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的鞭子》

《珍妮小姐画像》
从 1925 年到 1942 年期间
徐悲鸿曾多次到新加坡
都是住在芽笼 35 巷的江夏堂
他为黄曼士画了百余幅画作
其中以马居多
也让他的这个住处被戏称为
“万马奔腾江夏堂”


新加坡《南洋商报》1939年3月16日报道
徐氏艺术最辉煌的时候
黄曼士先后介绍徐悲鸿
为南洋侨领陈嘉庚、南洋富商黄天恩等画像
并得到了丰厚的画酬
黄孟圭和黄曼士兄弟
慷慨的帮助徐悲鸿
让他安然的度过许多难关
对中国近代美术史产生了极大影响
新加坡可以说是徐悲鸿的
第二故乡也不为过

老舍(舒庆春)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新加坡任教
许多人听说过
老舍曾经居住在新加坡
老舍是中国白话文学重要作家
他深受五四运动启蒙
一生创作多部小说、剧作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等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4年老舍远赴英国
成为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系讲师
1929年他离开伦敦,来到了新加坡

老舍曾在新加坡居住近半年
任教于华侨中学
并创作了以新加坡为背景的小说
《小坡的生日》

以孩子“小坡”为主角
从小坡的眼睛看新加坡
书写了1929年左右新加坡的风土人情
浅谈种族、广东人福建人
等籍贯人士间的隔膜
前半段为小坡的生活写实
后半部从主角过生日
开始进入虚幻梦境
内容更接近童话故事
这是一本相当既写实
又有想像力的小说

他还喜欢写华人在南洋辛劳的故事
在一些文章中能感觉到
老舍对华人在南洋耕耘的事迹
有相当浪漫的民族自豪感

郁达夫

郁达夫跟新加坡的渊源就更深了
在1938年底至1942年之间
他曾在新加坡担任
《星洲日报》副刊编辑
后半生可以说都是在南洋度过
1938年12月28日
郁达夫携妻儿到达新加坡
下榻牛车水的南天旅店
现在的裕华国货大厦
一个星期后搬进中峇鲁24号住下


战前,南天酒楼是新加坡
最高档的两家华人旅店之一
(另一家是小坡密驼路的皇后酒楼)
也是战前文人雅集的首选场所
郁达夫当年来到新加坡
在《晨星》、《文艺周刊》、
等多家报刊担任编辑
因为郁达夫与中国文坛的密切关系
林语堂、许广平等名家的来信和作品
才会在新加坡见报
郁达夫在新加坡期间,交友广阔
他的书法在文人中相当有名
求字之人多不胜数
大坡桥南路与海山街交界处
曾有一家星洲书店
匾额上即是郁达夫的字迹
可惜书店现已不在

郁达夫当年受胡文虎邀请
到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的
文艺副刊《晨星》
《文艺周刊》
星洲晚报的文艺版《繁星》
《星光画报》文艺版
同时兼编《星槟日报》文艺半月刊
《星洲日报》是由著名的新加坡
永安堂虎标万金油老板
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
于1929年1月15日在新加坡创刊


郁达夫是当年的大作家
他的南来,带动了当时
新马华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在星洲日报前后三年
总共发表了400多篇抗日政论
郁达夫当时是《星洲日报》
众编辑记者中第二高薪者
月薪为坡币200元
郁达夫刚上任不久
便与新马文坛展开一场南洋文艺论战
他提出知名的“几个问题”
包括“南洋文艺,应该是南洋文艺
不应该是上海或香港文艺”
主张文学作品发扬地方性的观点
至今仍常为人引用
郁达夫在新加坡这几年
个人生活上也有了许多变化
他在中峇鲁安顿下来之后
经常有文艺青年到他的家拜访、聚会
有时还迟迟不肯散去

中峇鲁故居

郁达夫和太太王映霞
有报道说由于夫妻之间感情不和
家庭纠纷闹僵
郁达夫感到非常苦恼
1940年5月下旬郁达夫
和妻子王映霞离婚
王映霞离开新加坡回国
临走时郁达夫在南天酒楼
设宴为她饯别,还留下两首饯别诗

离婚后新红颜知己李筱瑛
不久郁达夫就有女友李筱英
儿子郁飞印象中的李筱英
是位才貌双全的女子
她是福州人,在上海长大
与郁达夫年纪相差近20岁
在新加坡担任英国新闻部女记者
两人同居一段时日之后分手
1942年年初日军侵略新加坡
郁达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化名赵廉
但在1945年八月日军投降之前
郁达夫在苏门答腊不幸遇害身亡

历史的浪潮,时光的洪流
把这些文人雅士都聚在了新加坡
我们也不妨去欣赏下他们的作品
或者游览下故居
寻找新加坡旧时光的痕迹
