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只有22%的新加坡人每天在家做饭。为什么大多数新加坡人不在家里做饭呢?他们又是如何解决一日三餐的呢?
1、新加坡土地少,没有农业,基本所有的食品都要靠进口,自己做饭成本很高。到小贩中心用餐基本4-6新就可以填饱肚子了。当然,不同地方的小贩中心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食品在有冷气的小贩中心就会相对比较贵,越大景区的小贩中心就越贵(嗯,这点和国内是一样的)。

图片来源:网络
2、新加坡地方很小,大多数人都居住在组屋,组屋社区都有自己的小贩中心,这就类似国内的大排档,小吃街,所以有足够条件安排大众就餐,这本就是一种很便民的措施。
3、在新加坡,除了主体的华人外,还有大量的欧洲人、泰国人、印度人等,加上这里的经济繁荣,在小贩中心几乎可以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4、小贩中心是由新加坡政府统一组织的,因此国民不会担心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新加坡的餐厅,小贩中心经常会被突击检查,任何不满足标准的餐厅都会受到严惩重罚。

图片来源:网络
5、上世纪后期,新加坡提出了“无烟城市”的概念,除了传统的污染,油烟都被禁了。所以在新加坡安装抽油烟机是需要去申请相关执照的,非常麻烦,成本也很高。另外,在新加坡租房子,合同里都会注明不可煮或可大煮、小煮等情况。
6、在新加坡人们生活节奏很快,大多都工作很忙碌,很多新加坡人认为与其花时间准备一日三餐,不如将这些时间用来加班挣钱更划算。

图片来源:网络
7、新加坡此前作为港口城市吸引了大批男性劳工,这些劳工居住在狭小的房屋内,根本没有地方做饭。
所以小贩中心是新加坡人解决一日三餐的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