
还有一些在本地年轻人没有兴趣做的,家族传承了几十上百年的行当,现在也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地。 然而从曾经的“过新年、做新衣”到现在的“过新年、买新衣”,一字之差的背后却是一个传统行业的落寞——裁缝。
图源:早报
洋服店、修表行、修车行......似乎这些名词,在新加坡逐渐成为了一个个不具备现实意义的、书本上冷冰冰的词语。
曾经在新加坡遍地开花的洋服店,图源: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
但不可否认的是,时代在发展,新加坡在进步,过度沉湎于过去,并没有什么意义。
没有了马场,新加坡会建更多房子,让更多人能够“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正在创造,属于这一代人的历史记忆。星耀樟宜、滨海湾花园、乃至未来雄心勃勃的“长岛”计划,都让新加坡能够继续走在时代的前沿,不至于被过去的牵绊拖住后腿。
椰友们,你们还喜欢这样的新加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