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孩子发烧时,还推荐喝点上面在拉肚子那部分讲过的补液盐,避免发烧造成脱水,水果口味,孩子们喜欢喝。
手足口
手足口往往来势汹汹,热带国家新加坡10个小朋友有9个得过。
尤其是每年4-7月,很多幼儿园都是一个传染俩,全校中招十几二十个都不算罕见。这也是为啥即使在疫情之前,也每天都有老师在学校门口检查小朋友的嘴巴和小手小脚——实在是防不胜防啊!

如果孩子嘴巴或者手脚有泡状疹子,家长就要警惕了。
应对方法: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一般不需要看医生,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所有水泡都变干,就好啦~ 不过,一旦出现发持续2天高烧、呕吐、手脚发抖等症状,一定要立刻去看医生。

居家护理推荐
手足口是自限性疾病,去诊所看,如果没有其他严重症状,医生一般也是开退烧药和缓解口疮疼痛的药。
选择在家护理的话,可以给孩子一些冷饮、雪糕等等,缓解口疮疼痛,食物可以选择软食或者流食。

手足口传染性非常强,患病期间勤通风,衣物、餐饮用具和家人分开,不要外出。
其他注意事项
手足口的患者一般都是5岁以下的孩子,如果跟幼儿园以手足口的原因拿了病假的话,因为有传染性,所以可能幼儿园会跟你要一个手足口康复可以回学校的信,看诊的话,记得跟医生拿。
想必妈妈们看出来了,以上列举的非处方药都是对症下药,也都是诊所医生常开的药,只是用来缓解一些孩子常见病的症状。
因为疗效都差不多,许多妈妈是按照孩子喜欢的口味来买的。毕竟,药效再好,喂不进去也是白搭。

在疫情非常时期,一些小病有时候不必要跑去诊所,自己在家就可以治愈,还是挺方便的。但是,还是要提醒一下,用药正确非常关键,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
另外就是,如果3天左右孩子未有好转,一定一定要去看医生。
新加坡看医生的流程
先说下新加坡看病的流程,跟中国国内的不一样哦!
在新加坡看病有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一般是先去家附近的家庭诊所(私人)或者社区诊所(公立),一般的小病痛就能解决了。

儿童诊所
孩子生病最好去专门的儿科诊所,医生的诊断会更有针对性。
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者治疗,诊所医生会帮你写信、预约时间,让你带着去大医院专科进行治疗。 如果是紧急情况,可以直接去公立医院或者私人医院的急诊。不过急诊费就贵了,$100+起步。急诊医生搞不定的话,也是会推荐你去看专科医生。
所以,如果不是很着急,走“诊所医院”这个流程是最省钱的,而且也不是很慢(小编前几天去莱佛士24小时诊所看病,上午去的诊所,直接拿着预约了下午2:00的专科医生推荐信去了莱佛士医院)。
看医生需要注意的事
你带娃看医生的时候,是不是有时也会觉得自己预备不足,该问的没问完、看完了还是有一堆问题?
下次你预约儿科医生的时候,带上这张清单吧!可以争取医生同意后,把他与你的对话录音,或者用小本本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这次病痛能够更快好起来,以后如果有复诊什么的,也更清晰病程。
好记性永远比不上烂笔头。
确认诊断
1.孩子生了什么病?官方诊断的术语是什么?您确定是这个诊断吗?我有XXX的疑惑,您帮我解答下好吗?
2.孩子在生病的过程中,一般会有什么症状,我们要如何应对?
3.什么情况下或者什么时候需要来复诊?什么情况算痊愈了?出现什么状况,我需要带孩子直接去急诊?
简单的病还好,如果是复杂的病症,建议请医生在一张纸上写下诊断的中英文名称,我们回家之后还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网上看诊咨询中国国内的专家。
确认诊断之后,医生会建议一个疗程的治疗。
这里有个重点,绝大多数时候,医生开药是针对孩子的病症。但也有些时候,会开一些“心理安慰作用的药品”来抚慰父母的焦虑,实际上对病程没有多大作用,比如一些保健药。 (上次小编看耳鼻喉科,西医给开了中成药,我一脸疑惑,这算中西医结合???后来没好,又去看中医,拿着药问,才知道,那也不算中成药,其实就是保健药。)
所以,医生开了处方之后,还需要问:
确认处方以及可能引发的副作用
1.这是什么药?为什么要用这个药?
2.孩子一定要用这个药吗?如果不干涉、不吃药,孩子的症状会自行消失,恢复健康吗?
3.孩子吃药之后,会有什么帮助?
4.这药有什么副作用吗?如果出现副作用怎么应对,还要继续吃这个药吗?还是需要立刻停药并且告诉医生?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如果孩子已经在吃别的药,一定要告诉医生,问一下是否可以同时服用。
有些药的作用是相同的,同时吃正常剂量,就会出现过度用药。而有些药是可以同时吃的,比如常常有家长问,“我已经给孩子用了扑热息痛退烧,但是体温没有下降,我可以继续用布洛芬吗?”
事实上,是可以的!但是每种药都要按规定的剂量和频率给药,一定要遵医嘱进行!
吃了药或者治疗过后,什么时候能恢复健康,我们也得关注。不然有可能把急症拖成了慢性病。
确认疗程以及漏服药物的后果
1.这个药孩子要吃多久,大概多久恢复健康?
2.如果忘记吃药/用药一两次,会怎么样?
3.用药多久后孩子病情会有改善?会不会反复?孩子吃药之后,会有什么帮助?
4.病情好转之后,是马上停药吗?还是需要多吃几天巩固一下?
5.有没有也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但是更快/更便宜/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案?
有些药物可以立即见效,比如止痛、发烧、拉肚子的药,但也有些药比如某些抗生素或者治疗哮喘的药,会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见效。这些我们都问清楚了,才能更好了解和预见孩子的病情变化,减少焦虑。
最后,在买药的时候,最好确认一下确实是医生开出的药并检查下药物有效期。一般情况下,药剂师或者护士会协商用药频率和剂量,如果没写,请他们帮忙写上,这种事情很容易转头就往,别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如果对药品有任何疑问,立刻询问药剂师,如果对回答不满意,就再次去咨询医生。丢脸也比给孩子吃错药好,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