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难啊,我只想躺平” ——等家中子女躺平为时已晚,来看看新加坡资深辅导员的贴士

2021年10月12日   •   4959次阅读

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不买房、不工作,认为人只需追求简单的生活,不须为任何人负责任。这个族群只要在虚拟的“躺平吧”网络世界里,就可找到排遣内心苦闷的出口。中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因此对“躺平”青年提出严厉批评,本地资深辅导员袁凤珠受访时提出她的另套看法。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批评躺平青年不但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努力工作的纳税人。(截自iStock图库)

当一颗年轻的心,来到无所追求,不羡慕或妒忌成功者,也不嘲讽或看低弱小者,只要自己一个人活着就好,那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

前几天,教育部长陈振声在国会发表部长声明时强调,我国须打造一个具关爱与温暖文化的民间社会安全网,让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青年,知道他们不必独自面对艰难的时期,更不会因此遭排挤。

他指出,除了面对青春期的问题,年轻人还得学习克服生活在竞争激烈与高效环境中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因网络世界的攀比行为而面对更大的挑战,须承受多一层社会压力。社会须不断地改进,并加强支援网,更好地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在压力下茁壮成长。

本地资深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袁凤珠受访时说,现在的孩子面对学校和社会激烈竞争的环境的多重压力,如果不适时得到父母和身边人的疏导,容易变成“躺平一族”。

她分享一个辅导个案经验,一个青年经常更换工作,一份工作最长只做两三个月,原因是工作经常得看上司的脸色。后来,他向父母要钱做小生意,失败了,挫折感使他不愿意再尝试。他从不想着多赚钱,只要回家躺着就行了。家人说他不求上进,他回说:“看到父母为家庭、为工作劳碌一辈子,那又何必?”认为人应该追求简单的生活,不须为任何人负责任,要学会做自己,自由自在。

他的人生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得过且过,对于未来似乎都不太放在心上,不再追逐梦想,只要在虚拟的“躺平吧”网络世界里,就可找到排遣内心苦闷的出口,也找到了一群能够交流的同行者。

年轻人对未来的期许

袁凤珠说,看到这类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心里着实揪心,但却不感意外。

不婚、不育、不买房、不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她认为首先要做的不是一味批评,而是应当想一想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人或许从小到大就因为读书、工作的压力,导致挫折连连,心灵疲累,好想放弃一切,索性躺平过活。

她指出,生活在各种信息和物质爆炸的年代,年轻人的眼界与学识绝对是超过父母辈的,居高临下的命令或者是巧言令色的职场,显然再也难以使得他们产生兴趣。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对躺平青年提出批评时指出,躺平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也对不起努力工作的纳税人。

袁凤珠说,人生有不同的道路选择,本来结婚、生子、家庭、繁衍,这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使命,没有人能够彻底地抗拒它。躺平族并非不努力、不工作、不竞争,而是反对没有价值的无效内耗,对一套关于成功的说辞反感。但是,这些年轻人又无足够能力去改变身处的环境,或者暂时找不到新的模式,所以选择以躺平的方式让自己在竞争中不被耗尽。可以说,这是一种“弱者的反抗”。

从这个角度看,不应该只讨论年轻人是否不负责任,是否不思进取,而是应该更多关注当下社会一些竞争机制是否合理,给年轻人的空间是否充足。袁凤珠说:“事实上,在躺平族中,我们能看见他们眼睛中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期许与渴望。”

幸福须靠奋斗

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渠道和路径,让相对“普通”的年轻人能够获得更多进步和上升的机会。同时也要给年轻人一些成长空间,包括试错的空间,让他们能够一步步往前走。当然,也要形成更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年轻人具有更多可能性。

另一方面,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必须劝导他们不能还没站起来走几十步就觉著前路艰难而选择躺下,应该有良好的心态,充盈丰富的内心去对待学业、生活与工作,毕竟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人不能因为在一个领域,一个行业或者一件事上受挫,就看破红尘。当前社会中还有很多机遇和潜力,要多思考,毕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学习挫折教育

每个人都不愿失败,也害怕失败。但是,各种大小失败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人们必须学习挫折教育。孩子的挫折感来自:

·曾经很努力,但却不是自己智力范围,成绩差,觉得白费心机。

·自认能力不足,不能达到他人的期许。

·身处在一群优秀、能干的人群中,多次的努力也不如人。

·把儿女硬塞在父母理想的模式中,以满足心愿,并且与他人攀比。

·父母对儿女的能力感到怀疑,在言语上经常泼冷水。

袁凤珠说,面对挫败感,会出现下列表现:

·内向者:自我封闭、不与人来往、自残、喝酒、抽烟、吸毒,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抱怨、心累。

·外向者:不惧怕权柄、打架、参加帮派、破坏公物、讲粗话、上课捣乱、不交功课、逃学、无羞耻感、涉及色情、性行为泛滥、染上各种瘾头、不尊敬人。

允许与不完美带来的不安同在

马丁·塞利格曼在《乐观儿童》中说:“孩子要想成功,必须学会接受失败,感觉痛苦,然后不断努力,直至成功来临,每一过程都不能回避。失败和痛苦是构成成功和喜悦最基本的元素。”

袁凤珠指出,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养成坚强的意志,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接受人生挑战。

她说:“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其实正是培养意志的好机会。孩子的确需要压力才能成长。父母须要引导孩子处理压力的痛苦,允许他们与自己的不完美所带来的不安同在。”

她建议家长不妨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挫折场景,让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使孩子增强对挫折的抵御能力, 增强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事业有成者,都是具有接受失败的良好意志品质。

记者:林弘谕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550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7695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