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孩子發燒時,還推薦喝點上面在拉肚子那部分講過的補液鹽,避免發燒造成脫水,水果口味,孩子們喜歡喝。
手足口
手足口往往來勢洶洶,熱帶國家新加坡10個小朋友有9個得過。
尤其是每年4-7月,很多幼兒園都是一個傳染倆,全校中招十幾二十個都不算罕見。這也是為啥即使在疫情之前,也每天都有老師在學校門口檢查小朋友的嘴巴和小手小腳——實在是防不勝防啊!

如果孩子嘴巴或者手腳有泡狀疹子,家長就要警惕了。
應對方法: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較輕,一般不需要看醫生,7~10天病程後可完全康復。所有水泡都變干,就好啦~ 不過,一旦出現發持續2天高燒、嘔吐、手腳發抖等症狀,一定要立刻去看醫生。

居家護理推薦
手足口是自限性疾病,去診所看,如果沒有其他嚴重症狀,醫生一般也是開退燒藥和緩解口瘡疼痛的藥。
選擇在家護理的話,可以給孩子一些冷飲、雪糕等等,緩解口瘡疼痛,食物可以選擇軟食或者流食。

手足口傳染性非常強,患病期間勤通風,衣物、餐飲用具和家人分開,不要外出。
其他注意事項
手足口的患者一般都是5歲以下的孩子,如果跟幼兒園以手足口的原因拿了病假的話,因為有傳染性,所以可能幼兒園會跟你要一個手足口康復可以回學校的信,看診的話,記得跟醫生拿。
想必媽媽們看出來了,以上列舉的非處方藥都是對症下藥,也都是診所醫生常開的藥,只是用來緩解一些孩子常見病的症狀。
因為療效都差不多,許多媽媽是按照孩子喜歡的口味來買的。畢竟,藥效再好,喂不進去也是白搭。

在疫情非常時期,一些小病有時候不必要跑去診所,自己在家就可以治癒,還是挺方便的。但是,還是要提醒一下,用藥正確非常關鍵,一定要仔細看說明書。
另外就是,如果3天左右孩子未有好轉,一定一定要去看醫生。
新加坡看醫生的流程
先說下新加坡看病的流程,跟中國國內的不一樣哦!
在新加坡看病有嚴格的分級診療制度,一般是先去家附近的家庭診所(私人)或者社區診所(公立),一般的小病痛就能解決了。

兒童診所
孩子生病最好去專門的兒科診所,醫生的診斷會更有針對性。
如果需要進一步檢查或者治療,診所醫生會幫你寫信、預約時間,讓你帶著去大醫院專科進行治療。 如果是緊急情況,可以直接去公立醫院或者私人醫院的急診。不過急診費就貴了,$100+起步。急診醫生搞不定的話,也是會推薦你去看專科醫生。
所以,如果不是很著急,走「診所醫院」這個流程是最省錢的,而且也不是很慢(小編前幾天去萊佛士24小時診所看病,上午去的診所,直接拿著預約了下午2:00的專科醫生推薦信去了萊佛士醫院)。
看醫生需要注意的事
你帶娃看醫生的時候,是不是有時也會覺得自己預備不足,該問的沒問完、看完了還是有一堆問題?
下次你預約兒科醫生的時候,帶上這張清單吧!可以爭取醫生同意後,把他與你的對話錄音,或者用小本本記錄下來。這樣,不僅這次病痛能夠更快好起來,以後如果有複診什麼的,也更清晰病程。
好記性永遠比不上爛筆頭。
確認診斷
1.孩子生了什麼病?官方診斷的術語是什麼?您確定是這個診斷嗎?我有XXX的疑惑,您幫我解答下好嗎?
2.孩子在生病的過程中,一般會有什麼症狀,我們要如何應對?
3.什麼情況下或者什麼時候需要來複診?什麼情況算痊癒了?出現什麼狀況,我需要帶孩子直接去急診?
簡單的病還好,如果是複雜的病症,建議請醫生在一張紙上寫下診斷的中英文名稱,我們回家之後還可以在網上查找相關信息,也可以通過網上看診諮詢中國國內的專家。
確認診斷之後,醫生會建議一個療程的治療。
這裡有個重點,絕大多數時候,醫生開藥是針對孩子的病症。但也有些時候,會開一些「心理安慰作用的藥品」來撫慰父母的焦慮,實際上對病程沒有多大作用,比如一些保健藥。 (上次小編看耳鼻喉科,西醫給開了中成藥,我一臉疑惑,這算中西醫結合???後來沒好,又去看中醫,拿著藥問,才知道,那也不算中成藥,其實就是保健藥。)
所以,醫生開了處方之後,還需要問:
確認處方以及可能引發的副作用
1.這是什麼藥?為什麼要用這個藥?
2.孩子一定要用這個藥嗎?如果不干涉、不吃藥,孩子的症狀會自行消失,恢復健康嗎?
3.孩子吃藥之後,會有什麼幫助?
4.這藥有什麼副作用嗎?如果出現副作用怎麼應對,還要繼續吃這個藥嗎?還是需要立刻停藥並且告訴醫生?
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如果孩子已經在吃別的藥,一定要告訴醫生,問一下是否可以同時服用。
有些藥的作用是相同的,同時吃正常劑量,就會出現過度用藥。而有些藥是可以同時吃的,比如常常有家長問,「我已經給孩子用了撲熱息痛退燒,但是體溫沒有下降,我可以繼續用布洛芬嗎?」
事實上,是可以的!但是每種藥都要按規定的劑量和頻率給藥,一定要遵醫囑進行!
吃了藥或者治療過後,什麼時候能恢復健康,我們也得關注。不然有可能把急症拖成了慢性病。
確認療程以及漏服藥物的後果
1.這個藥孩子要吃多久,大概多久恢復健康?
2.如果忘記吃藥/用藥一兩次,會怎麼樣?
3.用藥多久後孩子病情會有改善?會不會反覆?孩子吃藥之後,會有什麼幫助?
4.病情好轉之後,是馬上停藥嗎?還是需要多吃幾天鞏固一下?
5.有沒有也可以達到治療效果,但是更快/更便宜/副作用更小的治療方案?
有些藥物可以立即見效,比如止痛、發燒、拉肚子的藥,但也有些藥比如某些抗生素或者治療哮喘的藥,會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見效。這些我們都問清楚了,才能更好了解和預見孩子的病情變化,減少焦慮。
最後,在買藥的時候,最好確認一下確實是醫生開出的藥並檢查下藥物有效期。一般情況下,藥劑師或者護士會協商用藥頻率和劑量,如果沒寫,請他們幫忙寫上,這種事情很容易轉頭就往,別太相信自己的記憶力。
如果對藥品有任何疑問,立刻詢問藥劑師,如果對回答不滿意,就再次去諮詢醫生。丟臉也比給孩子吃錯藥好,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