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悬而未决,甚至出现“真空”状态,新加坡第四代总理人选终于落实了。

他就是财政部长黄循财,同时也是新加坡政府跨部门抗疫领导小组三个联席组长之一。

(黄循财。图源:MCI)
不是他 不是他 不是他!
是他 是他 是他!
这一年来,执政党第四代总理人选一直未定,人们大多认为在陈振声、王乙康、黄循财三人当中,花落谁家?也有认为可能是李智陞的。究竟是这个他?那个他?还是那个那个他?

虚竹将图画取了过来。童姥伸手拿过,就著日光一看,不禁“咦”的一声,脸上现出又惊又喜的神色,再一审视,突然间哈哈大笑,叫道:“不是她,不是她,不是她!哈哈,哈哈,哈哈!”大笑声中,两行眼泪从颊上滚滚而落,头颈一软,脑袋垂下,就此无声无息。……
李秋水一面将那画展开,只看得片刻,脸上神色便即大变,双手不住发抖,连得那画也簌簌颤动,李秋水低声道:“是她,是她,是她!哈哈,哈哈,哈哈!”笑声中充满了愁苦伤痛。虚竹不自禁的为她难过,问道:“师叔,怎么了?”心下寻思:“一个说‘不是她’,一个说‘是她’,却不知到底是谁?”
《天龙八部》第三十七回
“同一笑 到头万事俱空”
看到新闻的朋友们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闲话不说,进入正题。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分几个部分:
一、黄循财有别于“三个半前任”和同侪的两个特点
二、时势造英雄,后来者居上
三、第四代推举黄循财的方式,为何如此特殊?
四、内阁和PAP中央委员会下一次调整有何看点
五、治国经验丰富,选战经验如何?
有别于前任和同侪的两个特点
黄循财的身份有两个特点是与前任和同侪“领跑者”不太一样的。
第一,黄循财是第二代移民,父亲从海南移居马来西亚怡保,之后再移民到新加坡。在四十多岁的新加坡人群体当中,第二代移民相当少见,在内阁中更是罕见。

(黄循财与父母合影。图源:黄循财脸书)
第二,黄循财不是总统奖学金得主,所念的小学和中学都不是名校。
李光耀是女皇奖学金,李显龙领总统奖学金,分别是殖民地时代、共和国时代新加坡威望最高的奖学金。贸工部长陈振声也是总统奖学金得主。
李光耀、吴作栋、王瑞杰、陈振声是莱佛士书院校友,李显龙是公教校友,王乙康是海星校友,都出身名校。

黄循财小学念的是海格男校,中学是丹戎加东工艺学校,后改名为丹戎加东中学。虽然现在这所中学是较为不错的学校,但并不属于名列前茅的名校。

丹戎加东中学培养出了未来的总理人选,总算是给王瑞杰提出的“每个学校都是好学校”最好的背书了。
曾有不少人问过黄循财为何不上名校,他说,母亲在海格男校教书,给他报了海格;上中学时,由于发小们都在附近的学校,他自然而然也跟他们一起,并且觉得很快乐。
黄循财后来上了维多利亚初级学院,考试成绩优异,获政府奖学金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念经济学本科、到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念经济学硕士,再后来到哈佛肯尼迪学院念公共管理硕士。这些当然就都是名校了。
黄循财当然是精英。但是,与他的几个前任和同侪相比,他可以说是精英中的草根,草根中的精英。
还有一点是黄循财与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王瑞杰,以及陈振声、王乙康不太一样的,就是他是唯一使用基督教名"Lawrence Wong",而非方言名"Wong Shyun Tsai"的。李光耀早年也使用洋名,叫Harry Lee,后来只用方言名 Lee Kuan Yew,彻底放弃洋名。
时势造英雄
后来者居上
新加坡第四代总理人选,在王瑞杰宣布不愿担任下一任总理之后,公认有三个“领跑人”——陈振声、王乙康、黄循财。
黄循财、陈川仁、陈振声2011年进入国会,2015年,王乙康进入国会。
论党务,黄循财进入人民行动党(PAP)最高层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比陈川仁、陈振声晚。2012年,“两陈”当选中央执行委员,黄循财没有当选,而是以增补方式进入中委会。
中委会每两年一次改选。黄循财在2014、2016、2018都未曾在第一轮当选,与“两陈”形成对比。
2020年1月,新冠登陆新加坡。1月23日,当局成立以卫生部长颜金勇、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为联席组长的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同年11月,PAP中委会改选,这次黄循财顺利当选。
可见,相对于同侪陈振声、陈川仁、王乙康,黄循财尽管政府职务不落人后,但是,进入PAP最高层却是较晚。
早在2018年,PAP内部已确定王瑞杰、陈振声作为未来正副总理的理想组合,王瑞杰2021年宣布不愿接任总理,难道不是陈振声顺序上位吗?
当然不是。既然“储君”悬空,自然得重新洗牌,重新推举。
黄循财之所以在本次推选中一举夺魁,主要是因为这两年他在公共领域的两个能见度很高的任命——财政部长、抗疫小组联席组长。
跨部门抗疫小组联席组长
2020年1月,新冠疫情在东北亚出现,新加坡进入戒备状态,开始对武汉入境旅客测体温,筛出疑似病例。
1月23日,时任卫生部长颜金勇找代总理王瑞杰,说应该成立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并建议找时任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与自己搭班子。王瑞杰即刻询问黄循财的意见,黄循财爽快接受了,当天就把跨部门抗疫小组成立起来。很巧的是,当晚,新加坡出现首起确诊病例。
为何找黄循财?这与国家发展部的使命有关。
一般人把新加坡的国家发展部等同于建设部。国家基建工作和城市建设工作确实是国家发展部的任务,但除此之外,它还有个任务,就是建设有凝聚力的社群。
抗疫工作除了卫生与科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与社会的有效沟通,取得互信。由卫生部长与国家发展部长联席领导跨部门抗疫小组,正是出于这个思路。

