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兑令吉、人民币和日元的汇率上周都达到历史新高或逼近重要峰值。
分析师认为,新元兑这些亚币汇率强劲,有助吸引国人到当地旅游,也降低相关进口成本,但这三个汇率预计未来一年将回吐逾八成涨幅,尤其是今年已涨超过8%的新元兑日元汇率,下来一年内预料会跌7%左右。
继去年新元兑亚币大幅上涨之后,今年截至6月16日,新元兑令吉、人民币和日元汇率分别进一步暴涨了3.7%、4.9%和8.4%,达到1新元兑3.45令吉(当天最高3.4616是历史新高)、5.33人民币,以及106.06日元。

新元兑印尼盾汇率去年突破维持了两年多的波动范围后,今年来退低了3.8%,但继续在较高的范围波动,星期五达到1新元兑1万1177印尼盾以上。
正值学校假期和旅游旺季,许多国人打算举家出游,而新元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国人在海外的购买力。
汇率
除了汇率,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应考虑文化体验和安全。旅游业者也说,新元汇率走高,不代表在海外消费就一定便宜,还要衡量各地的物价和机票价格。
尽管美元近期走强导致欧元和多数亚币退低,新元仍保持坚韧。这让国人前往日本、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和欧洲等地时,拥有更大的购买力。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仍维持新元名义有效汇率(S$NEER)的现行升值水平,以及宏观经济基本面强劲让新元被视为区域避风货币,是新元保持坚挺的重要因素。
基于中国重新开放将推动亚币走高,新元兑美元下来会有上涨空间,但升值速度可能比预期来得缓慢。

截至6月1日下午,新元兑日元、欧元、人民币、令吉和泰铢过去一个月都走强。当中,新元兑日元升值最显著,达2.11%。
相比之下,新元兑美元、英镑、港币、新台币和韩元皆走低,跌幅最显著的是港元,汇率下跌2.14%。
即将出游的国人之中,不少会选择在本地提前兑换外币,但市场人士指出,前往海外其实无需携带太多现金,国人可善用其他支付工具。
在本地兑换外币不仅更安全,本地钱币兑换商也会提供更好的汇率,“这可能是因为海外钱币兑换商无法获得足够的新元,因此收费更昂贵。”
随着无现金支付在许多国家越来越普及,建议大家无须携带太多现金出门。除了在第三世界国家,因为担心信用卡盗刷问题需依赖现金支付之外,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旅游都可直接使用信用卡或多元货币卡来付款。

一般来说,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人比较关心新加坡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这两种货币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汇率波动的核心因素之一。当对人民币的需求超过供应时,人民币的价值相对新加坡元会上升,导致汇率升值。相反,如果供应超过需求,人民币的价值相对新加坡元会下降,导致汇率贬值。供求关系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国际贸易状况、投资流动、资本市场表现等。例如,如果中国出口增加,需求人民币的外国买家增加,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
经济基本面是影响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和贸易状况等都会影响其货币价值。如果新加坡经济增长强劲,通货膨胀率稳定,利率较高,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持有新加坡元,这会导致人民币贬值。相反,如果中国经济表现出色,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流入,人民币可能会升值。
利率差异也是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之一。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差异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和资本流动。如果新加坡的利率较中国高,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持有新加坡元,这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利率差异还可能影响外汇市场的杠杆交易和套利活动,从而影响汇率。

政府和央行的干预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干预外汇市场或改变利率等手段来影响汇率。例如,央行可以通过市场干预购买或出售外汇来影响汇率走势。政府还可以通过改变经济政策、贸易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来调整经济基本面,从而影响汇率。
地缘政治事件、国际贸易争端、全球经济形势以及市场情绪变化等因素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引发投资者的避险
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汇率也有影响。如果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且平衡,双方货币的需求和供应相对稳定,可能对汇率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如果出现贸易不平衡或贸易摩擦,可能会导致汇率波动,特别是在两国间实施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措施时。
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措施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例如,中国央行的干预和货币政策调整,以及新加坡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外汇管制措施,都可能对汇率产生影响。投资者需要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以理解其对汇率的影响。

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心理对汇率波动也具有重要影响。不确定性、风险偏好和情绪变化可能导致投资者对某种货币的买卖行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汇率。例如,全球经济不稳定、金融市场波动或政治事件可能引发避险行为,导致人民币升值或贬值。
总而言之,新加坡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除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基本面、利率差异、政府干预、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环境外,贸易关系、政策和法规以及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心理也是重要因素。对于个人和企业进行兑换操作,建议密切关注各种因素的变化,并借助专业机构的建议和市场分析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