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刷爆全网!
椰子在新加坡没啥娱乐活动
平时最大的一个乐趣就看视频
什么YouTube Netflix
都不需要翻墙你懂的

最近netfilx出了一部美食纪录片
《Street Food街头绝味》
走访亚洲多个城市
探访寻常巷陌的美食
品尝普通人家的滋味

在街头品味不同的饮食文
被誉为“舌尖上的亚洲市井”


唯有美食
椰子注意到有一集
是关于新加坡的
尽管系列记录片的名字
叫做《Street Food街头绝味》
可问题是,新加坡没有街边小吃


主持人以上来也说了
我们只有小贩中心
其实新加坡的小贩中心
正是把街头小吃搬进室内
可以理解为
更干净,更卫生的街边小吃

早年新加坡的小贩多为流动性质,推一个车在街边做生意。随着居民人口和小贩逐渐增多,卫生与市容脏乱等问题引发关注。1971新加坡政府真正有计划开始建造小贩中心。当时政府给小贩发执照,把他们迁入小贩中心的出租摊位,同时开始取缔街头非法小贩。
主持人把小贩中心定义为
新加坡的象征
原因竟然是因为
“新加坡人没有根,只有美食”




美食在新加坡占据了
非常重要的地位
每个新加坡人
都自诩为美食评论家
热衷于探讨哪家摊位最好吃

一位新加坡记者说
新加坡人对美食的执念
体现在追求最好吃的档口
为了美食可以排长队
“如果谁宣称哪家摊位卖的海南鸡饭最好吃,肯定有人跟他吵起来”


小小的新加坡竟然有
超过110座小贩中心
用影片里的话说就是
“每一间都像足球场一样大”


每天有6000个小贩档口
在为大家提供价廉物美的餐食
新加坡小贩中心和政府组屋
一样是新加坡的特殊产物
代表着兴旺的草根文化
象征着人人平等

电影《摘金奇缘》里面
富二代男主角带女朋友回新加坡
第一顿饭就是在纽顿小贩中心吃的

大家一定对那个拥挤热闹的场面
记忆尤新,印象深刻
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
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吃同样的东西
但是新加坡的小贩中心
近年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后继无人
新加坡从70年代就有
室内的小贩中心了
所以很多第一代的小贩
已经干了几十年,白发苍苍了


这些小贩的经历都很励志
有不少是从当年的移民
来新加坡当小贩谋生
专注卖一种美食几十年


这档云吞面的师傅
1977年来的新加坡
至今为止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制作
客户都说他家的云吞
有嚼劲,馅料Q弹


可惜时代已经不同了
第一代小贩相继老去
年轻人已经不愿意
再从事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大家都想坐办公室
最好是能进高级银行
轻松地赚这高薪
而许多第一代小贩
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
再从事这一行
因为当年他们或多或少
是为了谋生才变成小贩
一干就是一辈子
“我这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给你们好的生活”



影片中有一对兄弟
立志继承家里的海鲜档口
但是父亲却劝他们
“不如好好读书”
新加坡的小贩文化
还能不能延续?

成本高昂
新加坡的小贩中心档口
往往是专注做一种美食
并且很多用的是传统的方法在做
比如说看起来简简单单的海南鸡饭
却需要许多繁琐的步骤


煮鸡肉的汤底调配
还有烹饪时间都要严格把控
只有依照传统的方子
才能做出地道的风味
再比如一种新加坡传统
的甜点Putu Piring
翻译成碟蒸糕或嘟嘟糕


碟蒸糕做法是
先把米粉填在圆形模具上
加入椰子馅料
再铺上一层米粉压实
将米粉倒扣在白纱布上
放入容器里蒸1分钟

尽管做法看似简单
但是备料的过程很繁琐
想要做出好吃的蒸糕
从米粉到椰糖陷
再到椰丝都需要新鲜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