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则非常重视体育活动。在私立学校,从上午12点到下午5点,都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各种体育课程,包括板球、足球、棒球、网球、骑马等等。而普通的公立学校,每周通常有一个上午的游泳课,属于国民体育必修课,在下午3点之后都会安排各种各样的体育课程,包括足球、篮球等。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就已经在学校正儿八经地踢足球比赛了,也难怪人家英超足球那么厉害。
不仅小学,连英国的中学和大学都很注重体育。一方面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战时也能保家卫国,更重要的在体育活动中能够磨练意志,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并结交良友。我的大儿子在短短两个月就捧回三座奖杯,其中一座是团队优胜奖,其他两座分别是足球和篮球的突出进步奖。儿子回家说:“教师表扬我打球非常努力!”当然,孩子会更热爱运动,也看得出孩子从中得到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又是体育的另一个好处了。
其次,是教育中对自信心的培养。
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新的环境。问8岁的老大,和新加坡相比,这里的学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孩子很直观也很感性地回答说:“Voice!”老大指的是教师的语气。他说,英国的教师非常友好而且很幽默,而新加坡的教师经常在课堂上骂学生。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我们听了很无语。新加坡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教师,经常在班上训斥学生,孩子们每天回到家里都很不开心。
坦白地说,英国的教师确实非常尊重学生,“please”(请)、“thank you”(谢谢)这样的字眼加上热情的笑容,你可以在每位教师脸上找到。孩子的任何一个即使幼稚至极的问题,都会得到耐心而认真的回答。尤其英国教师夸奖起人来毫不吝啬,你永远不会听到“not bad”(不错)、“very good”(很好)这样的字眼,而是时常会听到“brilliant”(聪明极了)、“excellent”(棒极了)这样的评语。
第一天上课放学回家,孩子脸上很是激动和兴奋,说他在课堂上给专题历史作业画了三维金字塔作封面,教师表扬他说“brilliant”。而才一个多月,两个孩子就双双从学校拿回新生卓越表现奖。像这样的表扬,我的孩子从来没有在一贯含蓄的新加坡教师那儿得到过。无可否认,生活在如此信任、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气氛中,孩子当然能够享受学习时光,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和培养。最好的证明就是,我原本内向、缄默的大儿子,现在已经变得开朗、乐观,充满自信。
再来,就是对阅读的重视。
我家老二今年5岁,在学前班(Year Reception),相当于在新加坡的K1。每天早晨,孩子到学校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还书和借书。各种各样的书摊在桌子上,孩子们可以自己挑选最喜欢的书本带回家。助教会先一对一辅导孩子读书,然后让孩子回家读给家长听。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记录上的评语来互相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
和新加坡的时候很不同的是,每天学校都会让孩子带两本书回家,除了孩子读给家长听的简单读物,另一本是家长需要读给孩子听的,比如飞机的结构、蜜蜂的巢等等,大都是科学类的,孩子很有兴趣。周末还有另一本额外读物。这样一周下来,孩子读了11本书,阅读能力显著提高。才来了两个月,我的小儿子已经阅读了上百本简单读物了,而且自己会用拼读的方法写句子和故事。
大儿子也是每天从学校挑选两本书回来阅读。学校对他们的要求是大声朗读,父母需要在阅读记录本上记录和评价孩子的朗读情况。大量的阅读,极大地扩展了孩子的知识面,尤其重要的是扩展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傍晚时光,在夏天美丽的花园里,或在冬天温暖的火炉边,一家人各自捧一本好书阅读或朗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这种阅读的兴趣,无疑会让孩子获益终身。
最后,英国式的教学方法十分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和知识的培养。
新加坡开设的课程,让人感觉功课繁多。老大8岁,在新加坡的时候上小学二年级。当时孩子每天带回家的功课是数学题,英文语法练习和华文抄写,甚至涂颜色!连孩子都一边涂颜色一边抱怨为什么教师要布置这种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却毫无意义的作业。
英国小学开设的课程相对简单:文学、数学和历史。我问孩子,历史是不是学维多利亚女王?孩子回答说:“我们三年级现在学的是埃及历史,英国历史到六年级才学。”埃及历史!连我都不是很了解!孩子已经对埃及的神、符号、历史、建筑能够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仅仅是小学生的历史课,就让人由衷佩服英国人的眼光和气魄。虽然大英帝国殖民称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坐视全球的眼光和胸襟依然大气。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轻松地跨过国家之别,用来培养有历史感和纵深感的下一代。
而且英国的学校每个月只有一次家庭作业,学生有两个礼拜的时间去完成。第一次孩子的作业题目是“谈谈古代埃及的神奥西里斯(Osiris)和伊西斯(Isis)”,第二次作业是“如何保护我们地球的环境”——这些题目让我看了都瞠目结舌,可是8岁的孩子却非常胸有成竹,根据大量的阅读和课堂讨论,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就写出了满满一页纸的作业,信心满满地呈交上去。
新加坡的小学教育吸引了很多人,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双语教学;而迄今并没有逃脱应试教学、功利教学的模式。在类似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背景下,家长、学校、孩子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各种各样的补习学校更是应时而生如火如荼。但是,在应付考试之外,我们的孩子日后能够走多远?
而在英国,我不知道我的孩子们长大以后会成为怎么样的人,但至少有一点非常明确,长大以后他们将是热爱阅读、热爱挑战、独立思考、开心而自信的人。
3
课业松 or 太紧张?
还有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是:新加坡的学校时间表,到底是太松还是太紧?
我们先来看一下新加坡大部分中小学“奇葩”的时间表:

