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同事从北京来到新加坡工作。
小酌之间,对方突然问了一句:
在你们新加坡家庭中,夫妻双方谁管钱?
“我自己的全部薪水都上交给老婆了,每月就拿点零花钱。因为我老婆说她更‘擅长理财’......我是做金融这行的。”
图源:frontier myanmar
怕新加坡同事不信,北京同事完了轻飘飘来一句:“在中国,三分之一的夫妻都会这样做”。
这下轮到新加坡人一脸震惊。
就连没结婚前约会吃个饭都要AA的新加坡人对此表示:
“开什么国际玩笑?婚后交钱,我怀疑你是在讲什么传说”。
图示为新加坡小伙伴的经历阐述
这位认真的新加坡人为了证明虚实,在论坛上分享了此事,并且灵魂发问:
你们觉得结婚后,丈夫会,或者应该将自己的所有钱财都交给妻子打理吗?
新加坡家庭谁管钱?
关于夫妻双方谁管钱,网友各有说法,但基本可以划出两大阵营——
新加坡方:夫妻双方财务分开独立
以新加坡为首的阵营表示:凭啥?分开财务,绝不容忍。
“之前有人问过已婚夫妇如何管理财务。我最常听到的答案是’分开理财,用共同账户来管理开支‘我们中的一些人实行联合理财(比如我和我的妻子)。但完全移交控制权的情况几乎闻所未闻。(哎呀,我的全职妈妈也没有这种情况)”
“结婚后上缴财政大权这种事,可能在韩国和日本文化中更为常见,但在新加坡比较少见”。
中国、韩国和日本的网友则,深有同感。
大家表示:非常普遍,都已经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东亚老一辈的人都这样做的吧?我爸妈就是如此,虽然我妈自己也会赚钱,但我爸的钱也是交给她。我问过我的中国、韩国朋友,情况都差不多。”
“对我的日本朋友来说这似乎是常态。所有人都把家中的财政大权交给妻子。他们还能拿到一点零花钱。我从事医疗保健行业,身边都是医生、护士、医院管理人员。似乎与年龄无关(80 多岁!)也与城市和农村无关,就是这样。”
就如上述,夫妻当中,女性管钱,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很普遍。
但这种“普遍”来到新加坡,就是一种“cultureshock”,这种文化冲击令从恋爱期就开始AA的新加坡人大受震撼。
不仅男女如此,女女也如此。
有一位女网友分享:
“我是女的,今年30多岁,最近在和一位香港30多岁的女性约会。谈到婚姻和未来规划的时候,她要求:
1、不签婚前协议
2、我必须将所有收入的控制权交给她
我问她为啥我要把钱都交给你,她说这能让她感受到爱、信任和安全。”
图源:reddit @Accurate_Put_4476
女网友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拼命工作赚钱才完成了经济独立,凭什么要为了你的的“安全感”就把钱财都上交?
新加坡女网友后来才知道,让另一半管钱,竟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婚后理财方式......除了新加坡。
在新加坡结成夫妻前,一般会先聊清楚至少这三件事:
财政、婆媳、养小孩。
新加坡夫妻财务独立
丈夫全权将自己的财务交给妻子管理,在新加坡其实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椰子身边有个中国朋友,远嫁来新加坡,也是入乡随俗。
她和她老公的婚姻收入支取使用方案是——
共同开设一个夫妻共同账户,按照各自收入的多少,分配一定的金额每个月打进这个户头。
图源:仅示意
比如老婆月收入4500新币,而老公月收入为8000新币,每个月妻子会往户头打2000新币,而丈夫则往户头打5000新币,合计每月家庭有7000新币的总额可供共同花销的支出。
家中的一切共同开支:如水电煤、日用餐饮、育儿住房……
而彼此之间出去购物之类的钱,则由自己的储蓄自由支配。
新加坡的婆媳矛盾
新加坡有婆媳矛盾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但就椰子见过的多数婆媳都是和乐的。
一般情况下,婆媳矛盾爆发自无法逃离“同一屋檐下”的蜗居。因为没钱买新房、也因为孩子出生后需要老一辈照顾,公婆或者岳父岳母不得不和小夫妻们共同生活,一起承担高额的房租,或者照顾孩子的责任。
