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联邦地图
1957年,东南亚各国纷纷独立。1957年到1963年,英属马来亚独立,和沙巴州、砂拉越州合并,成立马来西亚联邦。1963年,新加坡决定加入新兴的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人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命题——马来西亚能容得下华人占绝对优势的新加坡吗?

新加坡陆军
1963年,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向举棋不定的李光耀发出了信号,询问新加坡是否愿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同年,新加坡举行了公投,加入马来西亚的选票高达71%,于是新加坡正式成为了马来西亚的自治区。

东姑·阿都拉曼,马来西亚第一任首相,被称为“马来西亚国父”
但对于马来西亚的执政联盟巫统而言,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新加坡的加入,导致了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激增。当时,2500万人口的马来西亚,已经有500万华人,而540万人口的新加坡又有480万华人,总数接近1000万,最可怕的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命脉全部掌握在华人的手里,这对于马来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李光耀曾经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东南亚领导人
虽然新加坡非常富裕,可以给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提供大量税收,并且进一步控制马六甲海峡。然而关于马来人和华人的争议也浮出了水面,“马来西亚到底是谁的马来西亚?”东姑认为“马来西亚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李光耀坚持“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马来人,即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当时,不止是马来西亚境内,整个东南亚的华人都是相对富裕的上流社会,往往聚族而居,不与其他种族融合。事实上,马来西亚之所以接纳沙巴和砂拉越也是为了稀释华人比例。东姑担心华人在未来会反客为主,而他希望“马来人至上”。

东姑和李光耀之间针锋相对,两个人都是铁腕领袖,丝毫不退让一分。东姑坚持新加坡要“马来西亚化”,而李光耀则坚持“新加坡是新加坡人的新加坡”。从加入马来西亚开始,新马矛盾就没有停歇过。

马来人
李光耀指责马来西亚没有给新加坡足够的财政预算,新加坡商人也认为自己受到了马来西亚市场的排斥。事实上,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只为了国防、资源和市场。背靠马来西亚,新加坡赚的是盆满钵满。然而,1964年,马来西亚报复性地将新加坡的税从40%提升到了60%,这彻底激化了新马矛盾,同年,新马各地爆发了许多华人抗议种族歧视的游行。

在印尼的挑拨离间下,马来西亚出现了“马来人至上”的思潮,大规模的打砸抢华人商铺和袭击华人的行为遍地开花。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内战,1965年,马来西亚国会认为“驱逐新加坡”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建国,李光耀泪洒当场,日本记者称“那是李光耀一生唯二的落泪”。

新加坡
离开了马来西亚后的新加坡,需要自己过日子,但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实在太过小。在东群狼环伺的东南亚,新加坡必须要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60年代,新加坡凭著马六甲“过路费”和越南战争,外汇大大增加;70年代,又搭上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快车,80年代则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新加坡选择了外向经济体的立国之本。

70年代,日本东京地铁
80年代,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人均GDP达到了马来西亚的十倍。但是新加坡自身的短板仍然不可以忽视,人地矛盾严峻、自然资源短缺,直到今天,新加坡的生活物资供给还是靠马来西亚,特别是淡水资源,马来西亚柔佛州一直以此要挟新加坡,不断涨价。

柔佛大桥,连接新马
在国防方面,新加坡太小,几乎没有任何战略纵深,于是只能选择依靠西方,特别是美国。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新加坡一度是世界上最反华的国家,是的,一个华人国家反华。

新加坡的豹2坦克
新加坡是唯一一个允许美国军舰驻守的东南亚国家,而且新加坡所有的战机都停放在美国,由美国空军培养飞行员,这就是新加坡的国防体系,所谓“新美联合防御”。

新加坡军队和我军交流
事实上,在文化、民族、政治和经济上,新马都有很大的冲突,根本不具备组成一个国家的基础。所以有人说“不是新加坡失去了马来西亚,而是李光耀失去了马来西亚”,历史证明,新加坡是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虽然万分艰难。

今天,马来西亚的面积是新加坡的500倍,人口是新加坡的6倍。然而,新加坡的GDP总量却和马来西亚一样,新加坡赢得太多了。事实上,虽然政治上是两个国家,但是新马之间走向一体化是必然的,新加坡有大量马来西亚务工人员,而马来西亚也有大量新加坡企业。

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基本和中国大陆同步,连汉字都是用的简体中文
但是,随着中国复兴,新加坡又必须正视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在局势复杂的南海,牵涉中国台湾、美国、越南、菲律宾等多方。新加坡现总理、李光耀之子李显龙,就说:“新加坡的未来,必须要考虑和中国以及美国之间的关系”。

李显龙
这个小国的命运,从来不掌握在它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