所谓“连续上课”,就是真的没有课间休息时间,一连上两三个小时各种课,学生原地不动,任课老师各班跑。
据说,这是为了防止孩子好动,怕他们课间在学校出问题,于是索性圈起来,一次性把课上完。
中午也是不休息的,孩子们简单吃完饭,继续上课……
这样的时间表真是挑战人的身体极限!难怪新加坡的年轻人可以在投行拚命加班,位子上一坐十几个钟头……
下午两三点放学后,无论政府学校还是国际学校,作业通常可以在1-2小时内完成。Jenny说,孩子们晚上可以看看 YouTube 放松,还有的家庭会让孩子去室外游泳(新加坡很多公寓都有免费的游泳池、健身房)。
但放学太早,有些中国孩子很不适应,回到家也没人管,基本在打游戏中度过。所以,孩子自身的自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连续上课,新加坡的孩子们是不是“书呆子”?
这个问题,家长们并不同意。新加坡的学校非常注重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领导力。学生们常常用英文做公众演讲和PPT,讨论养老 、平等、种族等话题。领导力强的孩子,可以在考试时获得降分录取。
Jenny说,她身边一些原本在中国成绩优秀的孩子,到了新加坡,因为英语演讲能力欠缺, 领导力发挥不出来,变成了学校里的普通孩子,心理上不能接受。
而我曾经所在的投行,新加坡员工在项目组织、领导和构建框架方面,也往往表现得很出色。
另外,新加坡的学校还注重东西结合培养价值观。学校开设一门叫做Character & Citizenship Education (CCE)公民品德的课程, 既传播东方传统价值观,也培养全球公民 ,孩子要学习孝敬长辈、邻里和谐、尊重不同种族(新加坡是多种族社会)、讨论全球话题、做义工服务社会等。

这张图描述了新加坡教育部对于未来公民培养的侧重点,其中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负责任的决策、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管理等。
客观来说,新加坡的教育既注重打基础,也没有忽视孩子的能力发展。比较欠缺的恐怕是文化和创意层面,以及孩子的中英文可能都有“坡式口音”。
但相比英美,新加坡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1) 治安好。新加坡多次被国际上的各种榜单评为“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它的安全管理极其强大,无论在国家还是企业和社区层面。我曾经在坡从事安全风险评估,新加坡客户对于安全防控的资金投入,在亚洲区数一数二。(新加坡航空是全球十大安全航空之一)
新加坡的反恐可以说世界前列,这些年从未遭遇恐怖袭击。
2)吃得好!各种亚洲美食随处可见。连锁美食集团Food Republic几乎覆蓋了每个商务区和住宅区。新加坡许多本地人很少开火烧饭,都喜欢在这种政府严格管理的连锁食阁里面吃饭。西北菜、闽南菜、粤菜、马来菜、印度菜、各种热带果汁……花费4-8新币(20-40人民币),就可以吃一顿。

大食阁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亚洲胃,希望安全、吃好、一年都能舒舒服服游泳;对于艺术和人文要求没那么高,新加坡还蛮适合你。
另外新加坡很小,是一个城市size的花园国家。国家的宣传词说:“我们不是城里有几个花园哦,而是整个城市就在花园里面”。不夸张的说,因为地处热带,又特别注重城市和建筑设计(很多楼都有屋顶花园),新加坡确实很漂亮。
但正是因为弄得太精致了,缺乏多元(甚至萧瑟)的美感,待时间长了,难免会觉得好无聊啊。好在新加坡离东南亚一系列国家都很近,飞过去机票也便宜,所以很多人找个周末就飞到了泰国、巴厘岛,或者开车去了马来西亚。
总结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就像没有最完美的城市。关键在于你的人生某一个阶段,最看重什么,最希望获得什么。
有些人把新加坡作为去英美的跳板,到更大更刺激的地方去冒险;还有人一辈子待在那里,在家门口上班,大食阁吃饭,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多生孩子能减税)。
每个地方,总有人爱她,有人骂她;但愿你的孩子无论去到哪里,可以取其所长,收其精华,成就一段丰富立体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