(左起:贸工部长颜金勇、财政部长黄循财、卫生部长王乙康,三人皆是跨部门抗疫领导小组的联席组长)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后来颜金勇改任贸工部长,黄循财先后改任教育部长、财政部长,但仍继续担任抗疫小组联席组长。王乙康改任卫生部长之后,理所当然加进到小组来,成了目前的三人组合结构。
在三个联席组长当中,王乙康是后来加入的;颜金勇卸任卫生部长之后,在抗疫小组的角色有点像退居二线;因此,三个联席组长当中,黄循财是贯彻始终的,许多政策的解释与沟通主要由他来做,有点居于C位之感。
在一次跨部门抗疫新闻发布会上,一名记者连番提问,摄像机瞄准了卫生部长王乙康,以为会由他来回答这个问题。
可没想到王乙康面带微笑地望向右边。摄像机随着他的目光移动,捕捉到贸工部长颜金勇也望向了右边,目光定格在黄循财身上。黄循财看着他俩,愣了一下,才回答记者的问题。
这一段有趣的互动被眼尖的网友发到网上,配文称黄循财被“瞄”了,内心有“亿点”慌。一时间出了不少恶搞视频和图片。
其中SGAG创作的图片被疯传:

大致翻译是:当大老板问谁能帮自己的忙时,我的老板和经理都看向在右边的我。而我只好硬著头皮不情不愿地答应:“我啦,我能帮忙。”
黄循财本人也被这张照片逗笑了。他在脸书上发文表示,其实谁回答问题也不重要。他和抗疫工作小组一起携手对抗疫情,团队合作才能实现目标。他也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在这段非常时期要团结一致。

从这个细节大概可以看出黄循财在跨部门抗疫小组中流砥柱的的角色。
政治观察员认为,在主持抗疫工作中,黄循财体现了几个重要品质,让他在同侪中脱颖而出,赢得同侪尊敬,推举他为同侪之首。这些品质包括:能耐心地、深入浅出向人民解释做出决策的考虑,有同理心,在纷至沓来的各种杂乱信息中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在压力巨大时保持冷静。

(黄循财在一次国会会议上谈到抗疫前线人员的奉献,激动掉泪。图源:电视截屏)
财政部长
2021年5月,新加坡内阁大改组,黄循财担任财政部长。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政府体制中,财政部是第一要紧部门,连淡马锡集团的汇报对象都是财政部长。前任总理吴作栋担任过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等同副部长),现任总理李显龙曾兼任财政部长。马来西亚也有好几任首相兼任过财政部长。

(与中国财政部长网络会议。黄循财熟悉中国事务,曾担任新加坡—天津经济与贸易委员会联合主席、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联合主席。图源:黄循财脸书)
在新加坡这个以贸易、投资、金融为生的国家,总理必须具备金融和财政能力,担任不了财长的人,恐怕很难胜任总理一职。虽然财长不一定能当总理,但是,总理的热门人选总是有财长履历的,比如陈庆炎、吴作栋、李显龙、王瑞杰。
黄循财接任财长之后,有两项工作相当瞩目。一个是推出提高消费税GST,一个是推出2022年财政预算案。前者他必须说服选民接受这个困难的决定,毕竟没人愿意多交税,后者他必须统筹、协调政府资源的获取与分配,为他赢得不少分数。
推举黄循财的方式
为何如此特殊
第四代部长推举黄循财的方式,与第二代、第三代有何异同?
先说“同”。同的是,PAP秉承了一贯的原则,不由现任总理“钦点”接班人,而是由下一代领导集体来推举自己的领袖。
那么,“异”呢?
挑选第二代总理时,李光耀意属陈庆炎,但要第二代部长自己推举。陈庆炎自己不愿出任,他组织了聚会,把几个核心部长请到家里,一同商议。商议结果是大家推举吴作栋。吴作栋同意。
挑选第三代总理时,形势十分清楚,当时李显龙是主持工作的副总理,相当于常务副总理,而且已经担任了十多年,因此,第三代部长公推李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