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车道之间夹着破房,就像人的眼睛,由此被戏称为“海珠之眼”。(互联网)
2020年8月3日,广州市海珠环岛路海珠涌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但最受关注的却两车道之间夹着的那间破旧房子。整体画面就像人的眼睛,由此被戏称为“海珠之眼”。
据网络视频的采访,由于钉子户与开发商未达成协议,屋主坚决不肯搬迁。开发商最终选择放弃钉子户,将车道围着屋子建。结果引起网络舆论,现实中也吸引不少路人前来围观,房子逐渐成为‘网红打卡点’。屋主也从当初坚持不迁走的硬气,来到今天却变成在现实中每天惹来路人围观打扰生活。
有网友认为,钉子户贪得无厌,得到这样的下场是屋主“活该”。

网友认为钉子户狮子大开口,对开发商要求过分。(网络截屏)
然而,也有网友站出来替屋主讲话,认为众人不该多管闲事打扰屋主一家人的生活。

网友认为人们应该注重钉子户的抉择,不该打扰屋主一家人。(网络截屏)
但也有知情邻居称,屋主的情况并非像网传的“漫天要价”。据报道,屋主在搬迁分房时,因为开发商分给他们的新房是在太平间隔壁而没有搬迁。
史上最强钉子户 用3.5平方尺战胜政府

商店门口的地上有个三角型的马赛克瓷砖,显示这块只有3.5平方尺的土地属于私有产业。(谷歌地图截屏)
1910年,美国纽约政府为了扩张纽约的土地范围,以“政府有权利征用私人财产为公用”的法令,拆毁了300多栋纽约西村的建筑,除了格林威治街的一栋5层楼公寓。由于该公寓的主人赫斯(David Hess)是一名律师,因不满政府“强制征用”,而将政府告上法庭,但以失败告终。
虽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让政府“购买”自己的土地,但赫斯故意在拆迁协议上漏掉了房屋墙角处3.5平方尺的面积。也因面积实在太小,代表政府的工作人员没看清,便签了买卖合约。等到正式施工,赫斯便公开指出这个漏洞。在白纸黑字面前,政府也束手无策,只好宣布这3.5平方尺的土地归赫斯家族所有。

“此为赫斯之地产,绝不作为公用。”(互联网取)
随后,赫斯在这3.5平方尺的土地上铺上马赛克瓷砖,以此纪念自己和美国政府斗争取得的胜利。时至今日,这个被称为“赫斯三角”的私有土地,仍存在于美国纽约第七大道55号街口处。
文:王靖萦、郑逸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