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跃男制图)
作者 戴筠懿
无论你是要买菜、买衣服、买日常用品,吃饭还是看电影,在新加坡,你只要到购物商场,就能够“一键搞定”。
正因为购物商场给国人带来方便,它们已经成为了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成为了新加坡标志性的地方,就连外国人都把新加坡的购物商场列为新加坡必去的景点呢!
不说你不知道,新加坡大大小小的购物商场(包括无冷气的)加起来竟有160多间!虽然更大更时髦的购物商场不断涌现,但其中有不少小型或老旧的商场的淘汰,还是勾起了国人的不舍情怀,红蚂蚁也不例外。
所以,红蚂蚁打算带蚁粉们踏上一次怀旧之旅,看看那些购物商场界中的元老们现在都变成什么样。
柏龄大厦 Peninsula Shopping Centre(1981年)
1970年代的柏龄大厦原址是Bata鞋店,1980年代才改建成高耸的建筑物。

1993年的柏龄大厦(新加坡国家档案局)

现在的柏龄大厦(互联网)
柏龄大厦专有的特色店铺
柏龄大厦又有“小缅甸”之称,因为那里是本地缅甸人聚集的地方,不仅可以吃到缅甸的传统美食与零食小吃,还能买到缅甸的传统服装。

(互联网)

(互联网)

缅甸道地美食餐厅(互联网)

蚁粉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是槟榔。(互联网)
想要体验缅甸文化,到柏龄大厦走一走准没错!
柏龄大厦除了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外,还藏着一间新加坡稀有的黑胶唱片行(Mosta Records LP)。

到那里挖一挖、找一找,说不定会寻到宝!(The SmartLocal)

(互联网)
热爱收集黑胶唱片的人士对这里绝不会陌生,毕竟在新加坡,黑胶唱片行并不多。
柏龄大厦有过一段惊悚过往?
红蚂蚁在搜集资料时,咬到一则不得了的新闻。
原来,柏龄大厦曾在1991年发生过一起轰动全城的抢劫案:1991年7月11日上午10点多,一名枪匪在莱佛士城购物中心的SOGO百货抢走13个价值一万新元的金手镯后,逃进柏龄大厦,与警方对峙四小时后,成功逃脱。
可怕的是,抢匪在马路上还与警方发生枪战,连开5枪,警方则回了3枪,所幸无人受伤。
许多路人当时都以为在拍摄电视剧。抢匪逃进柏龄大厦后,警方立即派出200名警察和警犬展开长达四小时的搜索,但对方成功逃脱。警方后来在柏龄大厦四楼的厕所找到作案的枪支与外套。
红蚂蚁这就纳闷了,200名警察都抓不到的犯人,到底是何方神圣?难道他会瞬间移动?

百胜楼 Bras Basah Complex(1980年)
百胜楼是新加坡唯一的书城,也曾是新加坡的文化中心、艺术之都。

百胜楼最靠近的地铁站是东西线的武吉士站和南北线的政府大厦站(联合早报)
自1980年代起,艺术与书籍就是百胜楼的核心。新加坡各大书局都在里头营业(如:大众书局、友联书局、青年书局、胜友书局等)。别看百胜楼现在已经老旧,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年代,它可是广受年轻人欢迎哦!莘莘学子们尤其喜欢成群结队去逛书城。

(百胜楼官网)

位在百盛楼里的大众书局(联合早报)
书店不再流行
但是好景不常,科技的进步和日渐普及的速食文化,使到越来越少人愿意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相比之下,网络购物带来的便利和优惠更合众人胃口。疫情来袭后,别说是逛书局,现在的人连购物都懒得出门。
当大家开始习惯阅读电子书(甚至不读书)后,百胜楼里头的书店难免受到打击,相继结业。
《新明日报》去年报道,百胜楼的官方网站写着,大楼内共有134间店铺,其中有24间被列为“书籍和文具”,但实际上,只卖书的纯书店大约只有8间,现在就更少了。
其他商店则主要经营电子计算机及配件、体育用品、玩具、印刷品、文教办公用品、音像制品、工艺美术品、照相器材及配件等,种类相当多元化。

百胜楼的建筑虽老旧,但却成为了时下年轻人爱来摄影的地方(The SmartLocal)
女皇道购物中心 Queensway Shopping Centre(1976年)
新加坡本地零售业竞争大,不少老旧购物中心都相继集体出售。女皇道购物中心去年也一度传出将以5亿新元集体出售。后来出售计划告吹,商户又高高兴兴的继续在这个地标性商场继续营业。

女皇道购物中心(互联网)

女皇道购物中心(联合早报)
女皇道购物中心是许多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青春回忆,以售卖跑步鞋、球拍等运动用品闻名。

(互联网)
新加坡黄金坊 Golden Mile Complex(1973年)

黄金坊的阶梯式梯形设计特别,从远处看就马上能够找到。(互联网)
位于尼浩大道和美芝路之间的黄金地带的新加坡黄金坊有新加坡“小泰国”之称,是新加坡泰国人口的主要聚居地。那里除了拥有众多泰国俱乐部、商店和餐馆之外,也有70个住宅单位。

商店的招牌都是泰文的哟!(互联网)

原本的泰式夜店现在都不能去嗨了。(互联网)

黄金坊里的其中一家泰式餐厅。(互联网)

来到“小泰国”,怎么能忘了吃美食呢?(亚洲新闻台)
黄金坊也难逃集体出售的命运 和女皇道购物中心一样,建筑相当老旧的黄金坊也有可能集体出售,令不少国人感到惋惜。 从2008年开始,这座大厦就频频传出即将集体出售,却屡屡失败。
这是因为这个标志性的建筑是新加坡第一座楼高16层的综合大厦(涵盖住宅、零售店面和办公室),所以推出市场集体求售后,必须得到700多个单位业主的同意。业主们的要价必然也会出现差异,因此要达成共识非常困难。
当局虽然将黄金坊列为受保留建筑,但不少人认为,如果重新发展,黄金坊将失去它具有丰富泰国元素的特性。
啊……纠结啊……红蚂蚁还是赶快趁黄金坊还“建在”时,到那里的泰国餐厅去吃美食好好感受那里的泰国文化气息吧。

珍珠坊 People’s Park Complex (1970年)

珍珠坊外观(知乎)
位于牛车水的珍珠坊曾是新加坡余东旋街和新桥路一带中最大的购物中心。它有31层楼,其中6层是购物商场,里面有300间商店,其他25楼则是住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