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祝福来看,虽说大家为了新加坡56岁生日开心。
但是隐隐也还在担心疫情。
前天晚上,李显龙总理特别发表国庆讲话,讲了下持续的疫情中,新加坡的走向。
李显龙总理:新加坡要谨慎开放!
“继续引进外籍员工和新移民”
总理先是回应了一部分人的困惑:
即新加坡去年防疫那么好,为什么今年病例反弹,如今所做好像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倒退。
他是这么回应的:
我们始终以保住生命和保住生计为目标。
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很低,整体上看,我们保住了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跟外籍客工的安全。

此外,现在新加坡每天接种疫苗人数,已经超过2/3。所以可以按计划,谨慎地开放经济,向新常态迈进。
另外,他还着重提了这几个难题。目测也许会是接下来新加坡大力要解决的方面:
1)需要帮助低薪人群。
新冠大流行爆发以来,新加坡就已经出手千亿补贴,从本地家庭到失业人群再到各行各业。
基本都有补贴,差别只在于多少。
对于因为疫情减薪或失业的人,当局还出手帮他们进行职业转型等等。

据部分机构预测,新加坡遭遇2020低谷后
工作机会、需求会再大幅上升
2)解决本地人对外籍员工的焦虑。
这一点是老话题了。
新加坡本地人觉得疫情一来,工作机会更少,竞争力更大,外国人多就会抢饭碗。
对于这一点,总理表示:
“会调整政策,以更好地管理外籍员工的素质和人数,避免他们过度集中在某一些领域。”

来源:海峡时报
意思就是说,接下来新加坡各行各业的准证份额估计还会有一轮新变化!
外国人较多、较集中的行业,可能准证份额会被降低。
而准证申请者的门槛,也有可能会进一步调整,着重“素质跟人数”。
另外,总理还十分肯定地说:
“继续引进外籍员工和新移民,这是必要的。因为排外会有损新加坡的根本利益。”
所以这样看,新加坡未来还是继续鼓励、欢迎新移民跟更多高素质的海外人才。

新加坡准证薪金门槛上调
3)要谨慎处理种族和宗教问题。
种族歧视是自疫情发生以来就很常见的一种问题。
华裔在欧美被歧视,就如印裔、越南人在新加坡被歧视(但待遇没有那么糟)。
对于早前发生的一些种族歧视问题(比如有本地人当街臭骂印度家庭、印裔妇女在街头被袭击等),总理表态:
这些事情虽然出现,但不意味着普遍。

要更加注意的是,种族问题会让新加坡的社会分化,而我们不能那么做。
总理举自己的年少经历为例。
19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时,不同种族的人生活在不同社区,到不同语言学校上课。
当时,刚成立的人民行动党就在新加坡各地举办一系列多元文化综艺节目。
即大家说的“人民综艺节目”,Aneka Ragam Rakyat。


当时跟现在 而总理李显龙,就在他的父母亲陪同下一起到新加坡植物园观看第一场人民综艺节目。
这相当于是新加坡种族和谐的开端。
举例这个事情,李显龙总理是想跟大家说:
这些年来,我们经历风雨、克服万难,才有今天的新加坡。接下来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出现新的危机,再一次考验我们的团结和毅力。我们在应对冠病危机时,展现了坚强刚毅、齐心协力的精神。就如今年的国庆主题曲写道:“我们曾经做到,也必将再次成功!”我有信心新加坡能不断建设更和谐的社会、更繁荣的经济、更成功的国家,让子孙后代安居乐业,让我国长治久安。
“曾经做到,也将再次成功。”
这种信念大家是不是有种莫名熟悉?
当初李光耀总理曾有过这样一幕

这是发生在56年前新加坡脱离联邦的时候。那时全岛200万人孤立无援。
42岁的李光耀来不及悲伤,他擦干了眼泪镇定了下来,就笃定地许下承诺:
“Singapore will Survive” 新加坡会得以生存!
而他的钢铁意志,就是新加坡的开端。

昨天国庆节,不少人也再次感念国父李光耀。
怀念李光耀、网友留言太好哭 新加坡近30年变化明显
国父李光耀,就像一个永不褪色的记忆。
新加坡历经风雨来到第56个年头,怎么能不提起他?

56年前新加坡还是贫穷小渔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 56年后,人均住房面积近30平,居民拥屋率超过90% 56年前,李光耀去函建屋局立下军令状,定下第一个5年规划:盖5万房子。
56年后,高效廉洁的新加坡政府,坐言起行,足足盖了超过100万套组屋。

当年,英国花了30年才在新加坡建了2万公共住房。
刚从他们手中拿回建屋,李光耀和其政府要在短短 9个月内安置1万6千人的住房,谁敢信?

然而,他和建国一代们超越了英国政府,创造了“居者有其屋”的奇迹,成为全球争相效仿的民生奇迹。
56年前,新加坡就业率奇低,经济落后,产业单一。
56年后,新加坡有超过4200家全球企业区域总部,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滨海湾以前跟现在 56年前,贩毒、贩黄、盗窃、抢劫,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黑帮组织充斥城中。
56年后,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存有鞭刑,保留死刑。

这56年间,新加坡经历了太多。
而那些至今都让人称道的光辉岁月,都有李光耀的影子。他几乎将其一生都献给了新加坡。
李显龙总理也在脸书上发文缅怀国父李光耀。

网友们就更不用说了。
留言发自肺腑,感念这个伟人。
“我们很幸运有他,他为我们铺平了道路。”

“他是历史上令人惊叹的一笔,不仅仅是因他对新加坡的领导能力,甚至是整个环太平洋区域也是颇受影响。”

其实,不止是国父李光耀。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
任何一个为新加坡做出付出的人,都值得感念。
因为他们,新加坡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好。
比如巴士变了


国家体育馆,变了


国家剧院,变了


武吉士,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