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住家的煤气费用接下来三个月将上调。
从10月1日到12月31日,住家煤气每千瓦时的价格将上调0.51分,在计算消费税前的煤气价格将从原本的21.91分调高到22.42分。
城市能源表示,煤气费用上涨主要是因为燃料成本按季增加了。

不光是煤气费,还有水费也在最近上调了。水价将在明后两年一共调高0.50元。
根据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和公用事业局联合发表的文告,从2024年4月1日起,每立方米水价将上调0.20元,至2.94元;之后在2025年4月1日起再调高0.30元,至3.24元。
生活费不管上涨,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帮助民众。
政府在今年财政预算案措施之外,新推出总值11亿元的援助配套,帮助本地家庭应付生活费的上涨,中低收入群体可获得更多援助。
这包括向大约250万名成年新加坡人发放200元的额外定心与援助配套特别现金补助,让他们今年12月可获得的现金补助提高至800元。每户家庭明年1月可领取的社理会邻里购物券,也会从300元增至500元。
01 额外回扣可完全抵消一二房式组屋下两年平均水电费增幅
这将有助缓解碳税和水价上调所带来的影响。公用事业局日前刚宣布,水价将在明年和后年分两阶段上调,每立方米调高五角钱或约18%。碳税也从明年起调高。
额外回扣将可完全抵消一和二房式组屋接下来两年的平均水电费增幅,对三和四房式组屋可抵消约80%的增幅,对五房式或更大型组屋则可抵消约65%。换言之,三和四房式组屋每月平均支付多2元,五房式和更大的组屋单位则每月平均多付4元。

此外,居民明年1月也可获得一次性半个月的额外服务与杂费(S&CC)回扣。这有助完全抵消一到四房式组屋一年的平均服务与杂费增幅,五房式以上则可抵消约85%。
政府也将在明年为公共运输提供额外约3亿元的补贴,以弥补延缓车资上调15.6%所流失的收入,以及协助减缓车资涨幅和承担持续上升的运营成本。
公共运输理事会早前宣布,整体车资将从今年12月23日起调高7%。为帮助低收入家庭应对车资上涨,从今年12月底起,人均月入不超过1600元的家庭可获价值50元的公共运输补助劵。这些补助劵可用来为车资卡添值或购买月票。
02 雇主对加薪更谨慎,或导致实际收入增长放缓
政府早前已在财政预算案中为消费税上调做准备,包括加强定心与援助配套,以及落实永久的消费税补助券制度。
不过,现在出现物价上涨、经济前景不明朗,以及能源与食品供应可能受干扰的问题,而雇主对加薪更谨慎的态度,也可能导致人们实际收入增长放缓。这些因素促使政府考虑是否要为新加坡人,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帮助。
政府自2022年起,通过一系列的援助措施帮助人们应对生活费上涨的问题。在这次的11亿元配套中,8亿元属于预算案之外的措施,将定心与援助配套的总额推高至超过100亿元。剩余的3亿元是交通部上周宣布的公共运输补助券。
新一轮生活费援助的拨款来自政府预算内的经费,目前不必动用国家储备金。如果政府接下来还需要额外的资金来应对本财年的开支,财政部向国会提交明年的财政预算时,将通过提呈追加拨款法案(Supplementary Supply Bill)的方式填补这个缺口。

03 为何边起价边提供援助?
至于政府为什么边起价边提供援助,而不是干脆不调高水价和消费税?
黄循财解释说:“我们不要等到钱不够用的时候才开始增税。我们希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公共财政健全,不仅是一两年,而是中长期。”
另一方面,随着本地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方面的开销会飙升,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要推行的计划及措施,预计也需要政府增加拨款。这些额外开销须由收入填补,否则国家会面对财政赤字,而想要确保国家财政总体处于强劲、良好的状态,就只能增税。

水是攸关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新加坡在水供方面永远都会面对压力,因此必须正确地为水定价,确保消费者充分了解水的价值,尽量节约用水。
本轮生活费援助的其他措施也包括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杂费和水电费回扣。
04 政府如何帮助商家和企业? 新加坡的商业成本并不低,企业因此必须考虑什么是经营业务的最佳方式,哪些部分可以在海外完成,哪些可以在本地完成。所以,政府不能长期为企业提供补贴,企业必须自负盈亏。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持续重组、继续专注于提升价值链、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政府至今在预算案提出的所有计划都是为了支持这个目标。在接下来的预算案中,政府将继续帮助企业沿着这条道路迈进,与其说是帮助那些无法生存的企业,不如说是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并扩大规模,使企业变得更大更强。

至于小贩和餐饮业者,政府一直关注政策变化对成本所造成的影响,无论是水价还是使用更健康食材的成本。到目前为止,这些成本只占总成本的一小部分,其他支出如租金和员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要比这些部分高得多。
尽管如此,无论成本增加多少,最终都会影响价格。因此,政府正在观察价格上涨有哪些影响,以及如何减轻消费者的负担。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在配套中提供这方面的援助,例如让消费者在邻里商店和小贩中心使用更多社理会邻里购物券。
另一个方面是要防止牟利行为,无论是小贩还是其他商家都可能以涨价为借口牟利。政府已成立了反牟利委员会,并会继续留意这样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