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祝福來看,雖說大家為了新加坡56歲生日開心。
但是隱隱也還在擔心疫情。
前天晚上,李顯龍總理特別發表國慶講話,講了下持續的疫情中,新加坡的走向。
李顯龍總理:新加坡要謹慎開放!
「繼續引進外籍員工和新移民」
總理先是回應了一部分人的困惑:
即新加坡去年防疫那麼好,為什麼今年病例反彈,如今所做好像不是在進步,而是在倒退。
他是這麼回應的:
我們始終以保住生命和保住生計為目標。
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很低,整體上看,我們保住了生活在這裡的居民跟外籍客工的安全。

此外,現在新加坡每天接種疫苗人數,已經超過2/3。所以可以按計劃,謹慎地開放經濟,向新常態邁進。
另外,他還著重提了這幾個難題。目測也許會是接下來新加坡大力要解決的方面:
1)需要幫助低薪人群。
新冠大流行爆發以來,新加坡就已經出手千億補貼,從本地家庭到失業人群再到各行各業。
基本都有補貼,差別只在於多少。
對於因為疫情減薪或失業的人,當局還出手幫他們進行職業轉型等等。

據部分機構預測,新加坡遭遇2020低谷後
工作機會、需求會再大幅上升
2)解決本地人對外籍員工的焦慮。
這一點是老話題了。
新加坡本地人覺得疫情一來,工作機會更少,競爭力更大,外國人多就會搶飯碗。
對於這一點,總理表示:
「會調整政策,以更好地管理外籍員工的素質和人數,避免他們過度集中在某一些領域。」

來源:海峽時報
意思就是說,接下來新加坡各行各業的准證份額估計還會有一輪新變化!
外國人較多、較集中的行業,可能准證份額會被降低。
而准證申請者的門檻,也有可能會進一步調整,著重「素質跟人數」。
另外,總理還十分肯定地說:
「繼續引進外籍員工和新移民,這是必要的。因為排外會有損新加坡的根本利益。」
所以這樣看,新加坡未來還是繼續鼓勵、歡迎新移民跟更多高素質的海外人才。

新加坡准證薪金門檻上調
3)要謹慎處理種族和宗教問題。
種族歧視是自疫情發生以來就很常見的一種問題。
華裔在歐美被歧視,就如印裔、越南人在新加坡被歧視(但待遇沒有那麼糟)。
對於早前發生的一些種族歧視問題(比如有本地人當街臭罵印度家庭、印裔婦女在街頭被襲擊等),總理表態:
這些事情雖然出現,但不意味著普遍。

要更加注意的是,種族問題會讓新加坡的社會分化,而我們不能那麼做。
總理舉自己的年少經歷為例。
1959年新加坡成為自治邦時,不同種族的人生活在不同社區,到不同語言學校上課。
當時,剛成立的人民行動黨就在新加坡各地舉辦一系列多元文化綜藝節目。
即大家說的「人民綜藝節目」,Aneka Ragam Rakyat。


當時跟現在 而總理李顯龍,就在他的父母親陪同下一起到新加坡植物園觀看第一場人民綜藝節目。
這相當於是新加坡種族和諧的開端。
舉例這個事情,李顯龍總理是想跟大家說:
這些年來,我們經歷風雨、克服萬難,才有今天的新加坡。接下來在前進的道路上,有時會出現新的危機,再一次考驗我們的團結和毅力。我們在應對冠病危機時,展現了堅強剛毅、齊心協力的精神。就如今年的國慶主題曲寫道:「我們曾經做到,也必將再次成功!」我有信心新加坡能不斷建設更和諧的社會、更繁榮的經濟、更成功的國家,讓子孫後代安居樂業,讓我國長治久安。
「曾經做到,也將再次成功。」
這種信念大家是不是有種莫名熟悉?
當初李光耀總理曾有過這樣一幕

這是發生在56年前新加坡脫離聯邦的時候。那時全島200萬人孤立無援。
42歲的李光耀來不及悲傷,他擦乾了眼淚鎮定了下來,就篤定地許下承諾:
「Singapore will Survive」 新加坡會得以生存!
而他的鋼鐵意志,就是新加坡的開端。

昨天國慶節,不少人也再次感念國父李光耀。
懷念李光耀、網友留言太好哭 新加坡近30年變化明顯
國父李光耀,就像一個永不褪色的記憶。
新加坡歷經風雨來到第56個年頭,怎麼能不提起他?

56年前新加坡還是貧窮小漁村,人均住房面積不足6平。 56年後,人均住房面積近30平,居民擁屋率超過90% 56年前,李光耀去函建屋局立下軍令狀,定下第一個5年規劃:蓋5萬房子。
56年後,高效廉潔的新加坡政府,坐言起行,足足蓋了超過100萬套組屋。

當年,英國花了30年才在新加坡建了2萬公共住房。
剛從他們手中拿回建屋,李光耀和其政府要在短短 9個月內安置1萬6千人的住房,誰敢信?

然而,他和建國一代們超越了英國政府,創造了「居者有其屋」的奇蹟,成為全球爭相效仿的民生奇蹟。
56年前,新加坡就業率奇低,經濟落後,產業單一。
56年後,新加坡有超過4200家全球企業區域總部,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濱海灣以前跟現在 56年前,販毒、販黃、盜竊、搶劫,以及與之相聯繫的黑幫組織充斥城中。
56年後,新加坡成為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存有鞭刑,保留死刑。

這56年間,新加坡經歷了太多。
而那些至今都讓人稱道的光輝歲月,都有李光耀的影子。他幾乎將其一生都獻給了新加坡。
李顯龍總理也在臉書上發文緬懷國父李光耀。

網友們就更不用說了。
留言發自肺腑,感念這個偉人。
「我們很幸運有他,他為我們鋪平了道路。」

「他是歷史上令人驚嘆的一筆,不僅僅是因他對新加坡的領導能力,甚至是整個環太平洋區域也是頗受影響。」

其實,不止是國父李光耀。
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
任何一個為新加坡做出付出的人,都值得感念。
因為他們,新加坡肉眼可見地越來越好。
比如巴士變了


國家體育館,變了


國家劇院,變了


武吉士,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