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自然各种龃龉不断。
但在新加坡,每个小夫妻都知道就算有矛盾,也是短暂的。
因为新加坡有着相对独立的家庭文化,更重要的是“居者有其屋”的房屋政策。
图源:bloom berg
在新加坡,年满21岁的新加坡小夫妻都可以申请自己的组屋,根据2024年6月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规划,成熟地区比如淡滨尼,四方价格40万起,黄金地段如加冷、女皇镇等项目,还可以享受9%的津贴折扣。
首次购房家庭还可以获得高达80000新币的增强CPF住房补助金,年轻夫妇申请购房时候仅需支付2.5%的初期付款,并在领取钥匙前支付剩余的首付款即可。
这意味着,每一对小夫妻,只要有正常收入,都可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只是在等待拿房的这五年中,不少小夫妻仍然需要和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屋檐之下。
但能预见结束的矛盾,都不是真正的矛盾,而是一种只需要“忍耐”就可以度过的小小波澜,甚至是彼此之间可以珍惜的短暂缘分。
而新加坡的婆婆们,也都有一种独特的边界感。这种边界感不仅仅来自于西化的思想,更是一种不需要操心下一辈的安心和放手。
毕竟,子女住房问题,新加坡的国家组屋计划就可以解决,几乎不存在首付付不出来的情况。孙子孙女出生了可以早早送去托儿所,老一辈想了就去看看,享天伦之乐。
新加坡家庭里谁做家务
很多婚姻中,女性抱怨最多的就是“消失的丈夫”,丧偶式婚姻。
谁做饭?谁洗碗?谁打扫?谁收拾?谁带娃?一般家庭答案只有一个——妻子。
于是男人抱怨老婆管得宽,老婆埋怨丈夫不顾家,双方都对生活非常不满意。
但在新加坡,套用一句很俗很粗暴但很有用的话,那便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两个字就可以直接解决一切争端——女佣。
500新币一个月就可以聘请到缅甸的女佣,600-700新币一个月就可以聘请到菲律宾的女佣:
打扫房间是她们、烧饭洗衣是她们、孩子上下学去补习——也是她们。
就算是不请女佣的家庭,其实父母双方一起做家务带孩子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如果在食阁留意一下会发现,父亲带着年幼孩子来买饭吃饭的比例起码占到30%。
之前有位过来新加坡旅游的妈妈看到小贩中心这么多带着孩子吃饭的爸爸,惊呼“在国内我就没看见这么多带着孩子的男人!”
最有趣的是今年2024年4月一条新闻:
《两父亲食阁争婴儿椅》
虽然不是什么正面的新闻,但至少说明了在新加坡的婚姻家庭中,还有很多婚姻中父亲(或丈夫)这一角色并没有悄然消失。
而关于谁洗碗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新加坡就更容易解决了——不做饭,不开火。直接去楼下食阁或小贩中心吃,妻子不烧丈夫不洗,大家都happy。
对……差点忘了,抢婴儿椅的爸爸们,不太happy。
图源:ACCS
有人说新加坡很像是一个大型的楚门世界,人和人之间保持着分寸和距离、世界一直以同样的节奏运行、四季在这里都失去了变幻。
但这里真的很适合那些渴望独立的人们生活,保留自己的空间、人与人哪怕是最亲密的家人之间,也保持着一定的分寸感,于是你便是更多的是你,真正的那个自己,而不是谁的孩子、另一半、父母……
管钱和财务独立哪个好?
“妻子管账制”在东亚文化中盛行有一定的历史根源,因为老一代理财观念并不发达,“省钱”是唯一积累财富的方式,因此让每天都可以精于算计的妻子打理财务,才是“守财”的最好方式。
“我的继父花钱如流水。他有昂贵的电子产品、音响系统等等。他们结婚后,我妈妈掌控了所有的财务,因此我们才得以买房。他每周可以得到 20新的零花钱,可以随心所欲地花。他的午餐是我妈妈准备的,所以这 20新对他来说只是零花钱。对于高端产品的采购,他会向我妈妈咨询。”
大到一栋房子,小到一瓶酒一根烟,老婆把关,财不流失,“管家大权”一直到现在,都是宫斗宅斗小说中,后宅女性们首要争夺的第一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