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新加坡家庭规模越变越小,平均月入越来越高

2021年06月20日   •   2万次阅读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本地仍有近八成家庭住在组屋,但比率相较十年前有所滑落。(联合早报)

作者 李国豪

加坡统计局前天(18日)上午公布“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批数据,以下是其中几个本地过去十年来值得关注的变化。

一、本地居民住户收入增加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本地有44.2%的居民住户每月收入不少于9000元,2010年只有29.7%的居民住户达到这个月入标准。

其中,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居民住户,更是从2010年的6.6%,跃升至2020年的13.9%。

居民住户的收入中位数也从2010年的5600元增至2020年的7744元,考虑通货膨胀后实质增长了1.9%。

居民住户每名家庭成员的收入中位数也从1638元涨至2463元,实质增长2.8%。

数据也显示,马来家庭每名家庭成员的月收入中位数增长幅度最大,从2010年的1043元,增至2020年的1594元,实质增幅达3%。

华族和印族家庭每名家庭成员的2020年月收入中位数则分别为2603元及2521元,实质增长达2.9%和2.5%。

(红蚂蚁制图,来源:新加坡统计局)

二、夫妻双薪比率增多

已婚女性的工作比例在2020年达到了60%,十年前这个比率为52.9%。

其中,本地夫妻都有工作的双薪比率从2010年的47.1%,增至2020年的52.5%。

另外,本地夫妻档中只有妻子一人工作的比率,则从2010年的5.8%增至2020年的7.4%;只有丈夫工作的比率则从2010年的32.6%下滑至24.9%。

数据也显示,已婚夫妇拥有同等学历水平的比率也从十年前的44.3%增至46.6%。

(新加坡统计局)

三、本地家庭规模逐渐缩至三人或更少

本地居民住户的家庭规模正朝着每户家庭少于三人的趋势缩减。

其中,只有一名住户的家庭比率在2020年达到16%,2010年相关比率只有12.2%;拥有两名住户的家庭比率也从2010年的18.8%增至2020年的22.6%。

整体而言,每户家庭的平均人数从2010年的3.5人下滑至去年的3.2人。

马来家庭的变化尤其显著,拥有三名或少于三名住户人数的家庭比例,从2010年的35.7%增加至2020年的49.9%。

各族家庭住户人数。(新加坡统计局)

四、更多独居老人

本地人口快速老龄化的现象也在人口普查数据中浮现。

拥有至少一名65岁以上住户的家庭比率,从2010年的24.1%增至2020年的34.5%。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独居老人的人数在这段时间也从2万7900人增加至6万3800人。

独居比例从2010年的8.2%增至10.2%。

统计局首次针对有关居民进行基本日常活动面对困难的相关数据普查也发现,去年本地有9万7600名(或占比2.5%)年龄在5岁及以上的居民无法进行,或有困难进行至少一项基本活动,当中有6万9400人年龄在65岁或以上。

他们最多人面对的问题是无法行走或爬行,其次是无法自我护理,例如洗浴或更衣。

不过,大部分基本活动面对困难的年长居民并非独居。他们当中有93.6%与其他人,如伴侣或孩子同住。

普查数据显示本地独居老人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联合早报)

五、近八成家庭住组屋,但入住公寓住户比率增加

组屋仍是新加坡人的主要栖身之所。 2020年本地居民住户中有78.7%住在组屋,不过这个比率相较2010年的82.4%有所下滑。

反之,住在公寓的住户比率从2010年的11.5%攀升至2020年的16%。

马来家庭住在组屋的比率为所有族群最高,达96.2%,其中住在一二房式组屋的马来住户比率从2010年的8.7%翻了近乎一倍,升至去年的16%。

四房式组屋持续成为最受国人青睐的组屋户型,有近三分之一家庭住在四房式组屋。

(红蚂蚁制图,来源:国家统计局)

六、市中心是工作“重镇”,也是年轻就业居民集中地

市中心依旧是最多人上班的地点。

2020年有28万4000人(占居民就业居民的12.9%)在市中心上班,另外几个拥有超过10万名本地居民工作的地区则包括女皇镇、芽笼和红山。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中心工作的本地居民以年轻人居多。近三分之二在市中心工作的本地员工年龄都在45岁以下,65岁或以上的年长员工少于4%。

新加坡就业居民人数就多的十大“热区”。(红蚂蚁制图,来源:国家统计局)

七、使用公共运输比率增多

本地有越来越多就业居民使用公共运输工具上班。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有57.7%的就业居民使用公共运输工具(包括巴士、地铁或轻轨服务)通勤上班,比2010年的54.6来得更高。

其中,只使用地铁或轻轨服务,以及同时使用地铁或轻轨服务及公共巴士的就业居民比率皆有上升,但单独使用公共巴士服务上班的比率则有所减少。

本地居民使用公共运输工具上班的比率稳步上升。(联合早报)

另一方面,使用汽车通勤的就业居民比率从2010年的24.8%下滑至去年的21.1%。

数据也显示,使用公共巴士服务通勤所需花费的通勤时间,中位数从2010年的30分钟增至2020年的37分钟。

使用地铁或轻轨服务的通勤时间,则从40分钟增加至45分钟。同时使用公共巴士服务以及地铁或轻轨服务的通勤时间,则从2010年的50分钟,增至去年的60分钟。

新加坡总理刚坐稳大位,先来中国待5天,李显龙早已安排好一切
2025年06月25日   •   2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开头的电话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万次阅读
洗手池洗拖把、菜里惊现青虫、托盘酸臭难闻、老鼠横行……你敢在这样的新加坡食阁吃饭吗?
2025年06月25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毫无个性,冷漠!旅游后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看看七年内,新加坡地铁是否通到你家门口?
2025年06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撕掉"最贵"标签!新加坡的平价生存法则
2025年06月28日   •   1万次阅读
他,毕业于清华、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却在新加坡送外卖!现已回国,加入了美团
2025年06月26日   •   1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全岛Money changer汇总!新币兑换这13种货币最划算!兑人民币5.56~
2025年06月25日   •   9576次阅读
前夫抢人!她从杭州追到新加坡,只为夺回6岁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234次阅读
新加坡5大数字银行!存款消费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8892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037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6669次阅读
全网最全对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异,一篇看懂值百万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阅读
新加坡 vs 中国 vs 大马 2025生活成本全对比
2025年06月25日   •   5643次阅读
新加坡银行转账手续费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617次阅读
新加坡中介的潜规则你知道吗?如何破局?
2025年06月25日   •   4446次阅读
餐馆不提供免费自来水原因五花八门 有哪些是你能接受的?
2025年06月25日   •   4275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3933次阅读
蔡澜走了,但他藏在云吞面里“活过”的答案,还在人间冒着热气
2025年06月29日   •   3420次阅读
忙碌、焦虑、失眠?在新加坡偷偷崩溃的成年人都在干这事……
2025年06月30日   •   324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