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长居民指出,宏茂桥社区内的一些无障碍坡道没有遮盖,坡度也太陡。(联合早报)
作者 祥子
翻新、翻新、翻新……
这是新加坡媒体上最常出现的一个字眼,这个字眼衍生出各类翻新计划。
不只翻新计划内容不断翻新,名堂也不断翻新。
屋内设施翻新
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今年3月间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国家发展部开支预算时宣布,建屋发展局将于4月1日推展“乐龄易计划2.0”(Enhancement for Active Seniors 2.0,简称EASE 2.0),增添三大类八大项新的亲乐龄设施。
这项计划在于为年长者的屋内增添更多便利设施,比如壁挂式折叠淋浴椅、翘板开关,以及梯级扶手等。
第一类新设施让行动相对不方便的年长者更安心地活动,避免摔倒; 第二类主要方便坐轮椅和使用座椅式便桶的长者; 第三类则是加强长者在屋内的安全及让生活更便利。

乐龄易计划2.0。(联合早报制图)
这些都是从行动不便的年长者角度来设计,让年长者、行动不便者不会由于觉得出门不方便而困守家中。但他们即使不敢出门,也并不表示他们有更好的安全感。老人家在家跌倒或是因记忆力差忘了关电关水喉而酿成的家庭事故,时有所闻。
所以,家对独居老人而言并不是最安全的。
鼓励他们每天都花点时间到组屋楼下活动活动,认识更多邻里,与邻居有更多的互动,融入社区生活才是更人性化的做法。
要鼓励老人家走出家门,环境设备就必须有相应的鼓励作用。
四周环境翻新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前天(8月25日)就宣布了建屋发展局推出新的“乐龄翻新计划“(Silver Upgrading Programme)。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联合早报)
新计划会在本地年长居民较多的组屋区展开,并配合“乐龄SG计划“打造更亲乐龄的邻里,有助年长者原地养老。 加上“乐龄易计划2.0”,单是翻新名堂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这些翻新计划名称要让人记住都不容易,更何况是乐龄人士?但这些问题都不大,最重要的是政府提出了名字很有创意的翻新计划之后,就要有实际的行动。
约2万4000名在宏茂桥、红山、女皇镇和大巴窑26个组屋邻里生活的年长者,将是首批在环境设施改善计划下的受惠者。届时会添加更多座椅、无障碍坡道、康疗花园、多代游乐场等等,增加不同年龄层居民的互动机会。
从屋里到屋外,设想周到,全面打造一个人人“出入平安“的生活环境,为老龄化社会作好准备。

宏茂桥、红山、女皇镇和大巴窑的邻里将展开翻新,增设更多方便年长者的公共设施,预计将惠及2万4000人。图为崇文区Chong Boon Heights康疗花园的构想图。(建屋发展局)
巴士转换站翻新
另一方面,陆路交通管理局日前也宣布,政府拨出约1亿零500万新元改善七个较老旧的巴士转换站,增添更便于年长者、特需者和家庭使用的候车空间,提升乘车体验。工程从今年8月起陆续展开,最迟2027年完工。
这七个巴士转换站位于宏茂桥、勿洛、文礼、金文泰、盛港、实龙岗及大巴窑。这些转换站是在2002年至2014年之间建成,说老不老,说年轻也不年轻。
工程将着重改善无障碍通行,增添类似新巴士转换站所有的设施。

新加坡首个设有冷气的大巴窑巴士转换站,是其中一个将展开改善工程的转换站,包括增设优先候车区、增加座位和婴儿室。根据陆交局在周边张挂的布条,工程会在今年第三季动工,预计2026年第四季完工。(联合早报)
例如,在候车处旁设“优先候车区”,让年长者和行动不便者等巴士或上下车更便利;增加座位;为地面铺设协助视障者辨认方向的凸纹及在扶手上加盲文点字(Braille);建设方便轮椅进出的厕所、育婴室、有儿童设施的家庭厕所等。
其他工程包括更换和翻新冷气系统和照明,以及翻新员工休息室和客服中心等等。
冷气化巴士转换站的出现曽被视为划时代的壮举,新加坡人已适应冷气化的环境,巴士转换站进一步改善之后,设施变得更加贴心和安全,对鼓励人们多使用公共交通,放弃汽车可起实际作用。
不断翻新,不断改善,有些人视之为政府有钱,理所当然。也有些人 “身在福中不知福“,动不动说要移居。
生活环境水平的提升靠政府,国民素质的提升恐怕就要靠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